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48小时

(38评价)

· 重点:“教—学—评”一致性

· 测量与测试(测验、考试)

完成测试所借助的工具——试卷,要求学会命题,命制一份试卷。

· 评价:通过观察—得到定性化认识(主观性),定性(表现性)+定量(非测量)+诊断和建议

教育评价包含了教育测量

· 评价不只是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发展性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展开全文]
10200505司雨晴 · 2023-02-20 · 0

教-学-评一致性,以终为始

命题+评课

教育测量是量化的与数据有关

教育测量是衡量,数据本身客观存在

测量-测验,带有某种目的的测量

甄别,鉴别功能,选拔性评价性-考试

考试+测验-测试

测试的工具-试卷

评价,定性化表达,通过观察的方法

借助定性的表现性,结合定量的数据,二者结合,分析+诊断建议

评价不只是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帮助学生发展,教师成长

命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第一要义),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展开全文]
10200227_沈天力 · 2023-02-20 · 0

发展性评价: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的体现,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

[展开全文]
10200353董馨璐 · 2023-02-20 · 0

“教--评”一致性,本门课先决定评价再以终定过程

测量——》测验+考试;测试;工具:试卷

评价——》观察——》定性;=定性(表现性)+定量(非必须)+诊断性和建议

评价不只是证明,而是为了改变!

 

 

[展开全文]
10200116包可珵 · 2023-02-20 · 0

测试(借助工具—试卷,定量化)—学会命题

①测验(甄别,鉴别)

②考试(排名,选拔性,诊断性)

评价(定性化表达,主观,借助定量化数据和表现型定性,诊断,建议)

评价包含测量

评价不只是证明,而是改进,帮助学生和成长

[展开全文]
10200421李佳梦 · 2023-02-20 · 0

1.教学评一致性,以终为始

测量:测验->考试

要完成测试,工具是试卷

评价(定性化表达):观察

定性(表现性)-定量(非必须)-诊断建议

2.评价不只是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展开全文]
10200433范子遥 · 2023-02-20 · 0
  1. 当测量起到某种作用的时候,可以叫做测验
  • 测验:检验学生单元学习目标达成水平的测量。
  • 考试:有鉴别功能的测验,带有选拔性诊断性的功能。
  • 测验与考试统称为测试。
  • 完成测试需要的工具:试卷。所以要学会命题,学会命制一套试卷,才能开始组织测试。
  1. 评价:观察法,也有定性的方法,表现性的+有可能定量的测试;比较理想的是两种结合来评价;诊断和建议;
  2. 评价=定性(表现性)+定量(非必要)+诊断建议
  3. 评价不知是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不只是为了学生发展,也是为了老师进步。
[展开全文]
10200353董馨璐 · 2023-02-20 · 0

教学评一致性,以终为始。

[展开全文]
10200208付一鸣 · 2023-02-20 · 0

教育素质化zhuan xing

[展开全文]
吴晶10200424 · 2023-02-20 · 0

1.三个问题:为什么 怎么样 如何实施工作地理教材

2.为什么修订:

  • 时代背景:立德树人包含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立德树人落实在地理课堂中就是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4年出台“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35年成为教育强国

  • 2017年3月教材局(行政)成立——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国务院直属)(专家)(主任由分管教育副总理主管)——课程教材研究所(教材局分管,招聘教师-博士毕业)

  • p5:教材研究与审查日趋规范——>启示一: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统一、育人体系与知能体系的统一、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最大的创新点:核心素养的落实】、素养培养与质量评价的统一【教学评一致性——学生是否形成核心素养?如何监测?】

  • p6:研讨会高度重视教材修订——>启示2:

  • 指导思想:强化立德树人,保持中国特色,接轨国际方向。
  • 国家意志的要求:立德树人、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教科书中显著体现。
  • 学科属性的要求:强调四大地理核心素养,重视情境创设,组织探究活动。
  • 学生立场的要求:教科书是学材为学生学习考虑,而不是为教师的教学方便考虑。【尤其是高中选修教材,给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的可能性】
  • 创新人才的要求:教科书要有适当的选择性、开放性,人文地理部分许多素材要更新
  • p7: 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终极目标培养人地协调观

  • 02重构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材系统

    p9:教材编写的不易

    p10:提出要在教材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革命传统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教育,韦志榕,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编审,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总主编。2017年7月任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

    教材要有 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

    革命传统教育比较难体现

    鲁教版编写思路与体例

  • p12给山村提出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核心是和谐

  • p16:“五个一”编写模式——设置情景、引发问题、提供信息【正文、图像资料】、安排活动【探究性活动、单元活动】、获得启示

    p17:必修(2个模块)、选择性必修(3个模块)、选修(9个模块) 

    p18:根据课标内容来确定教科书应该编写哪些知识要点【章-节-目】     

    情境系统——【真实性】 

    文本系统——【科学、精炼地表达地理知识内容】   概念、原理     

    图表系统——丰富多样的图表增强实证力与表现力 

p28地图最难读懂

2022.6.6

1.新闻中的照片:新华网(教学中用的多:人物)

景观的照片:视觉中国

国外照片:必应

地理教学:Googleearth

处理清晰图片:迅捷app

2.万世师表(视频)

乔布斯的魔力演讲(书)任何新产品的发布总结三条特点

教师基本功演讲两分钟思考,三分钟演讲

快速答辩:对这个问题有三个观点

杂志:《演讲与口才》

3.杜威(陶行知的老师):做中学

在中国大力推行:东南大学韦钰院士(学习心理:脑神经)

p29:活动承担学业水平检测的功能

山村:可持续发展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正午太阳高度: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的认知

4.人地协调观——贯穿教科书主线 是贯穿教科书的主线:起初人敬畏自然;在*的影响下,产生了“人定胜天”论;李旭丹——中国人文地理复兴者,人地协调观的发扬者;《寂静的春天》

区域认知 (比较是重要的方法)——基于真实世界培养思维方式和能力根据主体的的功能来划分功能区(仙林是文化教育区),面积最大的是居民区

综合思维 ——用综合的思维分析地理问题 区域的认知视角:时空综合、区域综合(最高要求)

p36 区域认知 与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给网址,只能说步骤

 

p45理解教材与课标的关联系:把教材与课标的一致性

课程改革的升华——大单元设计:基于一个单元的课程设计,用项目式学习的任务,提出大问题,每一节分解成小任务。大单元教学设计!!!(写论文)

 

 

[展开全文]
10200313刘睿含 · 2022-11-21 · 0

程序性知识:具体的操作步骤

元认知知识:成因的分析

地理课程目标:国家制定

育人价值观的转变:人本主义思想的引入,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观念的养成

核心素养目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价值观,每一个都是三维目标的融合,更具有地理特色

教学目标的确立

行为导向(以生为本)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内容、行为条件、行为标准(或行为结果)

案例2

行为主体前后不一致,行为动词使用不当、太过于单一,结构不规范,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

行为动词的使用需点明方向,指明学习程度、思维要求

[展开全文]
10200421李佳梦 · 2022-09-06 · 0

一、理论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卢姆——泰勒

行为动词——教学目标撰写的水平

第一阶:记忆、理解、应用

第二阶:分析、评价、创造

事实性知识:南京分布的植被类型

概念性认知:抽象事实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怎么形成正确的认知,具体操作步骤,更侧重过程、方法

元认知知识:怎么形成这样的变化,成因的归纳

二、辨析目标的相关概念

地理课程目标-国家制定

地理教学目标-衡量标准

课程目标发展体现育人价值观的转变: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培养能力->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融合、更加鲜明的地理学科的属性)

四、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具体

行为主体-学生 需前后一致

行为动词

行为内容-知识

行为条件

行为标准/结果-最终要达到的结果

P16教学目标不够的地方

1、缺少行为条件

2、行为动词单调,都是了解,最低要求

3、行为主体不一致,有学生有老师,最好都以学生为主体

4、结构问题

5、太空泛,与本节课学习关系不大,不是教学目标

[展开全文]
10200422杨诗羽 · 2022-09-05 · 0

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依据:solo分类平价理论

前结构:

单点结构:单一事件进行“概括”。

多点结构:多要素概括分析

关联结构:归纳在情境中概括

抽象拓展结构:

四个核心素养相辅相成,构建一个课程体系,培养多个核心素养

[展开全文]
吴晶10200424 · 2022-09-04 · 0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源自于泰勒

一、行为动词的应用:1、记忆(识别:自然带名称、回忆)

2、理解(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的含义、举例: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差异、分类:常见矿物分类、总结、推断:预测、比较、说明)

3、应用(执行:、实施)运用示意图、运用地球仪理解地球形状

4、分析:(区别、组织、归因)运用图表分析某物选址原因

5、评价(检查、评论)

6、创造(产生、计划、生成):创造

二、地理教育目标>地理课程目标>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三、双基目标——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转变: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能力型人才

四、教学目标书写(行为导向):行为主体(只能是学生 且可省)+行为动词(布卢姆)+行为内容(知识),行为条件(在生活中)+行为结果(学习的最终结果) 

[展开全文]
吴晶10200424 · 2022-09-04 · 0

P3

4最重要,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的一个组成部分

p5

2014年颁布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分管教育的副总理

创新要指向核心素养

教材->学材

教科书要起到检测学生学习质量(核心素养水平)的功能(通过实践活动)

最核心的终极目标:人地协调观

革命传统教育在地理教科书中较难体现

地理教材的四大特性: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

3+1:单元+单元活动

送审的就是必修和选必,送审后就成为国标教材

框架体系:章,节,目

解构分析-教科书四大子系统

活动是检验四大核心素养的标准

四个子系统缺一不可

情境:导课

文本:地理知识点的传达,知识层面,传达正确的美学观

图表:呈现方式,真实资料

地球运动造成昼夜周年的变化->升旗时间与日出时间相一致,故每天升旗时间均不同

地图学习最重要,难度最大(审图号或注明地图来自教科书、地图册

期末

中国地图:南海诸岛(九段线)

教学要素的体现

eg.四大工业区分布

《万世师表》

《演讲与口才》

《乔布斯的魔力演讲》

三分钟演讲(两分钟思考+一分钟即兴演讲)->三点看法

景观图:教材美观形象、真实

倡导教材中的照片的地点

照片来源(避免使用有人像的图片):

①新闻(新华网,人民网)

②景观照片:视觉中国

③国外:必应

④区域的卫星照片(Google Earth)

迅捷图像处理器

原理示意图、过程结构图:知识可视化

卫星图:最真实

活动教学的倡导者:杜威

韦钰

活动系统:考核学生核心素养达成水平

p29右

探究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水平三的要求

p29左

人地协调观:提建议(可持续发展思维)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敬畏自然->人定胜天论->人地协调观

《寂静的春天》开创了时代环境保护的序幕

区域发展评估:优点、不足、建议

要素总和与区域认知视角基本吻合

时空综合:中国人口分布特征(最典型的特征)

区域综合:最高要求

初中无需分水平层次(无选修必修之说)

p35

填表减少

评估、绘图增加

缺少创造性活动(创新、制作等)

p36活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大单元教学设计(基于大概念、大单元任务、大问题,将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

新素材资源:

俄乌冲突、四川地震(板块,灾害),汤加火山爆发(板块)、河南暴雨(城市洪灾),釜山和废水(洋流)、双碳、冬奥会(人口流动、疫情语境下如何做好,二十四节气宣传视频),三孩政策,东北限制用电(资源)

《教学设计原理》

[展开全文]
10200421李佳梦 · 2022-06-21 · 0

1.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教材建设的核心思想。

(1)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体现民族精神;

2.地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思路与体例的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创新模块内容体系;

①必修:基础性、趣味性、实用性,“源于生活、为了生活”;

②选必:递进性、延伸性,“品味提升、素养提高”;

③选修:拓展性、探究性,“科学探究、职业能力提升”;

(2)教科书知识点与课标内容要求一致;

(3)教科书体系构成(情境、文本、图表、活动);

(4)单元导语:诗意的语言呈现全章的思维线索;

3.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在教材中显性表达。

(1)人地协调观:贯穿教科书的主线;

(2)区域认知:基于真实世界培养思维方式与能力;

(3)综合思维: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地理问题;

(4)地理实践力:通过实践类“活动”强化意志品质与行动能力;

(5)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几点思考:协同化、差别化、情境化、层次化;

(6)以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转变学习方式、培养核心素养;

4.开展地理学业质量评价是教材承载的新功能。

(1)通过“活动”开展形成性评价、核心素养的SOLO评价;

5.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纸电联动是教材的新形式。

(1)重视地理信息技术与资源应用;

(2)设计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活动;

[展开全文]
10200251黄英迪 · 2022-06-21 · 0

陶行知

叶圣陶(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也叫南师大版)、湘教版、沪教版(华东师范)

星球地图出版社:军方(配套地图册)

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

王建:鲁教版主编

朱翔:湘教版主编

书面写作都写教科书,通俗而言为课本

振兴时期:陈尔寿

1986年:第一次把人地关系作为教材编写的主线,直到现在还在沿用

华东师大龙泉老师收藏从清朝到现在的地理教科书

多元化创新时期: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一纲一本走向一标多本

统编版教科书(只有人教版,由教育部亲自管理):政治、历史、语文

县是开展地方教材和乡土课程最小的行政区域

乡土课程融合在国家课程之中

影响乡土教材是否可以成功发行的因素①区域财政实力②地方教研员的学术影响力

校本课程不要求编写校本教材

1.组建队伍

①地理教学论老师(能够理解教材编写要求;地理科学专业背景)

②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政治把关)

2.确立体例框架(编写思想、页码等)

eg.项目学习类思路

乡村振兴、一带一路进入教材

2022年版和2011年版教科书编写要求的比较:创新、信息技术(尝试编写数字教材)、育人价值

教材中不能出现与互联网链接类的东西(防黑客)

[展开全文]
10200421李佳梦 · 2022-06-21 · 0

1.课时数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加,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地理课程最为重视。

2.课程类型趋于丰富。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区域地理为主,现在增加了选择性,有的高中会设置跑班选修课程。

3.1993年取消地理高考和生物高考。文科考历史、政治。理科考物理、化学、政治。

4.2000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这本书也叫做绿皮书。

5.改革的亮点是:教育方法的改革。

以前是讲授式与接受式,钱学森之问: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性人才?

要应用引领式的教学方式,问题解决式、谈话法教学方式。学生要转变方式为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以前是学会知识,现在是会学知识。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

6.这本书的主编叫钟启泉,重视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改革时以知识更重要还是能力更重要产生了讨论。

7.知识应该包括事实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制作课件等动手能力)、元认知性知识

8.一共有四个阶段的课程标准

9.中学老师研究方向:地理教学论

[展开全文]
10200112毛龄聃 · 2022-06-21 · 0

1.地理教学发展

传统教学->电化教学->数字化教学->智慧教学

2.相关概念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新要求(教学方式特点的要求)

①重视问题式教学

②加强地理实践(研学旅行)

③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5.探究式教学方法例举

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6.常见的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观察、野外考察、教具制作、地理调查、宣传展览

教与学相互融合、促进,教为学服务

教育装备(教材,媒体,教具)

教学模式:综合程序教学法,交互-探究式教学模式,跨学科主题教学

教学方法-学习方式

传输式教学,接受法学习

1.讲授法-听讲

2.谈话法-回答(看谈话的质量决定是不是传输式)

现代探究式、启发式教学

1.情景式教学: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讨论

12日晚,16日晚讲座

探究式(学习时长问题)

1.广义:探究式学习的意识渗透入日常教学

2.狭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与讲解的平衡

 项目式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教学方法(eg.大创项目)

与传统教学相比突出的特征:

作品导向(必须有成果、作品展示)、跨学科学习(①)、很强的自主探究性、知识的接受者变为主要建构者、实践性活动(②),围绕中心任务驱动教学、合作性、评估基于标准

非常显著的特征:

项目驱动、作品导向、跨学科、实践为主、小组合作的

项目式教学基于真实情境开展野外考察等,真实情境很复杂,需要进行筛选(结构不良)

案例式教学更能体现生活性

评价案例式教学成果是能不能演绎应用到其他案例中

 

[展开全文]
10200421李佳梦 · 2022-06-21 · 0

皮亚杰:情境教学的理论提出者

布鲁姆:识记、领会、运用、分析、总和、评价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其中空间智能理论与地理学相关。

[展开全文]
10200433范子遥 · 2022-06-21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