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乡村振兴新时代高中地理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

2024年乡村振兴新时代高中地理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48小时

(55评价)

提交错误,没找到重新提交窗口

[展开全文]
戚茂琼 · 08-09 · 0

未来的地理教师要掌握更多的地理信息技术,拥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展开全文]
userpwro76 · 08-09 · 0

一个地区脱贫之路的分析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述清楚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独特的政治体系,经济的发展还是要看政策的支持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

[展开全文]
李文清 · 08-09 · 0

知识结构化,多点关联法

[展开全文]
高瑞林 · 08-09 · 0

项目式学习的实施

我计划在地理课程中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围绕某一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鼓励他们自主探讨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展开全文]
荣建贤 · 08-09 · 0

空间思维确实是理解区域认知的核心,因为它涉及到对空间关系的理解、空间信息的处理以及空间问题的解决。以下是空间思维在理解区域认知中的几个关键方面:

1. 空间概念的理解

  • 地理位置:理解一个区域在更大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包括经纬度、相对位置等。
  • 空间分布:认识不同地理要素(如城市、河流、山脉等)在空间上的分布模式。

2. 空间关系的认知

  • 邻近性:理解空间中不同物体的邻近程度及其对区域特征的影响。
  • 连通性:认识区域内部以及与其他区域之间的交通、网络连接情况。

3. 空间推理能力

  • 空间分析:通过地图和其他空间数据源分析区域特征,如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
  • 空间预测:基于空间数据预测区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或变化。

4. 空间可视化

  • 地图解读:能够读懂并使用地图、图表和其他空间视觉工具来获取信息。
  • 空间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和操作空间模型,进行空间想象和创意思考。
[展开全文]
荣建贤 · 08-08 · 0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材的建设与实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建设方面:
1. 突出时代特色:应紧跟时代发展,融入全球气候变化、新型能源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等最新的地理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使教材内容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2. 强化人地协调观念:强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责任感。
3. 注重跨学科融合:加强与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生物学、历史学等的交叉融合,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综合思维能力。
4. 数字化资源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多媒体资源,如动画、视频、虚拟地理实验等,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5. 体现地域特色: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地方地理元素,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展开全文]
杨昌盛 · 08-08 · 0

地理知识结构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构建:
自然地理:
1. 地球概论: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规律(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地方时等地理现象。
2. 大气圈: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等。
3. 水圈:水循环的过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各种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的相互关系,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岩石圈:地壳的物质组成,岩石的分类及转化,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土壤、生物、水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展开全文]
杨昌盛 · 08-08 · 0

"难为师,贵有爱”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
“难为师”反映了教师这个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和困难。教育工作并非易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教学技能,应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复杂的教育环境。他们要承担传授知识、培养品德、塑造人格等多重责任,还需处理各种教学管理事务和学生问题,压力较大。
 “贵有爱”则强调了爱对于教师的重要性。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怀着对学生的关爱,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有爱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温暖、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在教育实践中,“难为师,贵有爱”提醒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坚守教育的初心,为学生的未来贡献力量。
 

[展开全文]
杨昌盛 · 08-08 · 0

《追求卓越:核心素养培养下地理教师必备的关键能力》

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培养是教育的时代特征,是立德树人教育的路径、抓手、平台,是基础地理教育的课程、目标、内容,是基础地理教育的形式、模式、质量标准,是基础地理教育的方法、过程、结果,是地理教师能力发展的方向。李教授认为师德践行能力是教师必备的首要能力,对于地理教师要具备思想能力、课程能力、教材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操作能力、评价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十种必备能力。李教授分别就地理教师必备的关键能力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例如,他讲到课程能力时强调,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以指令性文件方式下达并反映国家意志的文本,是课程实践的基本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具有指令性和指导性意义。作为教师必须反复研读、认知领会、扎实践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素养。在谈到地理教师的研究能力时,李教授提出要在地理教学研究前沿的关注能力,地理教学过程结果的反思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成果的表达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锤炼。在实施能力方面,李教授认为地理教师的实施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的执行能力,教学情境的营造能力,教学过程的调控能力和教学内容的讲解能力。在实施时应该坚持目标、内容和活动的一致性,情境、问题和过程的素养性,质疑、互动和过程的协调性,据事和说理凸显地理性。听了李教授的讲座后,我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聚焦地理核心素养,锤炼关键能力本领。

[展开全文]
刘跃文 · 08-08 · 0

《从地理学科逻辑的视角谈课程融合》

李校长先从“乔布斯的经典之问”入手,指出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融合并没有能够促进地理教学的根本变革,原因在于仅仅从信息技术单一的角度来思考融合,结果变成了“人灌输”转向“机器灌输”,只是提升了讲授的效率,并没有从地理教学的逻辑来思考课程融合。要促进地理教学的变革必须从新型地理教学的逻辑来全面思考融合,他从地理教学逻辑的“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如何评”等方面给我们指出了方向。
一、培养学生与世界和谐相处的观念      

     李校长也是从一线教师走出来的,当他和学生聊天问为什么学地理时,学生回答多是“高考要考呗、地理好拿分……”。《地理教育国际*》指出,学习地理有助于终身欣赏和理解这个世界,新课程标准也提到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味和精神境界。那么这些理念如何落地呢?      从“为什么教(学)”的角度来看,要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展示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们教师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也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对其个人发展是有用的。

二、从知识到素养的转变    

     从“教(学)什么”的角度来看,不是要教零散的地理知识,而是教大概念(大观念),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或概念地图工具展示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真实可见地理知识的结构,它具有中心性、可持续性、网络状和可迁移性。这些观念和认识就是,学生今后认识地理事像的钥匙,或称之为“地理眼”。从目前的“为了知识”到“通过知识”,也是就知识的迁移能力,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心素养。

三、构建幸福的课堂      

    从“怎么教(学)”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地理教学生活化,用“着地”的方法教地理。李校长做出了探索,课堂上,李老师把自己平时旅行拍摄的照片带进课堂,建构学地理要用脚丈量世界,从而带真实的世界回课堂;组织了学生的研学旅行,围绕研学线路、课程设计、优化实施、提升质量进行了学科融合的实践。尤其是研学后,学生的照片、征文、手账等各种成果的展示更体现了表现性评价。其次是要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各种地理模型、教具,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讨论、互动,从而加深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例如课堂上运用谷歌地球、虚拟天文馆、3D技术等带领学生亲身体验,观看高清纪录片,带领学生制作日晷仪、经纬仪等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理解学习地理的意义。

四、评价重过程、多元化      

    从“如何评”的角度来看,要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通过制定学生评价量表,并以档案的形式积累学生的评价,从对学习的评价转为向学习的评价,从而评价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要解放教师,把教师从重复的批阅作业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去进行个别化辅导;要基于数据而不是经验,教师要基于数据进行精准教学和个别化辅导,让教学一直处在教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展开全文]
刘跃文 · 08-08 · 0

教材分为广义和xia'yi

[展开全文]
荣建贤 · 08-08 · 0

逻辑严谨、内容丰富、zho de xue xi

[展开全文]
王维君 · 08-08 · 1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怎样学习知识才有价值

[展开全文]
程亚赞 · 08-08 · 0

朱老师,耳温尔雅,有江南才女的大师风采。

豆包做图,讯飞星火会议纪要。

通义做旅游攻略让人耳目一新;WPS   ai做课件让我后悔当初还在网上到处找课件,现在发现ai实在是太强大了。

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技术今后必将更大的影响教学,AI 也可以有深度。

课程目标叙写的万能公式。教学目标的要素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内容、行为结果。万金油增强探究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知识、内容形象化,提高学生的掌握效果。动画设计软件,

AI降低了学生知识的要求,但提高元认知的能力,增强了创造性思维的要求。高考、中考减少知识性的考察。

数智课程是智能化、个性化、游戏化、生成性、跨学科的知识图谱。     数字教材的开发研究,

学生课后辅导借助人工智能解放老师,让老师生活的更幸福。

人工智能助力命题与测试

 

[展开全文]
席邦起 · 08-08 · 0

SOLO分类理论将思维阶段水平划分

[展开全文]
左智明 · 08-08 · 0

答题:

关联结构:问题线索+相关素材+相互关系

[展开全文]
赵令 · 08-08 · 0

教学目标的叙写方法:科学分解课程标准

[展开全文]
荣建贤 · 08-08 · 0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 存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固有的,如水、土地、空气、矿产、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

  2.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自然资源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无论是直接的(如食物、水、能源)还是间接的(如生产原料、生态服务)。

  3. 有限的:尽管某些自然资源可以循环再生,但总体来说,自然资源的存量是有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

  4. 可利用性:自然资源必须是当前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所开发和利用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过去无法利用的资源可能变得可以利用。

  5. 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不同。

  6.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考虑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展开全文]
荣建贤 · 08-08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