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该课程属于 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一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1、(1)获取信息的能力(区域认知)

(2)问:获取信息后运用、解释、阐释地理问题(综合思维)

(3)主要问题(综合思维)

(4)论证、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基本知识原因分析-存在问题-应对策略,命题具有规律性、逻辑性

2、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剖面图、纬度

考察了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从不同角度回答,只要能自圆其说

3、命题的双向细目表

目标认知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对于新课:形成性测试;期末:终结性测试;高考:常模参照测试

4、怎么押到题

素材相近:区域(整理近三年考察过的区域,中国范围内,京津冀地区是热点区域,只要有新事件就可以再考——热点区域常考常新,非热点区域轮流考)

中国范围的考察频率远高于世界其它 区域

5、可以让学生尝试命题 

6、梅里雪山雪线:现场学习型试题

7、”主题式“命题:PISA测试(PISA之问:学生的素养如何测评)

每组试题都是一个主题:如温室效应主题、火山爆发主题

8、分析学生答题水平时常用SOLO分类理论(对思维结构的评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创造)可以给附加分

9、地图要用国土资源部的

10、城市体系表达错误;(2)问沿河分布不太严谨;商业网点没有图标;整道题与题干中的人口密度没什么关系;C阶段时表达错误,应该是C时期

考试命题清晰度一定要在350以上,PS和PPT里制作的图不要直接复制黏贴,要先转存成图片ge's

 

 

[展开全文]

关键能力考察

1.地理知识获取能力

2. 地理实践操作能力

3.地理思维认知能力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度地理信息

2.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案例分析:

材料1:

1.看图:地理知识的获取和解读

材料:不能用课本上的,不能用某一地方的,高考讲究公平

材料2、3

曲线图、复合型统计图(两侧纵坐标)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

案例分析: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命题的双向细目表

布鲁姆的水平层次: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试题的编制

1.命题前做一个规划表:命题的模型

2.根据不同的测试分类来命制不同的试题

3.先规划再找材料命题

4.重点难点的比例的只是选择需要凭经验

押题

区域、近三年的考题来排除、热点区域常考常新、非热点区域轮流考

地理命题视角与地理认知规律一脉相承:教会学生从五个维度分析问题、讲练结合(让学生去命题)、命题的五个特性(空间性、时间性、结构性、形成性、发展性)

地理选择题的命题:科学严谨、反复打磨、美观(结构相近、长短差异不大)

现场学习型试题

地理综合性的命题:不要超纲

“主题”式命题(PISA测试)

水平分析:

前结构0分

水平1——单点结构

水平2——多点结构

水平3——关联结构

水平4——拓展抽象结构——创造——附加分

命题程序

1.基于命题规划表找材料

2.数据来源:统计局的数据——统计图、arcgis、正式的地图册、国土资源部的网站的标准地图

3.草拟各类试题(作业)

4.研磨试题(下节课)

5.编写答案

(没有指北针默认上北下南)

3.6

1.铁路线:6磅 白色4.5磅虚线 组合

3.13

2.excel统计图添加黑色线条0.25磅,为了更清楚

 

[展开全文]

教学评一致性

增值评价最难

常模参照测试:选拔性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标准参照测试):分为合格

选择性考试:考试

标准参模测试:是否达到某种行为标准

命题:参照课表、基于课标、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P11:不是在顶峰,创设真实的情景,公平,区域认知,综合分析、核心素养、人地解释阐释、

区域认知、综合分析、人地协调管、由浅入深,逻辑性

辩证思维

双向细目表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规划表:

测试命题:从经验走向科学

命题规划表(要写):什么模型进行命题设计

新课形成性测试期末终结性测试高考常模性测试

要有规划,否则有知识点覆盖不全,凸显个人喜好。

热点区域常考,非热点地区轮流考

P18;命题角度:时空综合思维、why、how、what。向学生强调5w原则。结构性:比如粗钢结构特征。

精炼:省去“的”字。

现场学习形式题,pisa测试

带课标

solo分类理论是分析学生答题水平常用方法

思维结构的评价

前结构-点-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创造

地理实践力

程序:基于问题规划表搜集素材:将统计局的数据制图、正式地图册,地图用国土资源部

区域内发展过程而不是城市体系,c时期

PPT绘制,不能用彩图

die数图表

可画软件

视觉中国

必应英文版

蒙版、透明度

先另存为图片再用PS,分辨率用350以上

[展开全文]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2、测量包括测验、考试、学业质量检测、学业水平测试。

3、评价=定性(观察)+定量(试卷、调查问卷)+诊断改进

4、考试可以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质量。

5、发展性评价是为了学生素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课程质量提升。

6、教、学、评一致性。

7、增值评价要看学生自身纵向发展(时间跨度)。

8、命题标准:课标,要有真实情境。

9、

 

[展开全文]

1教育数字化

2评价不仅是为了证明,更重要是为了改进。

测量:定量化、与数据有关。当测量带有目的性时,就叫做测验或考试形式:学业质量监测/学业质量考试。

评价:不一定用到分数,可以是一种定性描述,也可以是定量分析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评价=定性+定量(非必选)+诊断/改进

3、为什么命题?

考试检验教学水平、办学水平。评价为了学生素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课程质量提升,本质是为了促进发展。

4、浙江/江苏:新高考方案

[展开全文]
isCourseTeacher=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teachers

课程设计

专家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characteristic

课程特色

讨论(4)
PPT(4)
图文 / 游戏(2)
文档(13)
考试(2)
下载资料(3)
视频(2)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newestStudents
widget.renderType=include
widget.uri=course/widgets/student-activity.html.tw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