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48小时

(38评价)

一、教科书的发展历程:

  1. 初创时期(1949~1952)
  2. 发展时期(1953~1957)
  3. 不断调整与精简时期(1958~1965)
  4. 文革时期(1966~1976)
  5. 振兴时期(1977~1985)
  6. 大变革时期(1986~2000)
  7. 多元化创新时期(2001~现在)

二、课堂补充:

  • 陶行知
  • 叶圣陶(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 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也叫南师大版)、湘教版、沪教版(华东师范)
  • 星球地图出版社:军方(配套地图册)
  • 书面写作都写教科书,通俗而言为课本
  • 1986年第一次把人地关系作为地理教材编写的主线
  • 县是开展地方教材和乡土课程最小的行政区域
  • 乡土课程融合在国家课程之中
  • 影响乡土教材是否可以成功发行的因素①区域财政实力②地方教研员的学术影响力
  • 校本课程不要求编写校本教材

如何选地理教科书编写团队

  • 有过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
  • 地理科学专业背景,有扎实的地理专业背景
  • 一线特级教师,地理教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一个

1.组建队伍

①地理教学论老师(能够理解教材编写要求;地理科学专业背景)

②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政治把关)

 

2022版教科书编写要求与2011版区别:

育人要求更强

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科书,尝试编写数字教材

 

[展开全文]
10200442 · 2022-05-23 · 0

1、教育改革的恢复时期:现代主义思潮下地理教学大纲强调双基培养

1978-1990

双基: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适用于初一初二、高中

1980之前:大纲重视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

1986年以后:不仅强调“双基”教学,而且要求正确阐明人地关系,提出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要求,增加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在高中学段开创性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以及全球概念的教育,并强调地理在环境教育方面的功能,要求开设选修课。

2、教育改革的发展时期:科学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教学大纲突出正确人地培养

地理课程的核心思想:人地协调发展

1992年大纲第一次提出教学目标的要求

1996年大纲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一时期,地理教学大纲不仅重视地理知识与读图、绘图、用图、填图等的培养,更强调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德育目标上,从强调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美育等为主到进一步强化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价值观以及全球意识、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等,呈现出重视挖掘地理学科本身人文价值的趋向。

3、教育改革的创新时期:人本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课程标准突出全面素质培养

教育改革以育人为本,高度重视创新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

地理教学大纲到地理课程标准的转变,则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展开全文]
10200308王禛瑶 · 2022-03-21 · 0

2.3 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新特征

一、创新提出四大地理核心素养

1、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

①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人地协调观—基本价值观念

   综合思维—基本思想和方法

   区域认知—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实践力—基本活动经验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①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②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③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二、新增课程结构与学业质量标准

①内容要求—学什么

②学业要求—学到什么程度

③学业质量—将程度按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

三、强调“教-学-评”一体化

1、教学过程注重基于真实情境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就是用真实世界的资料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2、情境水平与行为动词的对应关系

(简单、熟悉的情境→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给定复杂的地理事象→现实中的地理环境)

3、倡导思维结构评价与表现性评价

四、更加重视地理实践力培养

地理实践力分为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其中地理时间行动能力包括:

①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

②设计地理时间活动方案

③实施活动方案

五、拓展

1、地理教育国际宪章

2、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

[展开全文]
10200120刘雨桐 · 2022-03-09 · 0

教材的概念

  • 教材是指教学上所使用的材料。(辞海)
  • 狭义概念:教材=教科书=课本
  • 广义概念:教材=教科书(或课本)+教参+图册+练习册+数字资源+学习平台+......

一、地理教科书的发展历程

  • 初创时期(1949-1952)
  • 发展时期(1953-1957)
  • 不断调整与精简时期(1958-1965)
  • “文革”时期(1966-1976)
  • 振兴时期(1977-1985)
  • 大变革时期(1986-2000)
  • 多元化创新时期(2001-现在)

二、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

初中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

  1. 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
  2. 设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组织
  3. 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
  4. 突出能力培养,发挥教科书的学法引导功能
  5. 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内容呈现方式

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2017版):

  1. 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指引,彰显地理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2. 以学生认知规律为路径,优化地理教科书的框架结构;
  3.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创新地理教科书的呈现方式;
  4. 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纸电互补的新型教科书系统。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一、百年地理课程标准与大纲

①小学部分

②中学部分:建国前、建国后、新课改以来

(之前教资考试以考察2003年3月为主)

 

二、改革开放以来标准与大纲的特点

1、1978-1990年的恢复期

现代主义思潮下地理教学大纲强调双基培养

①教学大纲框架体例稳中微变

②教学目的强调地理“双基"

(双基指学校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子: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地理的读图用图技能。)

③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

(周靖鑫)

2、1991-2000年的寻变期

科学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教学大纲突出正确人地观培养

①教学大纲框架体例变化明显

②教学目的重视能力与观念培养(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正式提出)

③教学方法在反思中走向多元

3、2001年以来的创新期

人本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课程标准突出全面素质培养

①教学大纲框架体例全新重构

②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③教学方法以模式创新为主导

[展开全文]
10200117冯金玉 · 2022-03-21 · 0

一、地理教科书改革的历史经纬

  1. 地理教科书的恢复振兴时期:1978~1989年
  2. 地理教科书的大变革时期:1990~2000年
  3. 地理教科书的百花齐放时期:2001至今

二、地理教科书改革的主要成就

  1. 编写体制由“国定制”“一纲单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
  2. 内容选择由“注重双基”到“突出人地关系”再到“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
  3. 呈现方式由“文字介绍型表达”到“图文并茂的互动表达”

三、地理教科书建设的未来思考

  1.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作为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2.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在教科书中显性表达
  3. 开展地理学业质量评估是教科书承载的新功能
  4. 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素材是教科书的准确定位
  5. 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纸电联动是教科书的新形式
[展开全文]
10200325邹泽玮 · 2022-06-20 · 0

地理教科书改革时间线:

1、地理教科书的恢复振兴时期(1978~1989年)

2、地理教科书的大变革时期(1990~2000年)

3、地理教科书的百花齐放时期:2001年至今

地理教科书改革的主要成就:

1、编写体制由“国定制”“一纲单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

2、内容选择由“注重双基”到“突出人地关系”再到“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

3、呈现方式由“文字介绍型表达”到“图文并茂的互动表达”

 

[展开全文]
10200201王艺轩 · 2022-05-22 · 0

知识目标重点在于理解地理课程性质

能力目标在与要求我们如何做

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能力目标

[展开全文]
10200505司雨晴 · 2022-04-02 · 0

[拓展阅读:《从“一纲单本”到“一标多本”:中学地理教科书》笔记]

一、地理教科书改革的历史经纬

恢复振兴时期(1978-1989)➡️大变革时期(1990-2000)➡️百花齐放时期(2001至今)

二、地理教科书改革的主要成就

1. 编写体制:由“国定制”“一纲单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

2. 内容选择:由“注重双基”到“突出人地关系”再到“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

3. 呈现方式:由“文字介绍型表达”到“图文并茂的互动表达”

三、地理教科书建设的未来思考

1.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作为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2.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在教科书中显性表达

3. 开展地理学业质量评估是教科书承载的新功能

4. 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素材是教书的准确定位

5. 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纸电联动是教科书的新形式

[展开全文]
10200122孙雨涵 · 2022-05-23 · 0

重点:理解地科课程的性质

[展开全文]
10200506朱奕钱 · 2022-04-02 · 0

[第5章 地理教科书专题解读]

5.1 地理教科书的改革与发展

一、教材的概念

1. 教材是指教学上所使用的材料(辞海)。

2. 狭义:教材=教科书=课本

3. 广义:教材=教科书(或课本)+教参+图册+练习册+数字资源+学习平台+...

二、地理教科书的发展历程

初创时期(1949-1952)➡️发展时期(1953-1957)➡️不断调整与精简时期(1958-1965)➡️“文革”时期(1966-1976)➡️振兴时期(1977-1985)➡️大变革时期(1986-2000)➡️多元化创新时期(2001-现在)

三、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

1. 初中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

① 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

② 设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组织

③ 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

④ 突出能力培养,发挥教科书的学法引导功能

⑤ 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内容呈现方式

2. 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2017版)

① 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指引,彰显地理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② 以学生认知规律为路径,优化地理教科书的框架结构

③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创新地理教科书的呈现方式

④ 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纸电互补的新型教科书系统

[展开全文]
10200122孙雨涵 · 2022-06-20 · 0

3.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地理学的性质有什么区别

4.这种变化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展开全文]
10200506朱奕钱 · 2022-04-02 · 0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这是课程标准的全称。

2.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区域性:初中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

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不等于实践力)

3.高中课标(实验版):综合性(增加了人文要素、兼有自然与人文)区域性(从各要素去理解课标的变化)、有时间变化与空间规律的探索。

(2017年版):性质: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怎么样培养、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从育人目标来制定课程标准

实验版地理课程性质更接近地理学性质、除了培养地理学科性质还需要贴近生活。

[展开全文]
10200112毛龄聃 · 2022-04-02 · 0

在“四层”的构建中,“核心价值”指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方向引领作用;“学科素养”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是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

[展开全文]
10200442 · 05-23 · 0

地理教科书属于狭义的地理教材,常被称为地理课本,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或者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编写的具有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等教育功能的教学用书。

一、地理教科书改革的历史经纬

1.地理教科书的恢复振兴时期(1978~1989 年)

文革”结束后,在地理教育回归学校、回归课堂之初,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先编写了初中地理教科书。按照当时地理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初中地理教科书按照先《中国地理》(上、下册)再《世界地理》(上、下册)的编排顺序,采用“物产+地名”的叙写思路,以知识点介绍为主。

1982年,人教社中小学地理编辑室编写的《高级中学课本(试用本)地理》出版,这是我国高中恢复地理课,后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的高中地理教科书。此套教科书采用系统地理的编写形式,自然地理知识比重大于人文地理,内容紧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中心论题,将当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贯穿其中。在进行地理知识的选择时,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发展观。从而解决了过去初、高中地理都以区域地理为主的内容重复问题,也解决了高中地理只讲经济地理或自然地理的问题,为高中地理教学开创了新局面。

 

2.地理教科书的大变革时期: 1990~2000 年

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与《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颁布,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教材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一时期高中地理教科书的构成与此前相比,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增设了两册选修。

 

3.地理教科书的百花齐放时期: 2001至今

2004年秋季,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4套高中地理教科书由教育部审定后正式进入实验区,并一直延用到现在,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编写、出版(人教版) ;湖南师范大学主持编写、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湘教版) ;北京师范大学主持编写、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中图版) ;南京师范大学主持编写、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鲁教版)。这4套教科书比较重视教材的系列化建设,每套教科书都由3本必修与7本选修组成,并都配套开发了教师教学用书、地理图册、地理教学挂图、地理课外读物、多媒体资源库等教学资源。

 

二、地理教科书改革的主要成就

1.编写体制由“国定制”“一纲单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

2.内容选择由“注重双基”到“突出人地关系”再到“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

改革开放初期,地理教科书以传授“双基”为目的,以“自然地理为主的区域地理”为内容,以“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为编写思路,地理教科书内容比较注重罗列地理要素,分区地理介绍面面俱到,内容比较繁杂,不重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素质教育改革,教科书编写关注学生素质教育,以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出发点,内容选择逐步摆脱了纯地理知识的传授和地理原理的阐述框架,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精简分区地理内容,高中教科书则增设选学内容。教科书改革是想努力解决地理知识“繁、难、偏、旧”的问题。

新课改以来,地理教科书建设突破前期侧重“知识本位”的特征,转而把重心放在“三维目标”的实现上,突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课程理念的渗透。因此,教科书内容重视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观念的渗透,大量选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篇幅比例相当,增加了地理信息技术等最新发展成果,高中地理教科书建立了“必修+选修”的模块化体系。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教科书编写的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

3.呈现方式由“文字介绍型表达”到“图文并茂的互动表达”

 

三、地理教科书建设的未来思考

1.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作为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2.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在教科书中显性表达

3.开展地理学业质量评估是教科书承载的新功能

4.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素材是教科书的准确定位

5.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纸电联动是教科书的新形式

[展开全文]
10200145 · 2022-05-23 · 0

2017版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内容发生较大改变,说明了地理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比较三个课程标准:
2003年版课程标注中的课程性质与地理学性质一致;发展到2011年版课程标准增加了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体现地理课程性质与地理学性质不完全相同);再到2017年版与前面两个版本发生巨大变化。

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与科学并不相同,其应将育人的目标作为重点,根本性转变就在于将育人目标作为地理课程性质。

( 社区范围的地理教学:注重其生活化,将社区生活资料作情景教学。)

 

 

[展开全文]
10200505司雨晴 · 2022-04-02 · 0

1.知识目标重点在于理解地理课程性质;

能力目标在与要求我们如何做;

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能力目标。

2.重点:理解地科课程的性质

3.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地理学的性质有什么区别

4.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这是课程标准的全称。
  •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区域性:初中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

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不等于实践力)

  • 高中课标(实验版):综合性(增加了人文要素、兼有自然与人文)区域性(从各要素去理解课标的变化)、有时间变化与空间规律的探索。
  • (2017年版):性质: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怎么样培养、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

5.比较三个课程标准:
2003年版课程标注中的课程性质与地理学性质一致;发展到2011年版课程标准增加了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体现地理课程性质与地理学性质不完全相同);再到2017年版与前面两个版本发生巨大变化,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与科学并不相同,其应将育人的目标作为重点。

6.今年教资考试,参考13年;工作后,参考17年

7.社区范围的地理教学:注重其生活化,将社区生活资料作情景教学。

[展开全文]
10200117冯金玉 · 2022-04-02 · 0

区域性:澳大利亚的特点,从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区域考虑。分开考虑三个自然条件时,也是从不同区域分开分析的。

综合性: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利用图层叠加法综合考虑三个自然条件。理想和实际牧羊带的对比时,说到还有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没有考虑到。

人地协调:牧羊与自然环境,因地制宜。

实践力:设计和规划,规划牧场在哪里体现实践力。绘图,图层叠加。

不足:地形、气候、水源之间的关联性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展开全文]
10200152郭阳光 · 2022-04-02 · 0

如何理解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 学习必备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 掌握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 形成争取的人地观念;

 

[展开全文]
10200442 · 2022-04-02 · 0

一.地理课程目标的发展:

  • 双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二.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 行为主体
  • 行为动词
  • 行为内容
  • 行为条件
  • 行为标准

三、理论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观点: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与课程实施的归宿
  • 布卢姆认知目标二维分类(认知过程维度、知识维度)

四、辨析目标的相关概念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地理课程目标→地理教育目标

地理课课程目标是指地理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基本准则,是通过地理课程实施期望学生所达到的地理素养。

地理教学目标是用以检测地理教与学效果的衡量标准,是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活动所提出的要求。

五、地理课程目标的发展

①双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③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①教学目标:教师能力、学生认知基础、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②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内容+行为条件+行为标准

③行为主体,指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常被隐去。

④行为动词,对学习者提出“做什么”的要求,明确了学习方式。

 

[展开全文]
10200442 · 2022-04-18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