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48小时

(38评价)

一、地理教科书改革的历史经纬

  1. 地理教科书的恢复振兴时期:1978~1989年
  2. 地理教科书的大变革时期:1990~2000年
  3. 地理教科书的百花齐放时期:2001至今

二、地理教科书改革的主要成就

  1. 编写体制由“国定制”“一纲单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
  2. 内容选择由“注重双基”到“突出人地关系”再到“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
  3. 呈现方式由“文字介绍型表达”到“图文并茂的互动表达”

三、地理教科书建设的未来思考

  1.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作为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2.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在教科书中显性表达
  3. 开展地理学业质量评估是教科书承载的新功能
  4. 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素材是教科书的准确定位
  5. 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纸电联动是教科书的新形式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教材的概念

  • 教材是指教学上所使用的材料。(辞海)
  • 狭义概念:教材=教科书=课本
  • 广义概念:教材=教科书(或课本)+教参+图册+练习册+数字资源+学习平台+......

一、地理教科书的发展历程

  • 初创时期(1949-1952)
  • 发展时期(1953-1957)
  • 不断调整与精简时期(1958-1965)
  • “文革”时期(1966-1976)
  • 振兴时期(1977-1985)
  • 大变革时期(1986-2000)
  • 多元化创新时期(2001-现在)

二、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

初中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

  1. 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
  2. 设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组织
  3. 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
  4. 突出能力培养,发挥教科书的学法引导功能
  5. 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内容呈现方式

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2017版):

  1. 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指引,彰显地理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2. 以学生认知规律为路径,优化地理教科书的框架结构;
  3.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创新地理教科书的呈现方式;
  4. 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纸电互补的新型教科书系统。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第5章 地理教科书专题解读]

5.1 地理教科书的改革与发展

一、教材的概念

1. 教材是指教学上所使用的材料(辞海)。

2. 狭义:教材=教科书=课本

3. 广义:教材=教科书(或课本)+教参+图册+练习册+数字资源+学习平台+...

二、地理教科书的发展历程

初创时期(1949-1952)➡️发展时期(1953-1957)➡️不断调整与精简时期(1958-1965)➡️“文革”时期(1966-1976)➡️振兴时期(1977-1985)➡️大变革时期(1986-2000)➡️多元化创新时期(2001-现在)

三、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

1. 初中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

① 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

② 设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组织

③ 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

④ 突出能力培养,发挥教科书的学法引导功能

⑤ 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内容呈现方式

2. 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2017版)

① 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指引,彰显地理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② 以学生认知规律为路径,优化地理教科书的框架结构

③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创新地理教科书的呈现方式

④ 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纸电互补的新型教科书系统

[展开全文]
10200122孙雨涵 · 2022-06-20 · 0

3.2 地理课程理念的建构

一、地理课程理念的变化

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

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③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2、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①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②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③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④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⑤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3、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

①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②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③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④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二、地理课程理念的构建

·探究活动任务单

活动1(想一想)→活动2(说一说)→活动3(议一议)

三、如何理解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①地理知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②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不仅包括学生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也包括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渠道获取的地理信息。

③掌握生活中常用的地理技能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与生存的能力。

“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是生活体验与地理科学的有机整合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与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2)利用地理原理阐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

3)利用探究活动训练生活需要的地理技能

4)用真实世界的资料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四、如何理解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①学习必备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区域认知

②掌握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③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④为未来生存而学习——学会倾听、质疑、阅读、思考、讨论、表达、尊重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融合应用。

②对话讨论、参与体验、演讲辩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演示实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有机结合。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一、四大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基本活动经验

人地协调观:基本价值观念

区域认知:基本思想和方法

综合思维:基本思想和方法

二、新增课程结构与学业质量标准

  • “内容要求”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 “学业要求”解决“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 “学业质量”将“程度”按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

三、强调“教—学—评”一体化

  • 教学过程注重基于真实情境解决问题
  • 情境水平与行为动词的对应关系
  • 倡导思维结构评价与表现性评价

四、更加重视地理实践力培养

地理实践行动能力包括三个方面: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1978-1990

双基:基础知识+ji'ben'ji'neng

[展开全文]
10200116包可珵 · 2022-06-20 · 0

重点:学会设计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老师:泰勒,泰勒原理)

1956: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001: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重视创造性思维)

17版地理课程标准主要要求前三级

双基是三维的其中一个维度,核心素养是三维的融合,包括了基本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

前三位: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

(1)行为主体:学生(以人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2)行为动词:准确选择行为动词(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

(3)行为内容、行为条件、行为标准(行为目标)

案例2:行为主体不统一(应该是学生)、行为条件严重欠缺,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行为目标割裂。

启示:一定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

 

案例4

(1)……,培养提高人地协调观

 

[展开全文]
10200251黄英迪 · 2022-06-20 · 0

改革开放以来标准与大纲的特点

1、1978-1990年的恢复期:现代主义思潮下地理教学大纲强调双基培养

  • 教学大纲框架体例稳中微变
  • 教学目的强调地理“双基”
  •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

2、1991-2000的寻变期:科学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教学大纲突出正确人地观培养

  • 教学大纲框架体例变化明显
  • 教学目的重视能力与观念培养(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正式提出)
  • 教学方法在反思中走向多元

3、2001年以来的创新期:人本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课程标准突出全面素质培养

  • 教学大纲框架体例全新重构
  • 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 教学方法以模式创新为主导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一、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历史嬗变

  1. 教育改革的恢复时期:现代主义思潮下地理教学大纲强调双基培养
  2. 教育改革的发展时期:科学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教学大纲突出正确人地观培养
  3. 教育改革的创新时期:人本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课程标准突出全面素质培养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价值诉求

  1. 政治价值:地理课程标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2. 科学价值:地理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心智结构特点,突出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3. 社会价值:地理课程标准渗透正确人地观培养,强调学习内容的生活性和实践性
  4. 工具价值:地理课程标准通过资源建设、教学及评价建议,指明课程实施的方向与标准

三、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应用问题及思考

  1. 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引价值未得到充分利用:一是课程标准研制者站位高,富有理想主义色彩;二是一线教师更加关注教科书,带有经验主义倾向。
  2. 提升地理课程标准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建议
  • 一是开展地理课程标准的专项培训,提升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同感。
  • 二是进行地理课程标准的案例式解读,指导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标准。
  • 三是结合校本需求解读地理课程标准,赋予课程标准生长的空间。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一、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

1、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规定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技能及地理科学观念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标准

《科学探索者》《科学发现者》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价值诉求

1、政治价值

2、科学价值

3、社会价值

4、工具价值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1.科学探索者(书籍)

2.科学发现者

3.地理课程标准更多的是教育功能,教育根本目的立德树人。

4.地理课程标准中确定教学目标很重要,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5.编写课程标准有一本教师教学课程参考的书很重要。

[展开全文]
10200112毛龄聃 · 2022-06-20 · 0

一、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行动路径

(一)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

(二)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

(三)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

(四)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二、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一)地理教育理念由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二)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三)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四)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五)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三、对地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一)立足地理教育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二)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三)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四)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五)立足学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一、创新提出四大地理核心素养

1、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与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基本价值观念)、综合思维(基本思想和方法)、区域认知(基本思想和方法)和地理实践力(基本活动经验)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全面发展的人

①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②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③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二、新增课程结构与学业质量标准

1、地理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表现水平为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2、“内容要求”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3、“学业要求”解决“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4、“学业质量”将“程度”按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

三、强调“教-学-评”一体化

1、教学过程注重基于真实情境解决问题

2、倡导思维结构评价与表现性评价

①对思维结构的评价可分为无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

②表现型评价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应用知识、整合学科内容,以及决策、交流、合作等能力,是一种适合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方法

四、更加重视地理实践力培养

地理实践力分为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一部分是上升为情感上的品格,另一部分是在实践中最必不可少的行动能力

①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

②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

③实施活动方案

 

[展开全文]
10200421李佳梦 · 2022-06-20 · 0

概括、创新能力

课时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最多,中间文革时期经历了停滞阶段,之后逐渐恢复。

课程变化:内容趋于丰富。刚开始受苏联的影响,以区域地理为主,而现在的课程(尤其是高中)变得更加丰富,增加了选择性。

2000年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革的六大目标亮点:教师从讲授式转变为探究式,学生由接受式转变为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从学会到会学

启泉/策三:能力/知识更重要?

知识

  • 事实性(陈述性、概念性)(地理科学的专业性知识)
  • 条件性
  • 策略性(教学技能,制作ppt)
  • 元认知(认知的认知,探索背后的原因,例如上完课后要教学反思)

研究方向:地理教学论

  • 教学理念   能力
  •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 课程内容   人地协调观
  • 教学方式   探究式
  • 教学评价   发展性

人地关系为线索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课程的涵义

课程是所有教学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朱雪梅)

课程的类型

按开发主体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按重要性分:核心课程、外围课程

按内容分:分科课程、活动课程

按课程功能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

地理课程的涵义

地理课程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

地理课程的要素

地理课标、地理教材、地理教学、地理教学评价

地理课程的分类

按课程表现形式分:显性地理课程、隐性地理课程

按课程实施要求分:必修地理课程、选择性必修地理课程、选修地理课程

按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分:分科地理课程、综合地理课程

按课程管理主体分: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地理课程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一、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三个时期

  1、振兴时期: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1978-1992年)

  2、回落时期:取消地理高考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1993-2000年)

  3、创新时期: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育的深化发展(2001-现在)

二、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1、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内容从扁平化走向立体化(单一走向多元)

  2、地理教育理念从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养

    “注重双基”: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地理教学方法从讲授法为主导转向启发式为主导

    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实验模拟式教学等

  4、地理教科书由“国定制”“一纲一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

  5、教学评价从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促进成长的发展性评价

    以“能力立意为主”取代了“知识立意为主”

三、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未来展望

  1、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2、地理考试评价制度重构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任务

  3、线上与线下融合式教学探索是课程改革的开拓任务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改革开放以来标准与大纲的特点

1、1978-1990年的恢复期

现代思潮下地理教学大纲强调双基培养

①教学大纲框架体例稳中微变

②教学目的强调地理“双基”

③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

2、1991-2000年的寻变期

科学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教学大纲突出正确人地观培养

①教学大纲框架体例变化明显

②教学目的重视能力与观念培养

③教学方法在反思中走向多元

3、2001年以来的创新期

人本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教学大纲突出全面素质培养

①教学大纲框架体例全新重构

②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③教学方法以模式创新为主导

[展开全文]
10200421李佳梦 · 2022-06-20 · 0

一、地理课程标准

1、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规定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技能及地理科学观念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标准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价值诉求

1、政治价值

2、科学价值

3、工具价值

4、社会价值

三、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

1、确定教学目标

2、选择教学方法

3、编写地理教材

4、评价教学质量

 

基于标准的改革

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展开全文]
10200421李佳梦 · 2022-06-20 · 0

一、1949年以来地理课程发展简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年)→探索教育改革时期(1958-1965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恢复与发展时期(1977-2002年)→新课程改革时期(2003-2018年)

二、改革开放以来地理课程的发展

1、振兴时期(1978-1992年):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反正

2、回落时期(1993-2000年):取消地理高考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

3、创新时期(2001年-现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育的深化发展

三、基础教育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1、课改历程

2000年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正式启动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研制;

2001年初中地理新课程试点实验(38个点);

2012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正式版实施;

2017年12月,高中新课标颁布,确立学科核心素养;

2018年,新课标在部分省份实施。

2、课改地区

2004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开始实验实施高中新课程;

2005年,江苏省进入实验;

2012年,广西收官之实施。

3、课改内容(五个转变)

① 教学理念:教师立场的知识传导→学生立场的能力养成

② 教学目标:掌握知识与培养爱国精神为主→提升地理科学素养与强化可持续发展观为主

③ 课程内容:以区域特征描述为核心→以人地协调观为核心

④ 教学方式:传授式为主导→探究式为主导

⑤ 教学评价:测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四、深化高考综合改革

1、新高考落实时间

2017年:浙、沪率先实行新高考→2020年:京、津、鲁、琼新高考→2021年:冀、辽、苏、闽、鄂、湘、粤、渝加入新高考队伍

2、考试科目组合为“3+1+2”: “3”为语文、数学、外语;“1”为物理、历史选择一科;“2”为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选择两科

3、招生依据: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1

补充:吴非,钟启泉,王策三

地理课程发展简史

1、课时数(S型)对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2、课程设置变化:类型趋于丰富,增加了选择性,设置校本课程的选修课,学生可以跑班

师范生研究方向:地理教学论(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

P11从地理教学论的视角看发生的变化

[展开全文]
10200421李佳梦 · 2022-06-20 · 0

p2

新课程改革=第八次课程改革(从2000年开始)  标志:课程改革方案的设计

对基础教育起到重大作用

愿望: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12年,教育投入达世界平均水平——全国GDP总量的4%

1995年开始出文件,把互联网引入教育中,1996年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

 

p3

1、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有效教学(班级授课制,组建学校、组建班级,让更多的人能够受到教育) 夸美纽斯编写了《地理图解》——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地理教材

2、杜威 教育及生活 杜威在美国的地位相当于陶行知在中国的地位 陶行知生活及教育   杜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奠定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世界number1的地位    陶行知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3、泰勒——现代评价之父

p4

皮亚杰 学习是建构的过程

布卢姆  泰勒的学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六个水平层次层层递增 低阶思维水平:识记、领会、运用,高阶思维水平:分析、综合、评价   创造是最高要求

p5

从确定目标开始,到评价结果结束,形成闭环

p6 前苏联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讲练结合

p8

我国的课程设置体系受到苏联影响,学科之间比较割裂,缺少融会贯通的能力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p10

课标、课程、教材、评价

p11

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选修课程(di'fang)

[展开全文]
10200116包可珵 · 2022-06-2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