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该课程属于 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教学方式:

教:

讲授法运用的并不是很多

给出了几个导学问题(问题引领)

分了八个小组研究不同问题

邀请同学展示成果、问题引领(为什么设计蓝色与红色的气团?冷暖气流交汇哪一种可能会在上面?洪涝灾害有没有好处?)

适时的总结

组织评议

学:

自学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自然灾害专题(包括概念、成因与影响),并评价他组的研究成果(按照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层级进行评分,教学目标)

学生认为成因不止前一个学生的那一条。

 

[展开全文]

建国前称

建国后称大纲(借鉴苏联)

新课改后称课程标准

教师资格证考试参考2003年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1978-1990年的恢复期:培养现代化建设下的人才,课程大纲的颁布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地理学科主要是培养读图用图的技能)

1991-2000的寻变期:人地协调观渗透到整个地理教学过程当中,不在只是强调基础知识,更加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在反思中走向多元,不在只停留在单一的讲授法。

地理观念培养:人地协调观念、可持续发展观、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

2001年以来的创新期:基于标准开展教学,基于标准进行教学评价,

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教学方法倡导百花齐放,以模式创新为主导

 

[展开全文]

一、相关概念辨析

  • 教学方式: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以教师为主体的方法与方式:讲授、创设情境、观察、提问、布置任务、演示实验、点评、组织评议等

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与方式:听讲、自学、讨论、实验、表演、交流、评议、合作完成任务等

  • 教学手段:教学中所运用的媒体与教具
  • 教学方法: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以教师为主体的方法与方式: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式教学、问题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

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与方式:讨论法、情境式教学、问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 教学模式: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与程序

二、学习成效金字塔

教的方法永远服务于学的方法

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 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探究学习

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新要求

  • 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
  • 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 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 积极推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 重视问题式教学
  • 加强地理实践
  •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五、探究式教学方法例举

  1. 混合式教学
  2. 项目式教学
  3. 问题解决式教学
  4. 小组合作式教学
  5. 案例式教学

六、常见的课外实践活动

  • 地理观察
  • 野外考察
  • 教具制作
  • 地理调查
  • 宣传展览

 

 

[展开全文]

78-90年 百废待兴 与西方差距过大 教育要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培养投身于现代化主义建设的人才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地理环境整体观 资源观、环境观、生态观、人口观

[展开全文]

视频——扬州的水文化

给出了课标:运用、说出、说明——四个活动

1.说一说水圈的水体类型

2.画一画水循环的过程示意图

3.讲一讲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4.议一议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为什么有人认为地球应该被称为“水球”?(提问)

干旱,为什么还会有缺水的现象呢?(提问)

让同学自己阅读,回答问题。

水圈的两个特点?提问。

小组讨论节约用水的具体途径。

一种价值观的传递。

请同学上台讲解。

总结,使用flash动画,进行深入讲解。

让同学们归纳知识点。

设置知识抢答环节。讲授两种人们改变地表径流的方式。

一首诗: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实现了四大圈层的相互联系;水循环的更新,动态平衡;水循环对岩石圈的作用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是否赞同?

老师归纳总结观点,总量上来看,确是如此,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未必如此)

布置课后作业:案例分析:“扬州水”与“水循环”

拓展研究:利用水循环知识设计水循环实验。

 

[展开全文]

一、课程标准建国后称大纲(借鉴苏联);新课改后称课程标准;教师资格证考试参考2003年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二、1978-1990年的恢复期

1.我国百废待兴,与西方差距过大,教育要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培养投身于现代化主义建设的人才,课程大纲的颁布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2.双基培养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1991-2000年寻变期

1.人地协调观渗透到整个地理教学过程当中,不在只是强调基础知识,更加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在反思中走向多元,不在只停留在单一的讲授法。

2.地理观念培养:人地协调观念、可持续发展观、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

四、2001年以来的创新期

1.双基目标改变成三维mu b 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再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基于标准开展教学,基于标准进行教学评价

3.教学方法倡导百花齐放,以模式创新为主导

 

[展开全文]

most important

14年提出立德树人

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

教材委员会主任:孙春兰

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文化学习是千百年来的积淀,核心素养在教科书中体现

素养培养与质量评价:教科书是检验

重视情境创设:检验方式

教材为学生考虑而非教师

人地协调观伴随终身

立德树人的追求: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

鲁教版”五个一“:设置情景-引发问题-提供信息-安排活动-获得启示

根据课标要求明确教材的章节目,

解构分析:情境子系统、文本子系统、图表子系统、活动子系统 

用来自于真实世界的资料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地图选用应最精准、学习难度最大

景观图优点:是教材美观形象真实(新华网、人民网、视觉中国、必应、Google earth、迅捷

原理示意图  过程结构图 将知识可视化

卫星图:真实   

活动子系统:学生参与学材,杜威倡导做中学 国内倡导者韦煜,教材评估学生学业质量水平

地理核心素养终极主线:人地协调观

复兴人文地理学,提出人地协调发展:李旭旦  《寂静的春天》

区域认知:区域认知视角、区域研究方法、区域发展评估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视角吻合,时空综合(中国人口分布)

地理实践力:社会调查、自然考察、地理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不分水平层次,全部为必修课程

评估增加 绘图增加 考察调查不增 创新综合性活动少

大单元 研究核心主题任务 大任务 大问题

校情学情分析 ——解读教材

教学设计原理

[展开全文]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整体观、人地协调观、资源观、环境观

三维:过程与方法、情感、知识

实践:自然野外、人文调查、地理实验

[展开全文]

人地协调观:地理环境综合观;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

 

03年-17年

[展开全文]

必修课程(国家标准),高一学完

选修课程(校本课程),三个模块: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高二选修地理学科的学生学完

四大新特征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基本价值观念,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地理科学的属性,地理实践力是基本活动经验,在地理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能力。

带领学生设计地理实践方案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方式。

地理学科特有的实践活动: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人文地理的社会调查,地理实验。

 

 

[展开全文]

2017年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国家标准),高一学完;

2.选修课程(校本课程)--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地理学科的学生高二学完。

二、创新提出四大地理核心素养

1.地理实践具体指: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人文地理的实践调查、室内的地理实验。地理实践力是基本活动经验,在地理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带领学生设计地理实践方案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方式。

2.人地协调观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价值观念。

3.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地理科学的属性。

4.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地理学科发展核心素养相互促进。

三、学业质量标准

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是抽象化的总体要求(在附录);

2“内容要求”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学业要求”解决“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学业质量”将“程度”按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

四、强调“教—学—评”一体化

1.教学过程注重基于真实情境解决问题

2.情境水平与行为动词的对应关系

3.倡导思维结构评价与表现性评价

五、更加重视地理实践力培养

1.地理实践行动能力包括三个方面: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展开全文]

一、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

1、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规定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技能及地理科学观念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标准

《科学探索者》《科学发现者》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价值诉求

1、政治价值

2、科学价值

3、社会价值

4、工具价值

[展开全文]

四大创新

地理实践力 地理素养形成的实践能力

带领学生在课堂设计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实践具体指代

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

人文地理的实践调查

室内的地理实验

[展开全文]

一、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A.必修课程(国家标准),高一学完;

B.选修课程(校本课程)——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地理学科的学生高二学完。

 

二、地理实践力:

1.地理实践具体指: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人文地理的实践调查、室内的地理实验。

2.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基本价值观念,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地理科学的属性,地理实践力是基本活动经验,在地理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能力。

带领学生设计地理实践方案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方式。

[展开全文]

1.三个问题:为什么 怎么样 如何实施工作地理教材

2.为什么修订:

  • 时代背景:立德树人包含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立德树人落实在地理课堂中就是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4年出台“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35年成为教育强国

  • 2017年3月教材局(行政)成立——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国务院直属)(专家)(主任由分管教育副总理主管)——课程教材研究所(教材局分管,招聘教师-博士毕业)

  • p5:教材研究与审查日趋规范——>启示一: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统一、育人体系与知能体系的统一、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最大的创新点:核心素养的落实】、素养培养与质量评价的统一【教学评一致性——学生是否形成核心素养?如何监测?】

  • p6:研讨会高度重视教材修订——>启示2:

  • 指导思想:强化立德树人,保持中国特色,接轨国际方向。
  • 国家意志的要求:立德树人、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教科书中显著体现。
  • 学科属性的要求:强调四大地理核心素养,重视情境创设,组织探究活动。
  • 学生立场的要求:教科书是学材为学生学习考虑,而不是为教师的教学方便考虑。【尤其是高中选修教材,给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的可能性】
  • 创新人才的要求:教科书要有适当的选择性、开放性,人文地理部分许多素材要更新
  • p7: 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终极目标培养人地协调观

  • 02重构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材系统

    p9:教材编写的不易

    p10:提出要在教材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革命传统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教育,韦志榕,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编审,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总主编。2017年7月任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

    教材要有 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

    革命传统教育比较难体现

    鲁教版编写思路与体例

  • p12给山村提出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核心是和谐

  • p16:“五个一”编写模式——设置情景、引发问题、提供信息【正文、图像资料】、安排活动【探究性活动、单元活动】、获得启示

    p17:必修(2个模块)、选择性必修(3个模块)、选修(9个模块) 

    p18:根据课标内容来确定教科书应该编写哪些知识要点【章-节-目】     

    情境系统——【真实性】 

    文本系统——【科学、精炼地表达地理知识内容】   概念、原理     

    图表系统——丰富多样的图表增强实证力与表现力 

p28地图最难读懂

2022.6.6

1.新闻中的照片:新华网(教学中用的多:人物)

景观的照片:视觉中国

国外照片:必应

地理教学:Googleearth

处理清晰图片:迅捷app

2.万世师表(视频)

乔布斯的魔力演讲(书)任何新产品的发布总结三条特点

教师基本功演讲两分钟思考,三分钟演讲

快速答辩:对这个问题有三个观点

杂志:《演讲与口才》

3.杜威(陶行知的老师):做中学

在中国大力推行:东南大学韦钰院士(学习心理:脑神经)

p29:活动承担学业水平检测的功能

山村:可持续发展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正午太阳高度: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的认知

4.人地协调观——贯穿教科书主线 是贯穿教科书的主线:起初人敬畏自然;在*的影响下,产生了“人定胜天”论;李旭丹——中国人文地理复兴者,人地协调观的发扬者;《寂静的春天》

区域认知 (比较是重要的方法)——基于真实世界培养思维方式和能力根据主体的的功能来划分功能区(仙林是文化教育区),面积最大的是居民区

综合思维 ——用综合的思维分析地理问题 区域的认知视角:时空综合、区域综合(最高要求)

p36 区域认知 与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给网址,只能说步骤

 

p45理解教材与课标的关联系:把教材与课标的一致性

课程改革的升华——大单元设计:基于一个单元的课程设计,用项目式学习的任务,提出大问题,每一节分解成小任务。大单元教学设计!!!(写论文)

 

 

[展开全文]
isCourseTeacher=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teachers

课程设计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characteristic

课程特色

讨论(15)
图文 / 游戏(22)
文档(24)
下载资料(7)
PPT(25)
考试(7)
音频(1)
视频(9)
作业(1)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newestStudents
widget.renderType=include
widget.uri=course/widgets/student-activity.html.tw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