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一班

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一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48小时

(39评价)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内容解读

一. 课程内容基本结构

二. 课程内容编排

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

三. 跨学科主题学习

1.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

2.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的需求。

3. 跨学科主题学习使得地理学科性质得以充分体现。

[展开全文]

课标中的地理工具:地球仪、地理图片0

[展开全文]
10210431闵睿 · 12-05 · 0

地理工具:地球仪和地理图象

现代化地理工具

[展开全文]
10210145桑淼 · 12-05 · 0

课标中提出的地理工具:地球仪、地理图像

[展开全文]
10210221 · 12-05 · 0

课标中的地理工具:地球仪和地理图像

[展开全文]

课表的地理工具:地球仪、地理图象

 

[展开全文]
10210301丁天 · 12-05 · 0

地理工具:地球仪和地理图像

 

[展开全文]

传输式教学:讲授法

接受式学习:听讲

对教材进行研究,写成研究报告,10分钟展示交流 

PBL项目式学习(成果导向\任务导向、情境性、实践性、合作性、融合性)

案例式教学:教师的活动指向学生的活动

[展开全文]
10210324李哲 · 12-05 · 0

练习法、实验法、混合式教学法(线上线下融合)、案例教学法

数字鸿沟

概念差异

教学方式更加细节,教学方法更高维

教学装备:纸质教材、PPT

中学地理教师必不可少的装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学一致性

体验式教学强调实践

情境式教学强调一境到底

混合式教学:在线学习平台、数字课程资源

PBL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性、成果导向性、(情境性)、实践性(做中学-杜威)、合作性、融合性

问题式教学

是目标趋同不是趋向

[展开全文]
10210145桑淼 · 12-05 · 0

情境式学习

目标趋同

[展开全文]

举例: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模拟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实验法、混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区别:教学方法在上,教学方式为具体的行为细节

地理教学所需要的媒体与教具(地理专用教室):

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成果导向

PBL特征:成果导向、任务驱动性、情境性、有实践性(做中学)、合作性、融合性

 

[展开全文]
10210301丁天 · 12-05 · 0

地理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 相关概念辨析

1. 教学方式: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2. 教学手段: 教学中所运用的媒体与教具

3. 教学方法: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4. 教学模式: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与程序

二. 学习成效金字塔

教的方法永远服务于学的方法

三.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四.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新要求

1. 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

2. 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3. 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4. 积极推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5. 重视问题式教学。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

6. 加强地理实践。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强化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7.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即时性、互动性。

五. 探究式教学方法例举

1. 混合式教学: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1) 混合式教学的理想平台:“教-学-评-研-管”一体化

(2) “双螺旋交互”混合式教学模型

(3) 混合式教学基本流程——课前

(4) 混合式教学基本流程——课堂

(5) 混合式教学基本流程——课后

2. 项目式教学

步骤:提出有现实意义的学习项目→设计项目研究方案→引入知识原理与学习素材→开展项目探究活动→展示项目研究成果→交流与评估项目质量→改进与完善项目成果

⭐成果导向,任务驱动性,情境性,实践性(做中学)

3. 问题解决式教学

步骤: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讨论→解决问题→师生互评

2+3. 项目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的异同点

(1) 不同:

(2) 相同:都属于建构主义学习原理的应用,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4. 小组合作式教学

(1) 合作教学理念

(2) 基本流程:明确合作学习目标与任务→协作建组与角色分配→商定小组合作规则→处理合作中生成的问题→交流评估小组学习成果

(3) 意义:塑造民族精神,培养终身发展的能力

5. 案例式教学: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基本结构:

六. 常见的课外实践活动

1. 地理观察:天文观测、气象观测、测定当地经纬度、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观测、河流水文观测、交通观测等。

2. 野外考察:野外地形考察、土壤和天然植被考察、河湖及海岸考察、地图实习、定向越野等。

3. 教具制作:地形模型、资源模型、雨量器、地球仪、经纬网仪制作等。

4. 地理调查:环境质量调查、社区人口状况调查、家族人口增长和迁移调查、当地外来工的调查、社区民族调查、当地风俗文化调查、当地自然资源利用状况调查、工农业生产情况调查、商品产地调查、自然灾害情况调查等。

5. 宣传展览:地理讲座、地理讲演、地理墙报、地理橱窗等。

[展开全文]

一、地理教科书改革的主要成就

1.编写体制由“国定制”“一纲单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

进入21世纪,国家实行教科书“一标多本”化的审定制度,即按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面向全国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教材编写与出版单位。2004年秋季,第一批由教育部审订通过的高中教材正式进入实验区。2006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材审定制度,教材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2017年国家教材局与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将更加强化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工作,更加强化教材的建设与审查工作。

2.内容选择由“注重双基”到“突出人地关系”再到“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

新课改以来,地理教科书建设突破前期侧重“知识本位”的特征,转而把重心放在“三维目标”的实现上,突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课程理念的渗透。因此,教科书内容重视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观念的渗透,大量选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篇幅比例相当,增加了地理信息技术等最新发展成果,高中地理教科书建立了“必修+选修”的模块化体系。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教科书编写的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

3.呈现方式由“文字介绍型表达”到“图文并茂的互动表达”
进入21世纪,大部分地理教科书采用A4大开本,彩色装帧,印制精美。在表达形式上,趋于多样化和灵活化,运用文字叙述、图像展示、探究活动、资料链接等多种方式呈现内容。如:通过学生对话的方式呈现地理问题的说明和解答;通过概念图、过程图等表述某些地理问题的演变等3。总体看,地理新教科书的课文、图像、练习之间已无明确的界线。课文中正文篇幅明显减少,一些拓展性内容通过“知识窗”加以表达;图像系统类型多样,地图、示意图、过程图、景观图、素描图、统计图大量呈现,大大增强了教材的美观性与趣味性,各类图像占据教材篇幅超过三分之一;练习系统注重设计“思考”“读图”“探究”“计算”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以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二、地理教科书建设的未来思考

1.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作为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党的*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地理教科书编写的纲领性指导思想,是国家的政治立场。在新时代,如何全面渗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落细、落实,是地理教科书建设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2.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在教科书中显性表达
地理教科书育人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加以实现的,我们需要思考: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科书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应该如何加以表达?什么样的情境才能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良好载体?什么样的活动才能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教科书中如何强化相对薄弱的地理实践力?可以认为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知识与地理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通过有序的探究活动阐明知识与原理,才能更好地将地理核心素养表达出来。
3.开展地理学业质量评估是教科书承载的新功能
地理学业质量四级水平标准的划分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创新点之一,它从问题情境、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念等维度进行描述,是作为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依据。这也带来一个困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的教科书是否需要体现不同水平层次的核心素养要求?教科书内容能够担当起学业质量水平的过程性评价功能?这个新问题可能需要在教科书建设中进行不懈的探索。
4.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素材是教科书的准确定位
“教教材”或“用教材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教科书认知,其指明的主体均是教师。现在必须要扭转这种错误认知,一定要将新时代的教科书定位于学习立场,它是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素材,当然并不是唯一的学材。所以,未来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更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不只是考虑是否方便教师的教学组织。这就需要在教科书中呈现更多的真实案例、更多的图像、更多的拓展资料作为核心素养培育的情境素材,需要设计更加活泼有趣的课内、课外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渴望。
5.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纸电联动是教科书的新形式
可以预知,2018年春季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有力地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那么,未来地理教科书如何依托这些技术,改变传统纸质教科书的呈现形式,实现纸电联动,让学生更好地与教材互动,是件值得期待的新变化。在关于“地理教科书未来改进方向”的调研选项中,“融合VR与AR等技术进行纸电联动”成为大部分教师的选择。此外,地理教科书如何更好地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如何促进“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互动对话”的混合式学习真正发生,都是极具挑战性的新任务。
 

[展开全文]
10210210 · 12-04 · 0

课标的详细程度-可操作性

根本目标:立德树人

 

[展开全文]
10210145桑淼 · 11-28 · 0

9.19

我国地理课程的设置与演变

复兴中国人文地理的旗手—李旭旦(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

地理内容的学习从区域的学习转变为系统的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标志着第八次课程改革开始

双基: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

钟启泉:能力更重要(华东师范大学)

王策三:知识更重要(北师大)

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五大要素:理念 目标 内容 方式 评价

 

[展开全文]
10210145桑淼 · 11-28 · 0

区域性、综合性——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思考:如何利用地图开展教学?基本步骤是什么?

区域的整体性、相互关系是什么?

[展开全文]

评价方法:(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

[展开全文]

《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泰勒,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有效教学》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演讲的能力

[展开全文]

记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六个水平层级

低阶思维目标:记忆理解应用

高阶思维目标:分析评价创造

高中主要的水平层级:理解应用分析

事实性知识:了解记忆输出

概念性知识:能够说出其原理

程序性知识:能够自己动手、制作学具等

元认知知识:怎么去获取知识、对自己的准确的评价

从课程目标的转变看地理教育的新发展

育人理念

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基础...

课标中对该部分知识点的要求

地理教学目标的要素:

行为主体:学生

行为动词

行为内容

行为条件

行为标准

 

 

[展开全文]
10210145桑淼 · 11-27 · 0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模拟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实验法、混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数字鸿沟

 

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活动细节,是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活动状态,表明教学活动实际呈现的形式。(顾明远:活着的大教育家)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试下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李秉德:去世了)

教学方法更上位

Eg:教学方法——讲授法。其中的活动细节(讲授法所用的教学方式):讲解。

    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法。其中的活动细节:在线讨论、指导等。

↑一种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教学方式来组成。

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统称(融合)

教学方法:有模式化的运行的基本环节的总和。

 

教学手段教学装备:

“三通两平台”————→“人人通”未通

实验装备、标本、(数字)地球仪、地图、地理专用教室

 

教学模式: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与程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Eg:双螺旋交互教学模式、交互探究模式。

 

XX方式>方法XX(不能说大于)

育人方式←一个更大的概念

 

以教师为主体的方法与方式:

教学方法:

谈话法:最古老的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法:无情境不教学。

问题式教学法:顾名思义

※项目式教学法:(目前最先进的一个)(eg:大创项目)

混合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

教学方式:

讲授、创设情境、观察、提问、布置任务、演示实验、点评、组织评议等。

 

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与方式: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式学习……

教学方式:听讲、自学、讨论、实验、表演、交流、评议、合作完成任务等。

 

“教·学·评”一致性

 

传输式教学:讲授法、谈话法

启发式教学:剩下的

接受式学习:听讲

探究式学习:其他所有的

[展开全文]
10210235姜珊 · 11-21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