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48小时

(38评价)

内涵、途径与

[展开全文]
10200249 · 2022-04-25 · 0

内涵、途径与策略

[展开全文]
10200421李佳梦 · 2022-04-25 · 0

P2 教育目标分类最早由泰勒提出

现在对学生的培养重视创造力,钱学森之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知识领会运用是低阶;记忆理解应用是低阶;分析综合评价是高阶;分析评价创造是高阶;

P3

事实性知识:南京分布的植被类型

概念性认知:抽象事实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怎么形成知识,侧重于过程和方法。画自然带分布图

元认知知识:对成因的分析。由于热量差异导致五带分布。

P5理解水平层次:解释成因,结合实例分析。将常见的矿物进行分类

P7分析:探求成因

P8评价:基于某种标准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P11育人价值观由重视知识技能到重视学生发展,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环境观,人地协调观等对人终身成长有影响的能力。

P12课标要求最重要

P13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P15行为动词:讨论分析列表比较

行为条件:利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与人口增长模式

行为结果:列表加以表示

行为条件:利用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统计图

行为内容:说出世界不同的。。。

行为结果: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P16教学目标不够的地方

1、缺少行为条件

2、行为动词单调,都是了解,最低要求

3、行为主体不一致,有学生有老师,最好都以学生为主体

4、结构问题

5、太空泛,与本节课学习关系不大,不是教学目标

P17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较好的知道知识应该掌握的程度,利于理解

知识与技能是知识载体是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最终目标,层层递进,优点:清晰,有条理。问题:稍有分割,内容重复,比较啰嗦

 

[展开全文]
10200116包可珵 · 2022-04-22 · 0

3.4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核心素养水平分层:水平1-4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

1、结构类型: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

1、从能力、思维操作、一致性与收敛、回答结构四个方面对上述结构类型进行介绍。

二、地理育人目标变革的时代背景

·观点1:社会经济新发展赋予地理课程的新使命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②拓宽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

③直面环境问题挑战建设美丽中国

·观点2:地理科学新发展描绘地理课程的新蓝图

①研究范式:从过去对地理学的知识描述到格局与过程耦合、发展,到对复杂人地系统的模拟

②研究主题:从“多元”走向“系统”,以地球表面系统为重点,分析和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③研究手段:从地理信息技术到基于大数据应用地理信息服务,精准化、体系化、实用化

④研究空间:从区域小尺度扩大到全球尺度,加强国际合作。

⑤研究方法:从以记述性为主的定量描述发展到综合性、定量化表达。

·观点3:国家教育政策指明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①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课程目标:培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核心素养(课程素养)。

③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

④教学装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推进数字教材应用。

⑤课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①地对人的影响

②人对地的影响

③人地关系评估

2、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①区域特征分析

②区域认知方法

③区域发展评估

3、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观点认知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①要素综合

②时空综合

③地方综合

4、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时间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①实践活动信息获取

②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③实践活动组织实施

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四大地理核心素养都分为四个水平

五、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划分

1、从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划分,每个角度分四个水平等级,逐层递进。

2、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之间的关系

①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是通过高中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表现的总体描述。

②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

③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二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

④学业质量标准水平四是高考(含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命题依据。

[展开全文]
10200120刘雨桐 · 2022-04-22 · 0

[3.3 地理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理论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1. 观点: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与课程实施的归宿

2. 布卢姆认知目标二维分类(认知过程维度、知识维度)

二、辨析目标的相关概念

① 地理课课程目标:地理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基本准则,是通过地理课程实施期望学生所达到的地理素养。

② 地理教学目标:用以检测地理教与学效果的衡量标准,是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活动所提出的要求。

三、地理课程目标的发展

① 双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②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③ 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四、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① 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基础、教师能力、教学媒体...

② 教学目标包含要素:行为主体(指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常被隐去)、行为动词(对学习者提出“做什么”的要求,明确了学习方式)、行为内容、行为条件、行为标准

[展开全文]
10200122孙雨涵 · 2022-04-20 · 0

一、理论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来源于泰勒原理
观点: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与课程实施的归宿
1956: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从底到顶)
2001: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事实性知识:南京分布的植被类型

概念性认知:抽象事实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怎么形成知识,侧重于过程和方法。画自然带分布图

元认知知识:对成因的分析。由于热量差异导致五带分布。


三、课程目标的发展
双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比较割裂)
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都是三个维度的融合,有了更鲜明的地理学科特点)


四、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影响因素: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基础、教学能力、教学媒体
如何确定与表达:
①行为主体:学生,以生为主,在目标表述中常被隐去(已被默认)
②行为动词:对学习者提出“做什么”的要求,明确了学习方式
③行为内容
④行为条件
⑤行为标准/行为结果


案例1:
这个写作方式不错

行为动词:讨论分析列表比较

行为条件:利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与人口增长模式

行为结果:列表加以表示

结合已有知识与实例,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说明不一定五要素都齐全)

案例2:
改案例很重要
存在问题: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行为主体应该保持一致
②过程与方法太空泛,与这节课关联不大,不属于教学目标
③三个维度太分散太割裂
④缺少行为条件

案例3(三维写作方式):
优点:清晰;缺点:稍有分割,可能会有重复

案例4:
提升人地协调观素养
综合思维常是总结分析(水平四)
区域认知涉及到不同的区域尺度

案例1、3、4是三种撰写教学目标的方式

[展开全文]
10200146姚佳彤 · 2022-04-18 · 0

布卢姆之前是泰勒提出目标分类学

教育目标、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是一种包含关系

育人价值观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双基目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慢慢更加有地理学科的属性,育人价值观发生根本性转变

教学目标怎么写:第一,行为主体(学生)。第二,行为动词。应用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教学的词语。第三,行为内容。第四,行为条件。比如在生活中,第五,行为标准。

例子,利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与人口增长模式图、结合已有知识与实例是行为条件。

[展开全文]
10200112毛龄聃 · 2022-04-18 · 0

一.地理课程目标的发展:

  • 双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二.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 行为主体
  • 行为动词
  • 行为内容
  • 行为条件
  • 行为标准

三、理论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观点: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与课程实施的归宿
  • 布卢姆认知目标二维分类(认知过程维度、知识维度)

四、辨析目标的相关概念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地理课程目标→地理教育目标

地理课课程目标是指地理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基本准则,是通过地理课程实施期望学生所达到的地理素养。

地理教学目标是用以检测地理教与学效果的衡量标准,是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活动所提出的要求。

五、地理课程目标的发展

①双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③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①教学目标:教师能力、学生认知基础、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②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内容+行为条件+行为标准

③行为主体,指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常被隐去。

④行为动词,对学习者提出“做什么”的要求,明确了学习方式。

 

[展开全文]
10200442 · 2022-04-18 · 0

学会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展开全文]
吴晶10200424 · 2022-04-18 · 0
 

地理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理论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观点: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与课程实施的归宿

·布卢姆认知目标二维分类(认知过程维度、知识维度)

二、辨析目标的相关概念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地理课程目标→地理教育目标

地理课课程目标是指地理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基本准则,是通过地理课程实施期望学生所达到的地理素养。

地理教学目标是用以检测地理教与学效果的衡量标准,是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活动所提出的要求。

三、地理课程目标的发展

①双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③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四、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①教学目标:教师能力、学生认知基础、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②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内容+行为条件+行为标准

③行为主体,指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常被隐去。

④行为动词,对学习者提出“做什么”的要求,明确了学习方式。

[展开全文]
10200321李鹃玲 · 2022-04-18 · 0

3.3 地理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理论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观点: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与课程实施的归宿

·布卢姆认知目标二维分类(认知过程维度、知识维度)

二、辨析目标的相关概念

①地理课课程目标是指地理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基本准则,是通过地理课程实施期望学生所达到的地理素养。

②地理教学目标是用以检测地理教与学效果的衡量标准,是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活动所提出的要求。

三、地理课程目标的发展

①双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③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四、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①教学目标:教师能力、学生认知基础、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②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内容+行为条件+行为标准

③行为主体,指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常被隐去。

④行为动词,对学习者提出“做什么”的要求,明确了学习方式。

[展开全文]
10200120刘雨桐 · 2022-04-17 · 0

高中课程理念:必考

[展开全文]
10200117冯金玉 · 2022-04-11 · 0

3.2 地理课程理念的建构

一、地理课程理念的变化

1.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

①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②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③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2.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①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②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③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④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⑤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3.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

①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② 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③ 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④ 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二、地理课程理念的构建

三、如何理解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① 地理知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②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不仅包括学生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也包括学生通过媒体渠道获取的地理信息。

③ 掌握生活中常用的地理技能,提高生活的质量与生存的能力。

“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是生活体验与地理科学的有机整合:

①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与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② 利用地理原理阐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

③ 利用探究活动训练生活需要的地理技能

用真实世界的资料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四、如何理解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① 学习必备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区域认知

② 掌握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③ 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 为未来生存而学习——学会倾听、质疑、阅读、思考、讨论、表达、尊重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融合应用。

② 对话讨论、参与体验、演讲辩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演示实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有机结合。

[展开全文]
10200122孙雨涵 · 2022-04-06 · 0

3.2 地理课程理念的建构

一、地理课程理念的变化

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

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③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2、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①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②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③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④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⑤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3、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

①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②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③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④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二、地理课程理念的构建

·探究活动任务单

活动1(想一想)→活动2(说一说)→活动3(议一议)

三、如何理解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①地理知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②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不仅包括学生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也包括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渠道获取的地理信息。

③掌握生活中常用的地理技能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与生存的能力。

“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是生活体验与地理科学的有机整合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与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2)利用地理原理阐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

3)利用探究活动训练生活需要的地理技能

4)用真实世界的资料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四、如何理解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①学习必备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区域认知

②掌握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③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④为未来生存而学习——学会倾听、质疑、阅读、思考、讨论、表达、尊重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融合应用。

②对话讨论、参与体验、演讲辩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演示实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有机结合。

[展开全文]
10200120刘雨桐 · 2022-04-04 · 0

如何理解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 学习必备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 掌握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 形成争取的人地观念;

 

[展开全文]
10200442 · 2022-04-02 · 0

1.知识目标重点在于理解地理课程性质;

能力目标在与要求我们如何做;

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能力目标。

2.重点:理解地科课程的性质

3.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地理学的性质有什么区别

4.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这是课程标准的全称。
  •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区域性:初中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

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不等于实践力)

  • 高中课标(实验版):综合性(增加了人文要素、兼有自然与人文)区域性(从各要素去理解课标的变化)、有时间变化与空间规律的探索。
  • (2017年版):性质: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怎么样培养、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

5.比较三个课程标准:
2003年版课程标注中的课程性质与地理学性质一致;发展到2011年版课程标准增加了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体现地理课程性质与地理学性质不完全相同);再到2017年版与前面两个版本发生巨大变化,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与科学并不相同,其应将育人的目标作为重点。

6.今年教资考试,参考13年;工作后,参考17年

7.社区范围的地理教学:注重其生活化,将社区生活资料作情景教学。

[展开全文]
10200117冯金玉 · 2022-04-02 · 0

区域性:澳大利亚的特点,从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区域考虑。分开考虑三个自然条件时,也是从不同区域分开分析的。

综合性: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利用图层叠加法综合考虑三个自然条件。理想和实际牧羊带的对比时,说到还有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没有考虑到。

人地协调:牧羊与自然环境,因地制宜。

实践力:设计和规划,规划牧场在哪里体现实践力。绘图,图层叠加。

不足:地形、气候、水源之间的关联性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展开全文]
10200152郭阳光 · 2022-04-02 · 0

一、地理课程性质

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

2.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版

综合性、地域性(区域性)

3.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

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区域性

1.重视使用地图,培养地域空间感知能力

2.突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本质联系,提升区域特征的把握能力

3.重视综合思维训练,形成区域综合分析方法论

三、综合性

1.从研究对象来看,地理学研究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

2.从研究领域来看,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科学体系交叉的产物,涵盖大气、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生物、生态、能源、人口、经济等诸多学科。

初中2011年版:增加了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三个育人要求,

高中实验版:综合性、地域性与地理学性质一脉相承

高中2017年版:全面改为育人素养

乡土地理的最小范围为县级

当地社区可用于校本课程

收集地图素材(高清,有审图号)

中学中的交叉: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象气候,人口,经济,旅游

[展开全文]
10200421李佳梦 · 2022-04-02 · 0

2017版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内容发生较大改变,说明了地理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比较三个课程标准:
2003年版课程标注中的课程性质与地理学性质一致;发展到2011年版课程标准增加了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体现地理课程性质与地理学性质不完全相同);再到2017年版与前面两个版本发生巨大变化。

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与科学并不相同,其应将育人的目标作为重点,根本性转变就在于将育人目标作为地理课程性质。

( 社区范围的地理教学:注重其生活化,将社区生活资料作情景教学。)

 

 

[展开全文]
10200505司雨晴 · 2022-04-02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