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该课程属于 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一、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行动路径

(一)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

(二)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

(三)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

(四)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二、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一)地理教育理念由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二)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三)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四)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五)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三、对地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一)立足地理教育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二)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三)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四)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五)立足学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

[展开全文]

  依据国家教育政策文件以及地理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征,可以将我国地理基础教育70年的发展史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改造探索时期( 1949-1956)、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 恢复发展时期(1977-2000)、 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展开全文]

  建国以来我国地理课程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探索改造阶段、削弱萎缩阶段、恢复发展阶段和改革深化阶段。下面分别介绍。

  师法苏联的探索改造时期(1949-1956):

  主要特征有课程体系基本仿照前苏联设置,知识难度偏高、课程开设年限较长,课时较多、任务主要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更正了地理教学中的错误思想。

  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

  主要特征有地理课程被大量削减、地理教学改革实验盛行、地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政治和生产相结合,但在实施过程中走偏了方向。后期受文革影响,地理教育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

  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

  主要特征有恢复高考之后地理教育得以拨乱重建以及1993年之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

  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

  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高速”和“创新”。

 

[展开全文]

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70年:

一、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行动路径

(一)、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

(二)、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

(三)、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

(四)、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二、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一)、地理教育理念由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质培养

(二)、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三)、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四)、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五)、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三、对地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一)、立足地理教育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二)、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三)、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四)、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五)、立足学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

 

[展开全文]

1.新中国成立后地理课程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

恢复发展时期(1977~2000),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2.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1)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 1949-1956 )

①课程体系仿照前苏联设置

②课程开设年限较长,课时较多

③当时地理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地理教学中的错误思想进行批判,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及劳动观点的教育

 

(2)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 1957-1976 )

①地理课程被大量削减,包括删减课时、精简教材内容、停开部分地理课程等

②1958年教育大革命掀起,各地开展地理教学改革实验,提倡理论结合实际,结合课本开展“现场教学”,形式多样

③地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政治与生产相结合,结果在实施过程中走偏,导致地理课变成时事政治课、劳动技术课,降低了地理课的科学性

④文革时期,整个学校教育秩序混乱,中小学地理教育停滞倒退,地理基础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创伤

 

(3)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 1977-2000 )

①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中学地理教育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②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

 

(4)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①“高速”和“创新”是这一阶段主要特点

②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昭示着“立德树人”将成为地理教育的根本内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将成为今后地理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③此阶段地理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地理新课程体系;改变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面向生活,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突出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3.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1)地理教育理念由强化 “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2)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3)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4)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5)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4.对地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1)立足地理教育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要更加重视地理思维逻辑的培养,更加重视运用地理综合思维方式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而不仅仅沉陷于应试的泥沼中。

地理学科的生活化、综合性特征应该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唯有正确认识自身学科的育人价值,地理教育改革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2)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教师的主要职责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励思考,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兴趣、合作的欢愉、成功的体验。

未来的地理教学可以结合生活化的案例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决策教学,使地理学习过程变为解决真实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未来的地理教学应该更加注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工厂与农田,走进社区与博物馆,通过“田野调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认识、体验地理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3)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从地理学习思维特点来看,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等特点,决定了地理学习过程必须综合联系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分析比较各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并置之于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去认识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在线学习可以解决地理学科知识时空尺度很大与教学环境空间很小的矛盾问题,为突出地理学习思维特点提供了技术支持。

(4)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5)立足学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

真正意义上的地理教育研究应当以地理学思想为方法论依据,以发现、解释和归纳地理课程与教学独有的规律、原理为目标,以体现地理学科逻辑与教育逻辑融合为主要特征。

[展开全文]

从中可以看出地理基础教育改革70年的成就,地理教育理念转向核心素养培养,地理教学方法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展开全文]

一、四个阶段,分别是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恢复发展时期(1977~2000),改革发展时期(2001~至今)。

二、分别有以下特点:

1、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 1949-1956 )

(1)课程体系仿照前苏联设置

(2)课程开设年限较长,课时较多

(3)当时地理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地理教学中的错误思想进行             批判,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及劳动观点的教育
2、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 1957-1976 )

(1)地理课程被大量缩减

(2)开展地理教学改革实验,提倡理论结合实际,结合课本开展“现场教学”,形式多样

(3)地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政治,与生产相结合,结果在实施过程中走偏,导致降低了地理课的科学性

(4)1966~1976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地理基础教育受到严重创伤

3、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 1977-2000 )

(1)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

   a、我国地理教育步入了恢复振兴时期,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地理教育教学的恢复与研究工作中,取得了许多突破和成果

   b、众多期刊纷纷创刊或复刊,为传播地理教育思想、交流地理教育经验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2)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地理教育受到了巨大冲击,出现了建国以后的第二个低谷时期。

4、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1)“高速”和“创新”是这一阶段主要特点

(2)“立德树人”将成为地理教育的根本内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将成为今后地理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3)此阶段地理课程改革的宗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地理新课程体系;改变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面向生活,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突出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展开全文]

一、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年)

主要特点:
1、课程体系仿照前苏联设置;
2、课程开设年限较长,课时较多,被人们称为建国后中学地理教育的“黄金时代”;
3、当时地理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地理教学中的错误思想进行批判,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及劳动观点的教育。

 

二、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年)

这一阶段,我国地理基础教育大致经历了前十年的“削弱阶段”和后十年的“停滞阶段”,是建国以来我国地理基础教育发展史上的低谷时期。
主要特点:
1、地理课程被大量削减,包括删减课时、精简教材内容、停开部分地理课程等;
2、1958年教育大革命开始,各地开展地理教学改革试验,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展开“现场教学”,形式多样;
3、为了响应当时“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地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政治与生产相结合,但最后导致地理课变成了时事政治课、劳动技术课,降低了地理课的科学性。

 

三、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年)

如何构建现代化地理教育框架体系、如何编写具有我国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成为迫切任务。
主要特点:
1、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拨乱重建,形成了中学地理教育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2、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地理教育受到巨大冲击,形成建国以后的第二个低谷时期,引发了学科价值反思。

 

四、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主要特点:
1、“高速”和“创新”;
2、“立德树人”成为地理教育的根本任务,地理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3、地理课程改革的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地理新课程体系;改变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面向生活,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突出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4、地理教育有了较大突破,学术交流空前繁荣,研究成果超过以往几十年的总和。

 

[展开全文]

一、新中国成立后地理课程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恢复发展时期(1977~2000),改革发展时期(2001~至今)。

二、分别有以下特点:

1、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 1949-1956 )

(1)课程体系仿照前苏联设置

(2)课程开设年限较长,课时较多

(3)当时地理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地理教学中的错误思想进行             批判,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及劳动观点的教育
2、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 1957-1976 )

(1)地理课程被大量缩减

(2)开展地理教学改革实验,提倡理论结合实际,结合课本开展“现场教学”,形式多样

(3)地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政治,与生产相结合,结果在实施过程中走偏,导致降低了地理课的科学性

(4)1966~1976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地理基础教育受到严重创伤

3、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 1977-2000 )

(1)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

   a、我国地理教育步入了恢复振兴时期,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地理教育教学的恢复与研究工作中,取得了许多突破和成果

   b、众多期刊纷纷创刊或复刊,为传播地理教育思想、交流地理教育经验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2)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地理教育受到了巨大冲击,出现了建国以后的第二个低谷时期。

4、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1)“高速”和“创新”是这一阶段主要特点

(2)“立德树人”将成为地理教育的根本内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将成为今后地理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3)此阶段地理课程改革的宗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地理新课程体系;改变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面向生活,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突出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展开全文]

一、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

  从1949年建国之初到1956年教育部颁布《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是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造探索时期。“改造旧课程”和“探索新课程”是这一阶段地理教育改革重要任务。

  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引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前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此后,全国教育界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前期“改造旧课程”为“破旧”阶段,由于建国初地理课程设置和地理教材基本沿袭旧时期,因此运用苏联先进的地理科学观点进行批判,中学地理教育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大为提高。后期“探索新课程”
为“立新”阶段,表现为全面而深入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在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改革、地理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
  总体看,改造探索时期的地理基础教育呈现几个特点:一是课程体系仿照前苏联设置。初中开设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开在中国地理之前,且以自然地理为主,高中开设中、外经济地理,知识难度偏高。二是课程开设年限较长,课时较多,如1953-1956年期
间,高小和中学地理课程连续开设7年,各学年每周合计达16课时,是我国普通中小学地理学习年限较长、课时较多的时期之一。人们称之为建国后中学地理教育的“黄金时代”。三是当时地理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地理教学中的错误思想进行批判,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及劳动观点的教育。

[展开全文]

建国七十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

1、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

2、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

3、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

4、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这四个阶段可以明显看出,地理教学的改革发展与经济政治脱不了干系。随着国家越来越强大,地理教育的改革也越来越科学。教育归根到底是为社会,为当权者服务的工具。

改革成就

1、地理教育理念从死记硬背到强化双基(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2、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3、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4、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5、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未来发展

1、立足地理教育的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2、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3、立足现代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VR技术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

4、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5、立足学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与成就中的5相对应)

[展开全文]

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70年:行动、成就与展望

一、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行动路径

①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年):“改造旧课程”和“探索新课程”是这一阶段地理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破旧与立新)

②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年):前十年的“削弱阶段”与后十年的“停滞阶段”。

③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年):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

④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进行了以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标志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速“与”创新“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二、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①地理教育理念由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②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③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④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⑤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三、对地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①立足地理教育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②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③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④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⑤立足学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

[展开全文]

1.3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70年:行动、成就与展望

一、建国70年以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行动路径

1.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29-1956)“改造旧课程”和“探索新课程”是这一阶段地理教育改革重要任务。建国后中学地理教育的“黄金时代”。

2.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前十年的“削弱时期”和后十年的“停滞阶段”,建国以来我国地理基础教育发展史上的低谷时期。

3.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两大特征: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以及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

4.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是课程标准的颁布,“高速”和“创新”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二、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1.地理教育理念由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2.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3.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4.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5.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三、对地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1.立足地理教育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2.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3.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4.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5.立足学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

 

 

[展开全文]

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70年:行动、成就与展望

一、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行动路径

①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年):“改造旧课程”和“探索新课程”是这一阶段地理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破旧与立新)

特点:

1)课程体系仿照前苏联设置

2)课程开设年限较长,课时较多

3)地理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地理教学中的错误思想进行批判,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及劳动观点的教育。

②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年):前十年的“削弱阶段”与后十年的“停滞阶段”。

特点:

1)地理课程被大量削减

2)各地纷纷开展地理教学改革实验,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开展“现场教学”,形式多样。

3)地理教学内容终点突出政治与生产相结合,结果在实施过程中方向走偏,降低了地理课的科学性。

③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年):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与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

④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进行了以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标志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速“与”创新“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二、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①地理教育理念由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②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③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④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⑤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三、对地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①立足地理教育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②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③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④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⑤立足学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

[展开全文]

一、新中国成立后地理课程发展
(一)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 )
“改造旧课程”和“探索新课程”是这一阶段地理教育改革重要任务。前期“改造旧课程”为“破旧”阶段,由于建国初地理课程设置和地理教材基本沿袭旧时期,因此运用苏联先进的地理科学观点进行批判,中学地理教育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大为提高。后期“探索新课程”为“立新”阶段,表现为全面而深入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在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改革、地理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
特点:①课程体系仿照前苏联设置。初中开设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开在中国地理之前,且以自然地理为主,高中开设中外经济地理,知识难度偏高。
②课程开设年限较长,课时较多,如1953-1956年期间,高小和中学地理课程连续开设7年,各学年每周合计达16课时,是我国普通中小学地理学习年限较长、课时较多的时期之一。人们称之为建国后中学地理教育的“黄金时代”。
③当时地理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地理教学中的错误思想进行批判,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及劳动观点的教育。
(二)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
从1957年到1976年,我国地理基础教育大致经历了前十年的“削弱阶段”和后十年的“停滞阶段”,是建国以来我国地理基础教育发展史上的低谷时期。
1、削弱阶段特点:①地理课程被大量削减,包括删减课时、精简教材内容、停开部分地理课程等,期间小学地理课程和高中地理课程全部取消,仅在初一和初二分别开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教学内容基本局限于区域地理知识和地图训练。1963年新大纲颁布,地理课程被压缩了一半以上,地理教学质量大大下降。
②1958年教育大革命掀起,各地纷纷开展地理教学改革试验,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开展“现场教学”,形式多样。
③为了响应当时“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地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政治与生产相结合,结果在实施过程中方向走偏,导致地理课变成了时事政治课、劳动技术课,降低了地理课的科学性。
2、停滞阶段特点:1966-1976的十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小学地理教育陷入了完全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地理基础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创伤。
(三)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到2000年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之前,是地理教育的恢复振兴时期。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以及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是这一阶段的两大特征。
1、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
我国地理教育步入了恢复振兴时期,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地理教育教学的恢复与研究工作中,取得了许多突破和成果,也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众多期刊纷纷创刊或复刊,为传播地理教育思想、交流地理教育经验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2、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
地理教育在恢复振兴的顶峰时期再度陷入困境,地理教育受到了巨大冲击,出现了建国以后的第二个低谷时期,这种低迷状态引发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深深忧虑,也促使地理教育界对自身学科的地位、功能与价值进行了深刻反思。
(四)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我国迎来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颁布是此次改革的标志性事件,“高速”和“创新”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昭示着“立德树人”将成为地理教育的根本任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将成为今后地理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此阶段地理课程改革的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地理新课程体系;改变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面向生活,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突出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二、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1、地理教育理念由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2、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3、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4、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5、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三、对地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1、立足地理教育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2、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3、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4、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5、立足学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

[展开全文]

一、建国70周年以来我国地理基础教育发展阶段:

(一)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
“改造旧课程”和“探索新课程”是这一阶段地理教育改革重要任务。前期“改造旧课程”为“破旧”阶段,由于建国初地理课程设置和地理教材基本沿袭旧时期,因此运用苏联先进的地理科学观点进行批判,中学地理教育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大为提高。后期“探索新课程”为“立新”阶段,表现为全面而深入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在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改革、地理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
特点:①课程体系仿照前苏联设置。初中开设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开在中国地理之前,且以自然地理为主,高中开设中外经济地理,知识难度偏高;②课程开设年限较长,课时较多,如1953-1956年期间,高小和中学地理课程连续开设7年,各学年每周合计达16课时,是我国普通中小学地理学习年限较长、课时较多的时期之一;③当时地理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地理教学中的错误思想进行批判,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及劳动观点的教育。
(二)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
我国地理基础教育大致经历了前十年的“削弱阶段”和后十年的“停滞阶段”,是建国以来我国地理基础教育发展史上的低谷时期。
1、削弱阶段(1957年起)特点:①地理课程被大量削减,包括删减课时、精简教材内容、停开部分地理课程等,期间小学地理课程和高中地理课程全部取消,仅在初一和初二分别开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教学内容基本局限于区域地理知识和地图训练。1963年新大纲颁布,地理课程被压缩了一半以上,地理教学质量大大下降。②1958年教育大革命掀起,各地纷纷开展地理教学改革试验,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开展“现场教学”,形式多样。③为了响应当时“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地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政治与生产相结合,结果在实施过程中方向走偏,导致地理课变成了时事政治课、劳动技术课,降低了地理课的科学性。
2、停滞阶段(1966-1976)特点: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学校教育秩序混乱,中小学地理教育陷入了完全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地理基础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创伤。
(三)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到2000年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之前,是地理教育的恢复振兴时期。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以及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是这一阶段的两大特征。
1、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如何构建现代化地理教育框架体系、如何编写具有我国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成为迫切任务。①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地理教育教学的恢复与研究工作中,取得了许多突破和成果,也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标志性事件。1981年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成立,大大加快了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步伐。②《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等期刊纷纷创刊或复刊,为传播地理教育思想、交流地理教育经验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成为地理教育研究活跃与繁荣的又一推动力量。
2、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 1992年后由于高考方案改革,地理从高考科目中被取消,地理教育在恢复振兴的顶峰时期再度陷入困境。这种低迷状态持续了将近十年,引发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深深忧虑,也促使地理教育界对自身学科的地位、功能与价值进行了深刻反思。
(四)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我国迎来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颁布是此次改革的标志性事件,“高速”和“创新”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与地理教学大纲相比,地理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课程内容的重新调整、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以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地理课程改革正朝着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而前行。
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昭示着“立德树人”将成为地理教育的根本任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将成为今后地理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此阶段地理课程改革的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地理新课程体系;改变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面向生活,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突出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二、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1、地理教育理念由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2、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3、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4、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5、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三、对地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1、立足地理教育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2、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3、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4、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5、立足学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

[展开全文]

《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70年:行动、成就与展望》文献笔记

一、建国70年来我国地理基础教育发展史(四个阶段)

1、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年)

2、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年)

3、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年)

4、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二、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五个转向)

1、地理教育理念由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2、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3、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4、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5、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三、地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五个立足)

1、立足地理教育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2、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3、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4、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5、立足学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

[展开全文]

一、建国70周年以来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四个阶段

  1. 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
  2. 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
  3. 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
  4. 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二、地理基础教育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

  1. 教育理念:由强化”双基 “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2. 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3. 教科书研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4. 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5. 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三、未来地理基础教育展望:

  1. 立足地理教育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2. 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3. 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4.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5. 立足学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

 四、各阶段主要任务及特点:

(1)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

任务:改造旧课程、探索新课程;

特点:①课程体系仿照前苏联设置;

          ②课程开设年限较长,课时较                多;

          ③当时地理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地理教学中的错误思想进行批判,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及劳动观点的教育;

(2)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

特点:①地理课程被大量削减;

          ②教育大革命掀起,各地纷纷开展地理教学改革试验,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开展“现场教学”,形式多样;

          ③地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政治与生产相结合,结果在实施过程中方向走偏,导致地理课变成了时事政治课、劳动技术课,降低了地理课的科学性;

(3)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

特点:①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                  重建;

          ②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

(4)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

特点:高速、创新;

任务: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昭示着“立德树人”将成为地理教育的根本任务,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将成为今后地理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展开全文]
isCourseTeacher=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teachers

课程设计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characteristic

课程特色

讨论(16)
图文 / 游戏(22)
文档(26)
下载资料(7)
PPT(25)
考试(7)
音频(1)
视频(11)
作业(1)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newestStudents
widget.renderType=include
widget.uri=course/widgets/student-activity.html.tw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