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学—评—研—管”一致性

该课程属于 2022级学科教学地理专硕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标准参照测试:达到一定标准即合格,没有数量限制,如学业水平测试。

常模参照测试:群体中进行排序,具有选拔性,要考虑参加测试的总数量,如高考、竞赛等。

[展开全文]

1.地理教育评价概念含义包括: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评价对象、评价目的等

评价是一种活动 (“评价即教学”)

2.评价vs评估

  • 学校星级评估(二星、三星、四星、高品质学校)
  • 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 评价与评估都有价值判断
  • 评价更注重基于过程的价值判断,评估是做出是否达标的诊断,并且给未来发展给予建议(结果)
  • 评价更侧重于理论支撑(solo分类理论、布鲁姆目标分类学),评估更侧重实际的认识

2.教学评价(教和学)与教育评价(绩效、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

3.教学评价与课程评价(所有学习的进程总合)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实施环节(大课程观) 也可以理解为课程是具体的一个课时

  • 观点一:课程是所有学习进程的综合(大部分学者的观点),课程评价的范畴包括教学评价
  • 观点二:课程是由多个课时组成,教学评价>课程评价
  • 总体来说,课程观比教学观概念更大

4.教学评价是针对教师和学生 学业评价是学生的学习评价

  • 综合素养评价 全面评价——“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 地理学业评价(智力中的一小部分)
  • 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学业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包括了学业评价

5.甄别性评价(好与差)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差异 在实际中二者紧密结合 缺一不可

6.诊断性评价(前测)、过程性评价(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结果)(评价的实施时间)

7.课堂教学评价(教的评价+学的评价)观察教师、观察学生

 

[展开全文]

评价即教学;评价是活动

评价: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更强调过程的价值判断(定性、定量);侧重于理论的支撑(solo分类理论)

评估:学校星级评估;是否达标的诊断,给出未来发展的建议;更侧重于实物的评估(对原理支撑没有要求)

教学评价:教与学的评价

教育评价:最上位的概念

教学评价:课程评价中实施的评价;

课程评价:两个观点:大课程观,课程是所有学习的总和,概念更高位(更广泛认识);课程是由一节节课堂所组成的,是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学业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综合素养评价(全面的评价,五育并举,地理学业评价只属于智育中的一部分)课程标准中所谈的评价即学业评价,(学业)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与学业评价:大课程观课程评价高位于学业评价

发展性评价:期望的理念

甄别性评价:区别好与差,

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是理念性评价概念,两者从理念上进行区分

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根据评价实施的时间线进行区分,差异:

诊断性评价:前测

过程性评价:形成性

终结性评价:结果

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外实践评价:按照评价发生的场域

课堂教学评价:教的评价:观察教师教的效果;学生的评价:观察学生学习的态度

教学评价包括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存在交叉

常模参照测试:在群体中,根据参考的样本,进行排序,具有选拔性(考虑参考的总数量):高考、竞赛

 

[展开全文]

“评价即教学”

评价是渗透过程,侧重于理论支撑。

评估是对于是否达标的判断,对未来发展给出建议,侧重于实际。

教育评价最为上位,其次是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

学业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素养评价、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地理学业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观察教师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学习态度,可通过课堂测验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

标准参照测试:达标、合格

常模参照测试:选拔性、排序

讲评试卷:考什么?了解知识点以及考察的内容要求

为什么考?核心素养及水平+能力

试卷讲评课拓展可以充分挖掘试卷中的情境材料→一境多用

 

[展开全文]

评价:

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工具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组成要素和活动过程(全过程)

价值判断+改进实施

评价是一种活动 (“评价即教学”)

·评价vs评估

学校星级评估(二星、三星、四星、高品质学校)

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评价与评估都有价值判断

评价更注重基于过程的价值判断,评估是做出是否达标的诊断,并且给未来发展给予建议(结果)

评价更侧重于理论支撑(solo分类理论、布鲁姆目标分类学),评估更侧重实际的认识

教学评价(教和学)与教育评价(绩效、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

教学评价与课程评价(所有学习的进程总合)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实施环节(大课程观) 也可以理解为课程是具体的一个课时

教学评价是针对教师和学生 学业评价是学生的学习评价

综合素养评价 全面评价——“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地理学业评价(智力中的一小部分)

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学业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包括了学业评价

甄别性评价(好与差)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差异 在实际中二者紧密结合 缺一不可

诊断性评价(前测)、过程性评价(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结果)(评价的实施时间)

课堂教学评价(教的评价+学的评价)观察教师、观察学生

学业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相交叉

标准参照测试(合格考)与常模参照测试(群体、排序 要考虑总数量 高考)

 

 

[展开全文]

地理教育评价概念含义包括: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评价对象、评价目的等

评价是价值判断,评估是对是否达标的判断,给未来提供发展建议。

评价侧重有理论支撑,评估更侧重实务型。

观点一:课程是所有学习进程的综合(大部分学者的观点)

课程评价的范畴包括教学评价

观点二:课程是由多个课时组成

教学评价>课程评价

总体来说,课程观比教学观概念更大

教学评价包括学业评价

评价指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全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地理学业评价只属于智育评价

发展性评价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对一堂课而言

诊断性评价——前测

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学练结合

终结性评价——学习结果评价

根据场所分为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外实践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

标准参照测试:达到一定标准即合格,没有数量限制,如学业水平测试。

常模参照测试:用群体测试,选拔性、排序(将受测者的表现与该团体中其他受测者相比较,从而区分不同的受测者,确定每个受测者的心理水平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比如前15%是一等奖

教师资格证考试分数不是拿到的真实分数,是经过换算得到的分数(是标准化测试,又是经过换算的常模参照测试)

 

 

 

 

 

 

[展开全文]

1.要素:评价标准、评价工具、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提出改进课程实施活动(评价即教学)

2.评价与评估

•评估(做出是否达标的诊断,给出未来发展的建议,注重结果。)

•评价(注重理论的支撑)

3.教育评价与课程评价

•大课程观(课程看成一个宏观系统来看,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中实施的评价之一。)

4.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

•教学评价(评价对象:教师、学生)

•学业评价(评价对象:学生学习质量)

•综合素养评价(地理学业评价:全面—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课程标准中,(学业)评价建议

5.甄别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

•甄别性评价(评价好与坏,诊断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6.诊断性评价(前测)、过程性评价(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结果)

7.课堂教学评价、课外实践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教的评价与学的评价,教师教的效果与学生学习态度、质量的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

8.标准参照测试、常模参照测试

•标准参照测试(达标测试)

•常模参照测试(选拔性测试,排序)

 

 

 

[展开全文]
isCourseTeacher=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teachers

课程设计

专家
讲师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characteristic

课程特色

考试(5)
图文 / 游戏(6)
讨论(14)
PPT(14)
视频(9)
文档(16)
下载资料(5)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newestStudents
widget.renderType=include
widget.uri=course/widgets/student-activity.html.tw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