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48小时

(38评价)

课程的涵义

课程是所有教学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朱雪梅)

课程的类型

按开发主体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按重要性分:核心课程、外围课程

按内容分:分科课程、活动课程

按课程功能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

地理课程的涵义

地理课程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

地理课程的要素

地理课标、地理教材、地理教学、地理教学评价

地理课程的分类

按课程表现形式分:显性地理课程、隐性地理课程

按课程实施要求分:必修地理课程、选择性必修地理课程、选修地理课程

按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分:分科地理课程、综合地理课程

按课程管理主体分: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地理课程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一、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三个时期

  1、振兴时期: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1978-1992年)

  2、回落时期:取消地理高考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1993-2000年)

  3、创新时期: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育的深化发展(2001-现在)

二、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1、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内容从扁平化走向立体化(单一走向多元)

  2、地理教育理念从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养

    “注重双基”: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地理教学方法从讲授法为主导转向启发式为主导

    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实验模拟式教学等

  4、地理教科书由“国定制”“一纲一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

  5、教学评价从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促进成长的发展性评价

    以“能力立意为主”取代了“知识立意为主”

三、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未来展望

  1、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2、地理考试评价制度重构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任务

  3、线上与线下融合式教学探索是课程改革的开拓任务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改革开放以来标准与大纲的特点

1、1978-1990年的恢复期

现代思潮下地理教学大纲强调双基培养

①教学大纲框架体例稳中微变

②教学目的强调地理“双基”

③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

2、1991-2000年的寻变期

科学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教学大纲突出正确人地观培养

①教学大纲框架体例变化明显

②教学目的重视能力与观念培养

③教学方法在反思中走向多元

3、2001年以来的创新期

人本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教学大纲突出全面素质培养

①教学大纲框架体例全新重构

②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③教学方法以模式创新为主导

[展开全文]
10200421李佳梦 · 2022-06-20 · 0

一、地理课程标准

1、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规定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技能及地理科学观念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标准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价值诉求

1、政治价值

2、科学价值

3、工具价值

4、社会价值

三、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

1、确定教学目标

2、选择教学方法

3、编写地理教材

4、评价教学质量

 

基于标准的改革

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展开全文]
10200421李佳梦 · 2022-06-20 · 0

一、1949年以来地理课程发展简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年)→探索教育改革时期(1958-1965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恢复与发展时期(1977-2002年)→新课程改革时期(2003-2018年)

二、改革开放以来地理课程的发展

1、振兴时期(1978-1992年):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反正

2、回落时期(1993-2000年):取消地理高考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

3、创新时期(2001年-现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育的深化发展

三、基础教育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1、课改历程

2000年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正式启动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研制;

2001年初中地理新课程试点实验(38个点);

2012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正式版实施;

2017年12月,高中新课标颁布,确立学科核心素养;

2018年,新课标在部分省份实施。

2、课改地区

2004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开始实验实施高中新课程;

2005年,江苏省进入实验;

2012年,广西收官之实施。

3、课改内容(五个转变)

① 教学理念:教师立场的知识传导→学生立场的能力养成

② 教学目标:掌握知识与培养爱国精神为主→提升地理科学素养与强化可持续发展观为主

③ 课程内容:以区域特征描述为核心→以人地协调观为核心

④ 教学方式:传授式为主导→探究式为主导

⑤ 教学评价:测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四、深化高考综合改革

1、新高考落实时间

2017年:浙、沪率先实行新高考→2020年:京、津、鲁、琼新高考→2021年:冀、辽、苏、闽、鄂、湘、粤、渝加入新高考队伍

2、考试科目组合为“3+1+2”: “3”为语文、数学、外语;“1”为物理、历史选择一科;“2”为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选择两科

3、招生依据: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1

补充:吴非,钟启泉,王策三

地理课程发展简史

1、课时数(S型)对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2、课程设置变化:类型趋于丰富,增加了选择性,设置校本课程的选修课,学生可以跑班

师范生研究方向:地理教学论(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

P11从地理教学论的视角看发生的变化

[展开全文]
10200421李佳梦 · 2022-06-20 · 0

p2

新课程改革=第八次课程改革(从2000年开始)  标志:课程改革方案的设计

对基础教育起到重大作用

愿望: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12年,教育投入达世界平均水平——全国GDP总量的4%

1995年开始出文件,把互联网引入教育中,1996年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

 

p3

1、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有效教学(班级授课制,组建学校、组建班级,让更多的人能够受到教育) 夸美纽斯编写了《地理图解》——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地理教材

2、杜威 教育及生活 杜威在美国的地位相当于陶行知在中国的地位 陶行知生活及教育   杜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奠定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世界number1的地位    陶行知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3、泰勒——现代评价之父

p4

皮亚杰 学习是建构的过程

布卢姆  泰勒的学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六个水平层次层层递增 低阶思维水平:识记、领会、运用,高阶思维水平:分析、综合、评价   创造是最高要求

p5

从确定目标开始,到评价结果结束,形成闭环

p6 前苏联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讲练结合

p8

我国的课程设置体系受到苏联影响,学科之间比较割裂,缺少融会贯通的能力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p10

课标、课程、教材、评价

p11

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选修课程(di'fang)

[展开全文]
10200116包可珵 · 2022-06-20 · 0

一、相关概念辨析

  • 教学方式: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以教师为主体的方法与方式:讲授、创设情境、观察、提问、布置任务、演示实验、点评、组织评议等

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与方式:听讲、自学、讨论、实验、表演、交流、评议、合作完成任务等

  • 教学手段:教学中所运用的媒体与教具
  • 教学方法: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以教师为主体的方法与方式: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式教学、问题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

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与方式:讨论法、情境式教学、问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 教学模式: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与程序

二、学习成效金字塔

教的方法永远服务于学的方法

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 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探究学习

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新要求

  • 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
  • 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 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 积极推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 重视问题式教学
  • 加强地理实践
  •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五、探究式教学方法例举

  1. 混合式教学
  2. 项目式教学
  3. 问题解决式教学
  4. 小组合作式教学
  5. 案例式教学

六、常见的课外实践活动

  • 地理观察
  • 野外考察
  • 教具制作
  • 地理调查
  • 宣传展览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 加强学生教育责任感。(学生:未来的学生)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高中课标2017)

(义务教育)课程核心素养

理论依据:solo分类评价理论

地理环境差异性:图文资料创设情境

教师应合理追问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p3-4学科核心素养概念

p56内涵与表现

p58-59水平划分表(反复读反复理解)

人地协调观: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口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

  • 表现: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关系

区域认知: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 表现:特征分析 、认知方法、发展评估

 综合思维: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 表现: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

地理实践力: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最重视,如研学旅行)

  • 表现:信息获取、方案设计、组织实施

学业质量水平划分:考试命题依据 

命题:给定复杂的情境-答题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展开全文]
10200251黄英迪 · 2022-06-20 · 0

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属性

地理课程核心素养-获得、教育属性

P2: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体现的评价理论:SOLO分类评价理论

P3:思维结构的水平

前结构:完全不知道

单点结构:单一要素

多点结构:多要点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P5: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

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不能割裂开来

P25:大洋环流-区域认知

 

 

 

[展开全文]
10200422杨诗羽 · 2022-06-20 · 0

人地协调观:地理环境综合观;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

 

03年-17年

[展开全文]
10200251黄英迪 · 2022-06-20 · 0

辟谣:科学是美国的核心课程,但地理不是,地理只是科学课程的组成部分。美国初中地理教材编写较好。

初中教材《科学探索者》

高中教材《科学发现者》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编写较好,但实施情况较差。

 

价值:更高层次的教育功能与意义。

功能:具体如何运用,工具价值的展开。

 

世界教学改革的共同特点:基于标准的改革。

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取决于一线教师。

[展开全文]
10200251黄英迪 · 2022-06-20 · 0

内涵

加强学生教育责任感-学生

[展开全文]
10200422杨诗羽 · 2022-06-20 · 0

改革六大目标中最大的亮点:教学方法

教师:从讲授式到探究式

学生:从接受式到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

201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2017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13年版仍在教资考试中要求

主要研究方向:地理教学论(侧重教学实践)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同样重视理论)

 

 

 

[展开全文]
10200251黄英迪 · 2022-06-20 · 0

[2.3 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新特征]

一、四大地理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基本价值观念)

综合思维(基本思想和方法)

区域认知(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实践力(基本活动经验)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全面发展的人:

1.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2.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3.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三、新增课程结构与学业质量标准

四、强调“教—学—评”一体化

1. 教学过程注重基于真是情境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用真实世界的资料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2. 情境水平与行为动词的对应关系

3. 倡导思维结构评价与表现性评价

五、地理实践力培养

地理实践行动能力三方面:

①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

②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

③实施活动方案

 *六、拓展

1.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1992)

2.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2012)

[展开全文]
10200122孙雨涵 · 2022-06-20 · 0

[拓展阅读: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大纲)改革40年]

一、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历史嬗变

1. 教育改革的恢复时期(1978-1990):现代主义思潮下地理教学大纲强调双基培养

2. 教育改革的发展时期(上世纪90年代):科学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教学大纲突出正确人地观培养

3. 教育改革的创新时期(21世纪以来):人本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课程标准突出全面素质培养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价值诉求

1. 政治价值:地理课程标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2. 科学价值:地理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心智结构特点,突出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3. 社会价值:地理课程标准渗透正确人地观培养,强调学习内容的生活性和实践性

4. 工具价值:地理课程标准通过资源建设、教学及评价建议,指明课程实施的方向与标准

三、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应用问题及思考

1. 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引价值未得到充分利用

原因:①课程标准研制者站位高,富有理想主义色彩;②一线教师更加关注教科书,带有经验主义倾向。

2. 提升地理课程标准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建议

建议:①开展地理课程标准的专项培训,提升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同感;②进行地理课程标准的案例式解读,指导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标准;③结合校本需求解读地理课程标准,赋予课程标准生长的空间。

[展开全文]
10200122孙雨涵 · 2022-06-20 · 0

3.4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

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能力从低到高)

二、地理与人目标变革的时代背景

观点1:社会经济新发展赋予地理赋予地理课程的新使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体现国家意志,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地理学科素养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将国家重大战略与成就作为课程资源

扩宽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态势

·理解我国发展的空间格局与区位条件

·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直面环境问题挑战建设美丽中国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将典型的环境问题作为案例进行深刻剖析

·将人地协调观培养作为核心目标

观点2:地理科学新发展描绘地理课程的新蓝图

研究范式:从过去对地理学的只是描述,到格局与过程耦合、发展,到对复杂人地系统的模拟

研究方法:从以记述性为主的定性描述发展到综合性、定量化表达

研究主题:从”多元“走向”系统“,以地球表层系统为重点,分子和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研究空间:从区域小尺度扩大到全球尺度,加强国际合作

研究手段:从地理信息技术到基于大数据应用地理信息服务,精准化、体系化、实用化

观点3:国家教育政策指明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碱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教学装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推进数字教材应用

课程目标:培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核心素养(课程素养)

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

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地关系评估

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区域特征分析、区域认知方法、区域发展评估

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实践活动信息获取、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实施

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人地协调观:

①能够结合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认识人类活动要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开展;能够简单辨识人们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说明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的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
②能够结合给定的地理事象,理解人类影响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阐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认识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③能够结合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方式和强度;理解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满足人类需要的潜力及有限性。
④能够通过对现实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简要分析,理解区域中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评价分析人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思维:

①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地理事象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并能从两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②能够对给定的地理事象,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结合时空变化,对其发生、发展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性解释。

③能够对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综合各要素,系统分析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

④能够对现实中地理事象,如自然环境的变化、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等,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分析思路,对其进行系统性、地域性的解释。

区域认知:

①能够根据提示,将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置于特定区域中加以认识;能够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

②能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给定简单地理事象,收集整理区域重要的信息;能够简单解释区域开发利用方面决策的得失。

③能够结合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从空间—区域尺度、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认识区域;能够为赞同或质疑某一区域决策提出相关论据。

④能够对现实中的区域地理问题,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能够较全面地评析某一区域决策的得失,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地理实践力:
①能够进行初步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简单信息,有探索问题的兴趣;能够借助他人的帮助使用地理工具,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能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并寻找方法。

②能够进行细微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探索问题的兴趣;能够与他人合作使用地理工具,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地理实践活动,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有自己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③能够进行分类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较复杂的信息,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能与他人合作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地理实践活动,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④能够进行较系统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复杂的信息,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能独立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能够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五、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划分

 

[展开全文]
10200133张菁菁 · 2022-06-20 · 0

《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70年:行动、成就与展望》文献笔记

一、建国70年来我国地理基础教育发展史(四个阶段)

1、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年)

2、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年)

3、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年)

4、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二、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五个转向)

1、地理教育理念由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2、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3、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4、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5、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三、地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五个立足)

1、立足地理教育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2、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3、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4、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5、立足学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

[展开全文]
10200122孙雨涵 · 2022-06-20 · 0

重点:学会设计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展开全文]
10200422杨诗羽 · 2022-06-20 · 0

3.3地理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理论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和课程实施的归宿
布卢姆新认识目标二维分类
二、辨析目标的相关概念
•地理课程目标是指地理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基本准则,是通过地理课程实施期望学生所达到的地理素养。
•地理教学目标是用以检测地理教与学效果的衡量标准,是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活动所提出的要求。
三、地理课程目标的发展
双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四、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师能力,学生认识基础,课表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行为主体,应该指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目
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常被隐去;
•行为动词,对学习者提出“做什么”的要求,明确了学习方式;
 

[展开全文]
10200133张菁菁 · 2022-06-20 · 0

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新特征

地理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基本价值观念

综合思维:基本思想和方法

区域认知: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实践力: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评“一体化:

探究性学习就是用真实世界的资料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地理实践行动能力:

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

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

实施活动方案

 

 

[展开全文]
10200422杨诗羽 · 2022-06-2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