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学—评—研—管”一致性

该课程属于 2022级学科教学地理专硕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从附录部分的解释来提取核心素养的指标

四大核心素养-维度(1,2,3,4)每个有三个指标

学业质量水平

标准:1、2、3、4水平层次

三个指标具有进阶关系

重新发现地理学

哪个国家的地理学研究成果领先?我国

正确的方法认识区域:比较、系统建构

地理实践力

经验式命题

情境划分:学习型情境、生活型情境

学业质量标准(知识原理为载体)

核心素养水平层次是抽象化、概念化的表达

学业质量水平是具象化的、结合了具体内容(学习目标)

均运用了solo分类理论 属于第三代评价

评价建议:表现性评价、思维结构评价

[展开全文]

教学目标写作:寻找合适的动词用于学生的学习目标,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

[展开全文]

少了综合,多了创造,评价变成了第五水平层次

 

[展开全文]

知识可分为本体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 元认知知识

比较好的行为动词 解释 分析 图解 评价

 

 

 

[展开全文]

知识的四种形式: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展开全文]

知识分类:

本体性知识:教师需要具备的特定学科知识;立身之本

条件性知识:地理学科之外的学科知识;

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如何教学设计等),教学技能

元认知知识:对所有知识认知的认知(分析其背后的原理):设计意图

行为动词:

[展开全文]

知识的分类

(程序性 条件性 元认知 本体性)

[展开全文]

评价核心的依据:课程标准

有效教学vs高效教学

有效教学 来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教育

家庭教师->产业革命缺少合适的劳动力,学校教育应运而生

高效教学 源于教育官员的报告(是个口号性的概念,而非专业术语)

从目标达成出发,最后回到目标达成

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 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对象、学业质量水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达到的最终目标)、

③学校的校情

④评价者自身水平

目标制定要指导学生学习行为,具有可测评性

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结果

补充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纵波横波的规律,制定科学防预措施

地理实践力:在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的活动中体系 设计地震波传播演示实验

重新设计《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

1.借助弹簧等材料,设计纵波横波传播规律演示实验,理解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准确说出分界线,培养地理实践力

2.通过实验及阅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或者观察地球圈层结构模型,能够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三大圈层的位置关系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知识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展开全文]

评价标准的制定:学校实际情况、评价者、课程标准、评价对象(学情)

教学目标制定能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主体、行为条件(通过…)、行为动词(观察模型、模仿绘制)

用弹簧设计演示实验,模仿纵波和横波的传播过程(地震波传播规律)

借助弹簧等材料,设计纵波、横波传播规律的实验,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准确说出分界线,培养地理实践力。

通过实验及阅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或观察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能够说明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位置关系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

 

[展开全文]

•在线研讨:制定评价方案的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学业质量水平制定评价标准

2)评价对象(学情)

3)学校实际情况

4)评价者(自身素养、认知水平)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条件),能准确说出(动词)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位置关系与基本形态特征(结果)

2)通过(观察模型)读图和析图,能独立绘制(高于课标基本要求,但可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3)人地协调观:通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地震对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可测评性不够

学习目标: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结果

[展开全文]

影响评价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评价对象、学校实际情况

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

设计实践活动:eg 设计地震波横波与纵波的演示实验(实验材料?实验步骤?)

教学目标:

① 借助弹簧等材料,设计纵波、横波传播规律的演示实验,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准确说出分界线,培养地理实践力。

② 通过实验及阅读示意图(或观察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型),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位置关系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评价标准:地理实践力(寻找到合适的实验器材);综合思维(准确说出三大圈层的名称、位置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描述纵波、横波传播特征);人地协调观(知道地震波传播波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生生互评、自我评价

知识可分为四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展开全文]

基本路径: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展开全文]

1.以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来制订评价标准;根据学业质量水平制订评价标准;

2.根据评价对象(学生学情)制订评价标准;

3.学校的实际情况也会影响评价标准的制订;

4.评价者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认知水平也会影响评价标准的制订;

目标的制订

行为主体:学生

行为条件:通过阅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结合xx案例等

行为动词:的使用(认知水平)

行为结果:

[展开全文]

我国教学目标发展:

1.双基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制定地理教育测评方案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第一位是课程标准,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其次是学生,即评价对象、学情。再者是学业质量水平。

除了以上内容,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评价标准的制定呢?

答:学校的校情、评价者的认知水平。

 

撰写教学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学生能通过地震波视频材料,说出科学家如何利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简单原理和地震波的作用特点。

2. 观察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波形特征,绘制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示意图并说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3.根据所波速画示意图,描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组成。

 

综合思维:各个圈层之间的联系

人地协调观:防避地震

地理实践力:学生设计地震波横波与纵波传播的演示实验,模拟纵波与横波的传播

写教学目标,现在很多时候和学习目标有所统一。学习目标中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结果,

①借助弹簧等材料,设计纵波横波传播规律演示实验,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准确说出各圈层分界线(培养地理实践力)。

②通过实验和观察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型(或阅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准确说出地球内部圈层三大圈层的位置关系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评—学—教”一致性

评价表(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五个等级)

地理实践力:能够找到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的演示实验科学可操作。

综合思维:能够准确说出三大圈层的名称、位置关系、形态特征及分界面;能够准确描述纵波、横波传播特征。

人地协调观:能够准确知到地震波传播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全文]

有效教学(大教学论)

高校教学

(大多原则报告,更倾向于是一个口号)

评价的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学业质量

2、学校的校情    3、学情  4、

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评性,主体是学生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水平)行为结果(课程标准是最低要求)

阅读的图表要点明

[展开全文]

有效教学(专业术语):源于《大教学论》,作者夸美纽斯,在此之前教育以家庭教师为主。有效教学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

高效教学(口号式概念,非专业术语):源于各教育官员的报告

课堂有效教学的15个环节:由目标开始,以目标结束(泰勒原理)

[展开全文]

课程标准、学情、校情

“有效教学”: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教育

“高效教学”:口号式概念

地理课程目标: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展开全文]
isCourseTeacher=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teachers

课程设计

专家
讲师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characteristic

课程特色

考试(5)
图文 / 游戏(6)
讨论(14)
PPT(14)
视频(9)
文档(16)
下载资料(5)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newestStudents
widget.renderType=include
widget.uri=course/widgets/student-activity.html.tw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