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48小时

(38评价)

项目式学习特征:

项目驱动

作品导向

跨学科

实践为主

强调小组合作

[展开全文]
10200116包可珵 · 2022-05-16 · 0

用目标去引导具体教学(防止形同虚设)

泰勒原理

课程标准作为最低目标,要求更多为低层次

核心素养将三维目标融合,不再割据

教学目标要具备具体的教学指导作用,为教师、为学生

。。。。。。提升人地协调观素养

项目驱动 作品导向 跨学科 小组合作 实践性

[展开全文]
10200129李嘉明 · 2022-05-16 · 0

教学方式:

观察:同学们观察时老师观察学生的讨论并且给予适时的指导。

[展开全文]
10200433范子遥 · 2022-05-09 · 0

水平一、二没有要求

区域认知:某区域的具体特征、区域认知的方法、评估

[展开全文]
10200422杨诗羽 · 2022-05-09 · 0

视频——扬州的水文化

给出了课标:运用、说出、说明——四个活动

1.说一说水圈的水体类型

2.画一画水循环的过程示意图

3.讲一讲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4.议一议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为什么有人认为地球应该被称为“水球”?(提问)

干旱,为什么还会有缺水的现象呢?(提问)

让同学自己阅读,回答问题。

水圈的两个特点?提问。

小组讨论节约用水的具体途径。

一种价值观的传递。

请同学上台讲解。

总结,使用flash动画,进行深入讲解。

让同学们归纳知识点。

设置知识抢答环节。讲授两种人们改变地表径流的方式。

一首诗: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实现了四大圈层的相互联系;水循环的更新,动态平衡;水循环对岩石圈的作用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是否赞同?

老师归纳总结观点,总量上来看,确是如此,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未必如此)

布置课后作业:案例分析:“扬州水”与“水循环”

拓展研究:利用水循环知识设计水循环实验。

 

[展开全文]
10200433范子遥 · 2022-05-09 · 0

课时、课程类型(苏联:区域地理为主—课程选择性更多)

改革的亮点: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钟启泉(华东师大):能力更重要专业知识

知识:事实性(陈述性)【专业知识】、条件性【教育学、心理学……】、策略性【三制一话】、元认知【教学反思】,

研究方向:地理教学论

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人地协调为线索)、教学评价

[展开全文]
吴晶10200424 · 2022-05-09 · 0

教学方式:

教:

讲授法运用的并不是很多

给出了几个导学问题(问题引领)

分了八个小组研究不同问题

邀请同学展示成果、问题引领(为什么设计蓝色与红色的气团?冷暖气流交汇哪一种可能会在上面?洪涝灾害有没有好处?)

适时的总结

组织评议

学:

自学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自然灾害专题(包括概念、成因与影响),并评价他组的研究成果(按照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层级进行评分,教学目标)

学生认为成因不止前一个学生的那一条。

 

[展开全文]
10200433范子遥 · 2022-05-07 · 1

地理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知识:了解未来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向

说出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关系

能力:尝试设计课堂教学探究活动

[展开全文]
10200433范子遥 · 2022-05-05 · 0

[3.5 地理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一、地理教学发展的四重门

传统教学——>电化教学——>数字化教学——>智慧教学

* 联合国2030教育行动框架:确保全纳(体现教育的可获得性和包容性)、公平(体现在准入、参与、保留、完成和学习结果方面消除所有形式的排斥、边缘化、不公正的差异性、脆弱性和不平等问题)的优质教育(确保教育能在所有水平和不同环境里导向相关、平等和有效的学习成果),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受教育权从出生开始,贯穿一生)的机会。

二、相关概念辨析

1. 教学方式: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2. 教学手段:教学中所运用的媒体与教具

3. 教学方法: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4. 教学模式: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与程序

二、学习成效金字塔

教的方法永远服务于学的方法

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① 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化学生自我更新、自我指导、自我监控的意识。

② 探究学习:创设情境,将现实生活的事象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猜想。

③ 合作学习:对讨论、竞赛、辩论、案例研究等合作学习加强管理与调控,及时处理合作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正确评价合作学习的成果。

四、高中与人方式改革的新要求

1. 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相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

2. 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3. 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4. 积极推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5. 重视问题式教学。

6. 加强地理实践。

7.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五、探究式教学方法例举

1. 混合式教学

① 概念: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② 混合式教学的理想平台:“教—学—评—研—管”一体化

③ 混合式教学基本流程:课前——课堂——课后

2. 项目式教学

七步骤:

提出有现实意义的学习项目→设计项目研究方案→引入知识原理与学习素材→开展项目探究活动→展示项目研究成果→交流与评估项目质量→改进与完善项目成果

3. 问题解决式教学

① 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讨论→解决问题→师生互评

② 与项目式教学的异同点:

1)同:都属于建构主义学习原理的应用,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2)异:目的不同、情境不同、任务不同、内容不同、过程不同。

4. 小组合作式教学

① 合作教学理念

②基本流程:明确合作学习目标与任务→协助建组与角色分配→商定小组合作规则→处理合作中生成的问题→交流评估小组学习成果

③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塑造民族精神、培养终身发展能力

5. 案例式教学

① 概念: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②基本结构:

导课——置疑——研讨——提炼——拓展

六、常见的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观察、野外考察、教具制作、地理调查、宣传展览

[展开全文]
10200122孙雨涵 · 2022-05-05 · 0

一、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

  • 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袁书琪)
  • 规定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技能及地理科学观念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标准;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价值诉求:

  • 政治价值
  • 科学价值
  • 工具价值
  • 社会价值

 三、地理课程标准的功能:

  • 确定教学目标
  • 选择教学方法
  • 评价教学质量
  • 编写地理教材

中国地理教育优于美国,地理在美国为选修课程;美国科学素养培养优于中国,科学课程为美国五大核心课程之一,科学教材中的地理部分编写优于中国

 

《科学探索者》、《科学发现者》

ji'yu'biao'zhun'de'gai'ge

[展开全文]
10200442 · 2022-05-04 · 0

一、1949年以来地理课程发展简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年)→探索教育改革时期(1958-1965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恢复与发展时期(1977-2002年)→新课程改革时期(2003-2018年)

二、改革开放以来地理课程的发展

1、振兴时期(1978-1992年):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反正

2、回落时期(1993-2000年):取消地理高考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

3、创新时期(2001年-现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育的深化发展

三、基础教育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1、课改历程

2000年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正式启动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研制;

2001年初中地理新课程试点实验(38个点);

2012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正式版实施;

2017年12月,高中新课标颁布,确立学科核心素养;

2018年,新课标在部分省份实施。

2、课改地区

2004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开始实验实施高中新课程;

2005年,江苏省进入实验;

2012年,广西收官之实施。

3、课改内容(五个转变)

① 教学理念:教师立场的知识传导→学生立场的能力养成

② 教学目标:掌握知识与培养爱国精神为主→提升地理科学素养与强化可持续发展观为主

③ 课程内容:以区域特征描述为核心→以人地协调观为核心

④ 教学方式:传授式为主导→探究式为主导

⑤ 教学评价:测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四、深化高考综合改革

1、新高考落实时间

2017年:浙、沪率先实行新高考→2020年:京、津、鲁、琼新高考→2021年:冀、辽、苏、闽、鄂、湘、粤、渝加入新高考队伍

2、考试科目组合为“3+1+2”: “3”为语文、数学、外语;“1”为物理、历史选择一科;“2”为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选择两科

3、招生依据: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综合

地理课程发展简史:

  1. 课时数先减少再增加:体现重视程度的提高(新中国最重视);
  2. 课程内容:类型趋于丰富;

 知识

  • 事实性知识:专业知识;
  • 条件性知识:引据经典让课更精彩;
  • 策略性知识:学会制作课件等动手做的知识——教学技能;
  • 元认知知识:思考背后的原因,课后评价;

作为中学老师的研究方向:地理教学论;

[展开全文]
10200442 · 2022-05-02 · 0

课程的涵义

中华之源:功课及其进程;

西方之源:currere——跑道;(认为课程更重要的是实施的这个过程)

朱雪梅老师:课程是所有教学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

 

课程即教材:《大教学论》——有效教学,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

课程即活动:《民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

课程即经验:《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现代教育/评价之父

皮亚杰:学习就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后改为识记、理解、运用、评价、创造;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课程类型:

泰勒原理——“现代课程之父”,开创现代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确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和综合学习经验、课程内容→评价结果

地理课程

  • 地理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 地理课程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

地理课程包含的要素

地理教学评价、地理课标、地理教材、地理教学;

地理课程的分类:

  1. 按照课程表现形式分:显性地理课程、隐形地理课程;
  2. 按课程实施要求分:必修地理课程、选择性必修地理课程、选修地理课程;
  3. 按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分:分科地理课程、综合地理课程;
  4. 按课程管理主体分: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地理课程。
[展开全文]
10200442 · 2022-05-01 · 0

3.5 地理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地理教学发展的四重门:

①传统教学:黑板、粉笔、实体教具(地球仪等)、挂图、图片

②电化教学:幻灯、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广播

③数字化教学: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终端、卫星

④智慧教学: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泛在网络

·联合国2030教育行动框架: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

①全纳:体现教育的可获得性和包容性。

②公平:体现在准入、参与、保留、完成和学习结果方面消除所有形式的排斥、边缘化、不公正的差异性、脆弱性和不平等问题。

③收纳优质教育:确保教育能在所有水平和不同环境里导向相关、平等和有效的学习成果。

④终身学习:受教育权从出生开始,贯穿一生。

一、相关概念辨析

1、教学方式: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2、教学手段:教学中所运用的媒体与教具

3、教学方法: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4、教学模式: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与程序

5、以教师为主体:

①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式教学、问题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

②教学方式:讲授、创设情境、观察、提问、布置任务、演示实验、点评、组织评议...

6、以学生为主体:

①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式教学、问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②教学方式:听讲、自学、讨论、实验、表演、交流、评议、合作完成任务...

二、学习成效金字塔

·教别人(90%)→实践(75%)→讨论(50%)→表演(30%)→视听(20%)→阅读(10%)→听讲(5%)

教的方法永远服务于学的方法

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

·学生主体(三种学习方式相互关联):

①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化学生自我更新、自我指导、自我监控的意识。

②探究学习:创设情境,将现实生活的事象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猜想。

③合作学习:对讨论、竞赛、辩论、案例研究等合作学习加强管理与调控,及时处理合作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正确评价合作学习的成果。

四、高中与人方式改革的新要求

1、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相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

2、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3、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4、积极推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5、重视问题式教学。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

6、加强地理实践。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测、行动和思考,强化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7、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改变评价方式,是评价更有针对性、即时性、互动性。

五、探究式教学方法例举

1、混合式教学

①概念(何克抗):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②混合式教学的理想平台:“教—学—评—研—管”一体化

1)教学管理系统:校长、教师、公告、问答、讨论、笔记、评价

2)学习管理系统:预习、复习、自测、提问、在线研讨、提交作业

3)班组管理系统:校区、组班、分组、数据分析、私信、提醒、邀请、自定义设置

4)题库管理系统:轻松组卷、在线测试、评估报告

5)课程管理系统:点播、直播、录播、公开课、添加课程内容

③混合式教学基本流程

1)课前:虚拟课堂——先行探索

2)课堂:真实课堂——协作研讨

3)课后:虚拟课堂——拓展巩固

2、项目式教学

·七步骤:

提出有现实意义的学习项目→设计项目研究方案→引入知识原理与学习素材→开展项目探究活动→展示项目研究成果→交流与评估项目质量→改进与完善项目成果

3、问题解决式教学

①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讨论→解决问题→师生互评

②与项目式教学的异同点:

1)同:都属于建构主义学习原理的应用,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2)异:目的不同、情境不同、任务不同、内容不同、过程不同。

4、小组合作式教学

①合作教学理念

1)目标趋向: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是活动的指向标。

2)个人尽责:每个成员都要分担责任。

3)群体互赖:小组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每个成员的努力。

4)多维互动:师生互动、组内生生互动、组间互动、师组互动、师班互动。

5)成果共享:小组成员间的协作交流时学习成就的积累,小组间的成果交流让他组分享成功。

②基本流程:明确合作学习目标与任务→协助建组与角色分配→商定小组合作规则→处理合作中生成的问题→交流评估小组学习成果

③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塑造民族精神、培养终身发展能力

5、案例式教学

①概念: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②基本结构:

1)选择案例→感知案例(导课)

2)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置疑)

3)组织讨论→合作探究(研讨)

4)引导交流→归纳原理(提炼)

5)总结评价→演绎应用(拓展)

六、常见的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观察、野外考察、教具制作、地理调查、宣传展览

 

[展开全文]
10200120刘雨桐 · 2022-04-26 · 0

一、地理教学发展的四重门:

  • 传统教学:黑板、粉笔、实体教具(地球仪等)、挂图、图片;
  • 电化教学:幻灯、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广播;
  • 数字化教学: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终端、卫星;
  • 智慧教学: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泛在网络;

 二、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新要求:

  • 重视问题式教学
  • 加强地理实践
  •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四、常见的课外实践活动:

  • 地理观察
  • 野外考察
  • 教具制作
  • 地理调查
  • 宣传展览

 

[展开全文]
10200442 · 2022-04-25 · 0

1、义务教育:课程核心素养(偏向地理教学属性)

高中:学科核心素养(偏向学科属性,通过课程育人来培养)

2、教师可以通过追问来激发思维的深度

3、四大核心素养的关系:相互联系,不能分开

4、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没有结合具体内容,宏观、抽象、概括

5、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划分:有具体内容,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考试依据

[展开全文]
10200152郭阳光 · 2022-04-25 · 0

义务教育改革

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学习,地理科学属性)->课程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地理的教育属性)

四大层次的分类依据是SOLO分类评价理论

单点、多点、关联、抽象拓展->水平1,2,3,4(大致)

P5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生态资源

P11-14概念、对概念的解读、培养目标(教育价值引领)

 

 

[展开全文]
10200421李佳梦 · 2022-04-25 · 0

每个核心素养的三个要素

人地协调观: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地关系评估

区域认知:区域特征分析、区域认知方法、区域发展评估

综合思维: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

地理实践力:实践活动信息获取、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实施

[展开全文]
10200442 · 2022-04-25 · 0

每个核心素养的三个要素

人地协调观: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地关系评估

区域认知:区域特征分析、区域认知方法、区域发展评估

综合思维: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

地理实践力:实践活动信息获取、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实施

[展开全文]
10200505司雨晴 · 2022-04-25 · 0

关键词:内涵、途径与策略

思政目标中 加强学生教育责任感,学生指未来我们要教授的学生?我认为这里的学生指我们自己,因为有教育责任敢以及与人观念,这些都是我们师范生需要做的。未来的学生不一定要有育人观念。

[展开全文]
10200116包可珵 · 2022-04-25 · 0

本节课重点:内涵

[展开全文]
10200313刘睿含 · 2022-04-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