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该课程属于 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3.5 地理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一、地理教学发展的四重门

传统教学——>电化教学——>数字化教学——>智慧教学

* 联合国2030教育行动框架:确保全纳(体现教育的可获得性和包容性)、公平(体现在准入、参与、保留、完成和学习结果方面消除所有形式的排斥、边缘化、不公正的差异性、脆弱性和不平等问题)的优质教育(确保教育能在所有水平和不同环境里导向相关、平等和有效的学习成果),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受教育权从出生开始,贯穿一生)的机会。

二、相关概念辨析

1. 教学方式: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2. 教学手段:教学中所运用的媒体与教具

3. 教学方法: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4. 教学模式: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与程序

二、学习成效金字塔

教的方法永远服务于学的方法

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① 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化学生自我更新、自我指导、自我监控的意识。

② 探究学习:创设情境,将现实生活的事象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猜想。

③ 合作学习:对讨论、竞赛、辩论、案例研究等合作学习加强管理与调控,及时处理合作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正确评价合作学习的成果。

四、高中与人方式改革的新要求

1. 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相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

2. 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3. 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4. 积极推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5. 重视问题式教学。

6. 加强地理实践。

7.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五、探究式教学方法例举

1. 混合式教学

① 概念: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② 混合式教学的理想平台:“教—学—评—研—管”一体化

③ 混合式教学基本流程:课前——课堂——课后

2. 项目式教学

七步骤:

提出有现实意义的学习项目→设计项目研究方案→引入知识原理与学习素材→开展项目探究活动→展示项目研究成果→交流与评估项目质量→改进与完善项目成果

3. 问题解决式教学

① 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讨论→解决问题→师生互评

② 与项目式教学的异同点:

1)同:都属于建构主义学习原理的应用,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2)异:目的不同、情境不同、任务不同、内容不同、过程不同。

4. 小组合作式教学

① 合作教学理念

②基本流程:明确合作学习目标与任务→协助建组与角色分配→商定小组合作规则→处理合作中生成的问题→交流评估小组学习成果

③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塑造民族精神、培养终身发展能力

5. 案例式教学

① 概念: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②基本结构:

导课——置疑——研讨——提炼——拓展

六、常见的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观察、野外考察、教具制作、地理调查、宣传展览

[展开全文]

1.地理教学发展

传统教学->电化教学->数字化教学->智慧教学

2.相关概念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新要求(教学方式特点的要求)

①重视问题式教学

②加强地理实践(研学旅行)

③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5.探究式教学方法例举

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6.常见的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观察、野外考察、教具制作、地理调查、宣传展览

教与学相互融合、促进,教为学服务

教育装备(教材,媒体,教具)

教学模式:综合程序教学法,交互-探究式教学模式,跨学科主题教学

教学方法-学习方式

传输式教学,接受法学习

1.讲授法-听讲

2.谈话法-回答(看谈话的质量决定是不是传输式)

现代探究式、启发式教学

1.情景式教学: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讨论

12日晚,16日晚讲座

探究式(学习时长问题)

1.广义:探究式学习的意识渗透入日常教学

2.狭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与讲解的平衡

 项目式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教学方法(eg.大创项目)

与传统教学相比突出的特征:

作品导向(必须有成果、作品展示)、跨学科学习(①)、很强的自主探究性、知识的接受者变为主要建构者、实践性活动(②),围绕中心任务驱动教学、合作性、评估基于标准

非常显著的特征:

项目驱动、作品导向、跨学科、实践为主、小组合作的

项目式教学基于真实情境开展野外考察等,真实情境很复杂,需要进行筛选(结构不良)

案例式教学更能体现生活性

评价案例式教学成果是能不能演绎应用到其他案例中

 

[展开全文]

第三章第5节 地理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一、相关概念辨析

  • 教学方式
  • 教学手段
  • 教学方法
  • 教学模式

 

传输式教学:讲授 布置任务 演示实验

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 提问

接受式学习:听讲

探究性学习:自学、讨论、实验、交流、评议、合作完成任务

二、学习成效金字塔

教的方法永远服务于学的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最经常运用:听讲、阅读、视听

在做教师后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更深刻

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学生主体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互融互通。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来教学生:

  • 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化学生自我更新、自我指导、自我监控的意识
  • 合作学习:对讨论、竞赛、辩论、案例研究等合作学习加强管理与调控,及时处理合作中生成的问题,正确评价合作学习的成果
  • 探究学习:创设情境,将现实生活的事项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猜想

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新要求

重视问题教学

加强地理实践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五、探究式教学方法例举

  • 混合式教学

  • 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学习特征:任务驱动;成果导向;有评价的依据标准;强调合作式学习;还可以强化学生的知识,构建知识脉络,以实践为主获得新的知识,跨学科融合

  • 问题解决式教学

单一式学科来解决问题

易操作、把设计问题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高于内容)

非常推荐以问题式教学来进行教学

  • 小组合作式教学

  • 案例式教学
  • 看重演绎应用到其他类似的课程
  • 案例式教学一定要去归纳原理然后拓展,演绎应用,不然就只是给出了一个案例
  • 拓展举例,看是否具有可行性,做出评估,分析是否

 

[展开全文]

3.5 地理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地理教学发展的四重门:

①传统教学:黑板、粉笔、实体教具(地球仪等)、挂图、图片

②电化教学:幻灯、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广播

③数字化教学: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终端、卫星

④智慧教学: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泛在网络

·联合国2030教育行动框架: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

①全纳:体现教育的可获得性和包容性。

②公平:体现在准入、参与、保留、完成和学习结果方面消除所有形式的排斥、边缘化、不公正的差异性、脆弱性和不平等问题。

③收纳优质教育:确保教育能在所有水平和不同环境里导向相关、平等和有效的学习成果。

④终身学习:受教育权从出生开始,贯穿一生。

一、相关概念辨析

1、教学方式: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2、教学手段:教学中所运用的媒体与教具

3、教学方法: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4、教学模式: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与程序

5、以教师为主体:

①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式教学、问题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

②教学方式:讲授、创设情境、观察、提问、布置任务、演示实验、点评、组织评议...

6、以学生为主体:

①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式教学、问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②教学方式:听讲、自学、讨论、实验、表演、交流、评议、合作完成任务...

二、学习成效金字塔

·教别人(90%)→实践(75%)→讨论(50%)→表演(30%)→视听(20%)→阅读(10%)→听讲(5%)

教的方法永远服务于学的方法

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

·学生主体(三种学习方式相互关联):

①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化学生自我更新、自我指导、自我监控的意识。

②探究学习:创设情境,将现实生活的事象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猜想。

③合作学习:对讨论、竞赛、辩论、案例研究等合作学习加强管理与调控,及时处理合作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正确评价合作学习的成果。

四、高中与人方式改革的新要求

1、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相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

2、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3、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4、积极推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5、重视问题式教学。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

6、加强地理实践。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测、行动和思考,强化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7、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改变评价方式,是评价更有针对性、即时性、互动性。

五、探究式教学方法例举

1、混合式教学

①概念(何克抗):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②混合式教学的理想平台:“教—学—评—研—管”一体化

1)教学管理系统:校长、教师、公告、问答、讨论、笔记、评价

2)学习管理系统:预习、复习、自测、提问、在线研讨、提交作业

3)班组管理系统:校区、组班、分组、数据分析、私信、提醒、邀请、自定义设置

4)题库管理系统:轻松组卷、在线测试、评估报告

5)课程管理系统:点播、直播、录播、公开课、添加课程内容

③混合式教学基本流程

1)课前:虚拟课堂——先行探索

2)课堂:真实课堂——协作研讨

3)课后:虚拟课堂——拓展巩固

2、项目式教学

·七步骤:

提出有现实意义的学习项目→设计项目研究方案→引入知识原理与学习素材→开展项目探究活动→展示项目研究成果→交流与评估项目质量→改进与完善项目成果

3、问题解决式教学

①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讨论→解决问题→师生互评

②与项目式教学的异同点:

1)同:都属于建构主义学习原理的应用,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2)异:目的不同、情境不同、任务不同、内容不同、过程不同。

4、小组合作式教学

①合作教学理念

1)目标趋向: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是活动的指向标。

2)个人尽责:每个成员都要分担责任。

3)群体互赖:小组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每个成员的努力。

4)多维互动:师生互动、组内生生互动、组间互动、师组互动、师班互动。

5)成果共享:小组成员间的协作交流时学习成就的积累,小组间的成果交流让他组分享成功。

②基本流程:明确合作学习目标与任务→协助建组与角色分配→商定小组合作规则→处理合作中生成的问题→交流评估小组学习成果

③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塑造民族精神、培养终身发展能力

5、案例式教学

①概念: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②基本结构:

1)选择案例→感知案例(导课)

2)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置疑)

3)组织讨论→合作探究(研讨)

4)引导交流→归纳原理(提炼)

5)总结评价→演绎应用(拓展)

六、常见的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观察、野外考察、教具制作、地理调查、宣传展览

 

[展开全文]

一、地理教学发展的四重门:

  • 传统教学:黑板、粉笔、实体教具(地球仪等)、挂图、图片;
  • 电化教学:幻灯、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广播;
  • 数字化教学: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终端、卫星;
  • 智慧教学: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泛在网络;

 二、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新要求:

  • 重视问题式教学
  • 加强地理实践
  •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四、常见的课外实践活动:

  • 地理观察
  • 野外考察
  • 教具制作
  • 地理调查
  • 宣传展览

 

[展开全文]

1、义务教育:课程核心素养(偏向地理教学属性)

高中:学科核心素养(偏向学科属性,通过课程育人来培养)

2、教师可以通过追问来激发思维的深度

3、四大核心素养的关系:相互联系,不能分开

4、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没有结合具体内容,宏观、抽象、概括

5、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划分:有具体内容,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考试依据

[展开全文]

每个核心素养的三个要素

人地协调观: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地关系评估

区域认知:区域特征分析、区域认知方法、区域发展评估

综合思维: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

地理实践力:实践活动信息获取、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实施

[展开全文]

每个核心素养的三个要素

人地协调观: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地关系评估

区域认知:区域特征分析、区域认知方法、区域发展评估

综合思维: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

地理实践力:实践活动信息获取、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实施

[展开全文]

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依据:solo分类平价理论

前结构:

单点结构:单一事件进行“概括”。

多点结构:多要素概括分析

关联结构:归纳在情境中概括

抽象拓展结构:

四个核心素养相辅相成,构建一个课程体系,培养多个核心素养

[展开全文]

义务教育改革

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学习,地理科学属性)->课程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地理的教育属性)

四大层次的分类依据是SOLO分类评价理论

单点、多点、关联、抽象拓展->水平1,2,3,4(大致)

P5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生态资源

P11-14概念、对概念的解读、培养目标(教育价值引领)

 

 

[展开全文]

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属性

地理课程核心素养-获得、教育属性

P2: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体现的评价理论:SOLO分类评价理论

P3:思维结构的水平

前结构:完全不知道

单点结构:单一要素

多点结构:多要点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P5: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

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不能割裂开来

P25:大洋环流-区域认知

 

 

 

[展开全文]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运用了什么评价理论:Solo分类评价理论

 

"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这种衡量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达到的思维高度的评价方法就称为5OLO分类评价法。是由雪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

P5: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理育人目标变革的时代背景

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1、人地协调观

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地关系评估

2、区域认知:

区域特征分析、区域认知方法、区域特征分析

3、综合思维

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

4、地理实践力

实践活动信息获取、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实施

 

四个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是基本的价值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是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实践力是ji ben huo domg jing y

[展开全文]

关键词:内涵、途径与策略

思政目标中 加强学生教育责任感,学生指未来我们要教授的学生?我认为这里的学生指我们自己,因为有教育责任敢以及与人观念,这些都是我们师范生需要做的。未来的学生不一定要有育人观念。

[展开全文]
  • 加强学生教育责任感。(学生:未来的学生)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高中课标2017)

(义务教育)课程核心素养

理论依据:solo分类评价理论

地理环境差异性:图文资料创设情境

教师应合理追问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p3-4学科核心素养概念

p56内涵与表现

p58-59水平划分表(反复读反复理解)

人地协调观: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口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

  • 表现: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关系

区域认知: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 表现:特征分析 、认知方法、发展评估

 综合思维: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 表现: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

地理实践力: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最重视,如研学旅行)

  • 表现:信息获取、方案设计、组织实施

学业质量水平划分:考试命题依据 

命题:给定复杂的情境-答题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展开全文]

3.4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核心素养水平分层:水平1-4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

1、结构类型: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

1、从能力、思维操作、一致性与收敛、回答结构四个方面对上述结构类型进行介绍。

二、地理育人目标变革的时代背景

·观点1:社会经济新发展赋予地理课程的新使命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②拓宽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

③直面环境问题挑战建设美丽中国

·观点2:地理科学新发展描绘地理课程的新蓝图

①研究范式:从过去对地理学的知识描述到格局与过程耦合、发展,到对复杂人地系统的模拟

②研究主题:从“多元”走向“系统”,以地球表面系统为重点,分析和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③研究手段:从地理信息技术到基于大数据应用地理信息服务,精准化、体系化、实用化

④研究空间:从区域小尺度扩大到全球尺度,加强国际合作。

⑤研究方法:从以记述性为主的定量描述发展到综合性、定量化表达。

·观点3:国家教育政策指明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①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课程目标:培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核心素养(课程素养)。

③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

④教学装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推进数字教材应用。

⑤课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①地对人的影响

②人对地的影响

③人地关系评估

2、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①区域特征分析

②区域认知方法

③区域发展评估

3、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观点认知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①要素综合

②时空综合

③地方综合

4、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时间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①实践活动信息获取

②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③实践活动组织实施

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四大地理核心素养都分为四个水平

五、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划分

1、从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划分,每个角度分四个水平等级,逐层递进。

2、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之间的关系

①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是通过高中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表现的总体描述。

②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

③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二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

④学业质量标准水平四是高考(含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命题依据。

[展开全文]
isCourseTeacher=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teachers

课程设计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characteristic

课程特色

讨论(15)
图文 / 游戏(22)
文档(24)
下载资料(7)
PPT(25)
考试(7)
音频(1)
视频(9)
作业(1)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newestStudents
widget.renderType=include
widget.uri=course/widgets/student-activity.html.tw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