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该课程属于 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一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布卢姆提出的四大知识类别: ① 事实性知识;② 概念性知识;③ 程序性知识;④ 元认知知识。

 

1.师生、教学共同发展

2.多元主体:教师、学生、家长

3.伦理道德:激励学生成长,保护学生自尊隐私

 

评估最终目的:优点、不足、建议

[展开全文]

事实性知识

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元认知知识

自我认识判断知识

促进教师、学生、自我、课程本身的发展

保护评价者的隐私

教学设计教学评一致性原理

提出优点、不足和改进建议

[展开全文]

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价值观、必备的知识、关键的能力

 

·评价方式

定量评价:考试

定性评价:观察(课堂)学生是否有效参与课堂

评价目的:(1)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学的改进(2)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3)多元智能的评价(4)依据:课程标准(5)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更强调过程性

评价实践层面的问题:

(1)评价主体:多元主体(学生、教师)

(2)评价场域:教学全过程

(3)评价内容:内容丰富多样、具有开放性,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评价结果:定量分数、定性频率

(5)评价工具:

考试:试卷

课堂中:观察量表(听课手册)

·知识的类型:事实性知识 原理(概念性)性知识 (程序性)技能性知识 元认知知识(批判性思维)、自我认识判断地知识

 

新:

1、树立促进学生学习地评价理念

数字分析:经典测量理论(高考)、项目反应理论(全球基于项目的学生测试P3SA)

意义:1、多元主体的交互:学生、教师、课程的共同发展2、地理课程本身的发展(对学校的评价有着重要作用)

多元主体交互:决定性主体:教师;学生;家长

遵循伦理道德:保护评价者的数据隐私

评学教一致性:评价渗透在教学中的全过程,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

教育评价:教育绩效评估:督导性评估

泰勒——描述:目标本位评价模式,描述目标 检验:布鲁姆

“判断”——评估是为了提出不足,改进建议;

建构:共同建构,教学评一致性,评价是为了教学。

[展开全文]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课程标准是课程评价最重要的依据。

2000年课程改革:标准化运动。

 

评价实践层面问题回答:

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场域:学校;目标与标准确定:课标、学情、教学目标;评价内容:多样;结果呈现:定量分数+定性评语

 

考试的评价工具:试卷

听课的评价工具:观察量表

布卢姆的知识分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

布卢姆的学习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经典测量理论:高考

项目反应理论:PISA

 

促进共同发展:学生、教师(自我)、课程

多元主体交互: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教学评一致性原理

 

评价的目的:肯定优点、提出不足、改进建议

[展开全文]

为了教学而评价,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

定性评价+定量的分析

听课的评价工具:观察量表

布鲁姆的知识分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经典测量理论、

比较先进的:项目反应理论——PISA

促进共同发展:学生、教师自我、地理课程本身的发展

教学评一致性:使教学、评价和学习目标保持一致,评价渗透于教与学的全程

评估:肯定优点、提出不足、改进建议

[展开全文]

评价=测量(定量描述-考试)+非测量(定性描述-观察)+价值判断

评价观念:

  1. 为了教学而评价,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2. 多元智能的评价
  3. 理性的评价
  4. 基于标准的评价(课程标准)
  5. 过程取向的评价
  6. 发展性的评价

评价实践:

  1. 评价主体:多元主体,教师学生家长
  2. 评价场域:课堂,教学全过程
  3. 评价目标和标准:课程目标
  4. 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内容丰富,作业开放性 
  5. 评价结果:定量的分数

考试的工具:试卷

布鲁姆的知识分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

布鲁姆认知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数字分析:

  1. 经典测量理论:高考(最典型)
  2. 项目反应理论:PISA(全球基于项目的学生测试)

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学生、教师自我、地理课程的共同发展

多元主体交互:教师、学生自评互评、家长

合乎伦理道德:激励学生成长尊重学生隐私

教学评一致性:评价渗透在教学中的全过程,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

 

[展开全文]

第一节

  1. 数字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评价

评价是定性的、定量的、有价值判断

定量——考试;定性——观察(在课堂上观察学生)

 

 

  1. 观念层面:

①“为了教学而评价”:为了教学,而不仅仅是针对教学而评价。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②“多元智能的评价”:不单是对知识点的评价。

③“理性的评价”

④“基于标准的评价”:2000年开始课程改革,课程标准

⑤“过程取向的评价”:结果取向——期末考试评价;更强调过程性的评价。

⑥“发展性的评价”。

实践层面:

①评价主体:多元主体(过去只有教师)。

②评价场域:学校、课堂

③评价目标与标准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④内容包括哪些项目:作业(具有开放性)等,很丰富

⑤评价路径如何创新:(待学习)

⑥评价方法如何整合应用:(待学习)

⑦评价结果如何呈现与解释:定量的分数+定性的评语

⑧评价保障条件如何落实:(由学校回答)

 

  1. ①利用评价工具:要学会开发评价工具。考试的工具——试卷,听课评价的工具——观察量表。

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及自我认知判断知识;布卢姆认知领域六个层级。

③教师要有自我评价的能力。

评价:分析优点和不足,更重要的是提出改进的意见

 

  1. 评价数据采集工具: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PISA

 

  1. 评价理念:

①促进共同发展:评价促进学生、教师、课程及学校的共同发展

②多元主体交互:运用多种方式展开多向度的综合评价

③合乎伦理道德:激励学生发展、保护学生评价隐私(不公布考试成绩)

坚持教学评一致性:学习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与任务保持一致。

评价知识:

①理解评价概念:定量测量+定性评估;教学设计规范

②进行评价分类

③分析评价理论

④掌握评价技术

 

  1. 教育评价构成:教育绩效评估、校本教研评估、课程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学业质量评价

教育评价理论发展:

①测量(桑代克):标准化测验

②描述(泰勒):目标本位——教与学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一致。

③判断(斯坦弗尔比姆):决策导向——判断优点、不足和改正建议。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④建构(库巴、林肯):共同建构——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评价需要渗透在整个过程中。即教学评一致性,为了教学而评价。

 

  1. 评价能力

③评价工具:考试、测试、问卷、观察、访谈等。

[展开全文]

课堂观察(学生能否有效参与学习过程)

为了教学而评价(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多元智能的评价

理性的评价

基于标准的评价(课程标准是最重要的依据)

过程取向的评价(结果和过程相结合)

发展性的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主体(教师、学生、家长)

评价场域:学校、课堂、教学全领域

评价结果如何呈现与解释:定量的分数+定性的评语

考试的工具——试卷

听课的工具——观察量表

布鲁姆的知识分类

事实类知识(Factual Knowledge)

概念类知识(Conceptual Knowledge)

程序类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元认知(Metacognition)

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经典测量理论(高考)

项目反应理论(PISA考试)

促进学生和教师自我、地理课程本身的共同发展

多元主体: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参评

坚持教学评一致性

评价:肯定优点+提出不足+改进建议(决策导向:斯坦弗尔比姆)

[展开全文]

定量:考试

定性:观察(主要场所为课堂)

观念层面:

1、评价是为了教学,而不仅仅针对教学。2、多元智能3、理性4、基于标准5、过程取向6、发展性

实践层面:

1.评价主体是谁?——多元:1教师2学生3家长
2.评价场域在哪里?——学校 课堂
3.评价目标与标准如何确定?
4.评价内容包括哪些项目?

5.评价路径如何创新?
6.评价方法如何整合应用?

7.评价结果如何呈现与解释?——定量分数+定性评语

8.评价保障条件如何落实?

评价工具:试卷、观察量表

布鲁姆知识分类:事实、概念、程序、元认知

认知水平: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

经典测量理论:高考

项目反应理论:PISA

学生、教师、课程三方面共同发展

初中均衡高中特色

过程性评价,使教学、评价和学习目标保持一致,评价渗透于教与学的全程
评估:提出优点、改进不足、提出建议

 

[展开全文]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定量评价:考试;定性评价:观察

评价是为了教学而评价

评价需要多元智能的评价

评价是理性的、基于标准的评价(课程标准是最重要的标准依据)

评价是过程取向的评价,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评价是发展性的评价

评价主体是多元主体

评价场域在学校和课堂,在教学全过程

评价结果呈现方式如总评定量分数和定性评语

考试的工具是试卷,听课评价的工具是观察量表

布鲁姆知识分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以及自我认知判断的知识

布鲁姆认知评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经典测量理论(例如:高考);较为先进:项目反应理论(例如:P3考试)

促进共同发展:师生、课程或是学校

多元主体交互

合乎伦理道德:公平公正,语言激励学生成长

教学评一致性

教育绩效评估:督导评估

最终的评估要提出不足和改进建议

评价能力:确立评价目的、设计评价任务、开发评价工具、实施评价活动、反馈评价结果

[展开全文]

评价=测量(定量描述)+非测量(定性描述)+价值判断

教师教育教学评价:

1、利用评价工具(考试的工具是试卷、听课的工具是观察量表),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教学评价):树立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理念,理解教育评价的原理,掌握试题命制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作业反馈德国实施过程评价,初步运用增值评价,合理选取和应用评价工具,评价学生活动和学习成果。

能够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反馈,跟踪、分析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形成基于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和改进教学的意识。

为了教学而评价,为了教育学的发展而评价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改进

多元智能的评价、理性的评价、基于标准的评价(课程标准)、过程取向的评价、发展性的评价

评价主题:教师、家长、同学、自己

评价场域:课堂、教学的全领域

评价内容是多元化的,应该重视作业的布置

定量的分数+定性的评语

布鲁姆的知识划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自我认识和判断的知识)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改进、创造

经典的测量理论:考试

教师评价素养结构:核心理念(素养内核)+关键技能(外在表现)+伦理品格(渗透支持)

学生发展、教师自我发展、地理课程本身的发展

评估报告:提出不足和改进建议(最大的价值)

共同建构:教-学-评一致性

[展开全文]

绪论 地理教师的评价素养

1. 评价=测量(定量描述-考试-工具试卷)+非测量(定性描述-观察-工具观察量表)+价值判断

(1) 评价观念

① 为了教学而评价(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② 多元智能的评价

③ 理性的评价

④ 基于标准的评价

⑤ 过程取向的评价

⑥ 发展性的评价

(2) 评价实践

① 主体:多元主体

② 场域:教育全过程全领域

③ 目标与标准确定:课程标准

④ 内容项目:过程性+结果性

⑤ 路径如何创新

⑥ 方法如何整合应用

⑦ 结果如何呈现与解释:定量分数+定性评语

⑧ 保障条件如何落实

2. 我国对教师评价素养的要求

(1) 教育教学评价

① 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②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布卢姆新认知分类学知识分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布卢姆认知思维目标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③ 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 教学评价

树立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理念,理解教育评价原理,掌握试题命制的方法与技术。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作业反馈等实施过程评价,初步运用增值评价,合理选取和运用评价工具,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能够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反馈,跟踪、分析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形成基于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和改进教学的意识。

4. 数字化学业评价

(1) 经典测量理论:高考

(2) 项目反应理论:PIS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ent)考试

5. 素养是知识、能力与正确价值观的综合。

教师评价素养:教师在特定的教学评价场域和专业实践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内隐的评价知识和一系列外化的有关学习评价的表现型技能的综合。

6. 教师评价素养的指标框架

(1) 评价知识:理解评价概念,进行评价分类,阐述评价理论,理解评价方法。

(2) 评价理念:促进(师生、课程)共同发展,多元主体交互,遵循伦理道德,⭐教学评一致性。

(3) 评价能力:确立评价目的,设计评价任务,开发评价工具,实施评价活动,反馈评价结果。

7. 教师评价素养构成

(1) 理念

(2) 知识

(3) 能力

8. 教育评价

(1) 教育评价分类:教育绩效评估(宏观、督导性),校本教研评估,课程评价,学业质量评价,课堂教学评价。

(2) 教育评价理论发展四阶段

评估报告呈现:评估优点、改进不足、改进建议

[展开全文]
isCourseTeacher=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teachers

课程设计

专家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characteristic

课程特色

讨论(4)
PPT(4)
图文 / 游戏(2)
文档(13)
考试(2)
下载资料(3)
视频(2)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newestStudents
widget.renderType=include
widget.uri=course/widgets/student-activity.html.tw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