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该课程属于 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小组合作教科书(分享展示8分钟)

教科书审查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事件:新疆、港澳)一定要重视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

教科书贡献: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主管,专为出教材诞生,人教社老社长:叶圣陶,组建中国基础教育)、星球地图出版社(军方,负责地理教材配套地图册审查)

学者:陈尔寿(人教社社长、地理编辑室主任、文革后迅速完成教科书编写开始重建,文字版字字珠玑)、韦志榕(人教社主编、教材委员会地理学科主任、基础教育界执牛耳)、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教材主编、地理教学界旗帜)、王建(鲁教版教材主编、出版社选择失误)、王民(北师大地理课程教学老师)、朱翔(湘教版主编、应用量大、但有错误)、段玉山(华东师大地理教育论导师、影响力强、中国教育学会地理学会理事长)、蔡云龙(北大学者、初中教材编写者,编写好但使用少)

目前地理教课五个出版社:人教版、鲁教版(南师大版)、中图版、湘教版、沪教版(华东师大版)(使用人数少、符合课改理念)

书面写作:地理教科书/教科书

北京人教社社史纪念馆可参观。

大变革时期:第一次把“人地关系”作为教材编写的主线。

“一纲一本”教学大纲、全国一本

“一标多本”一个课标、多个版本(出现竞争和教材审查,利于发展)

上海特殊:独立课程标准独立教科书(在2021年打破,重新由国家审查)

统编版教科书:政治、历史、语文(全国统一、人教社、教育部亲辖)

县级市编写乡土教材的最小区域单位(新课标:必须融合在国家课程中)(范例:美丽扬州)

 

教材编写:

1.组织团队。(地理课程教学论导师、自然人文专业学者、一线教师、地理教研员、马克思主义专业学者)

2.总体理论依据

论文《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一致性分析》程序编写,定量分析两者一致性

显著特征:育人价值更为突出、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编排

[展开全文]

1.要有合作学习单

2.提交分析报告,并且交流。每个小组八分钟。

3,这个为项目式教学的流程,先明确任务。

[展开全文]

2、确定研究哪一版本的教科书

3、合作学习记录单,一个一个说,分工,每个人做出的贡献

5、8分钟

6、朱老师的工作,要有评价依据

[展开全文]

教科书的主要特征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yao'qiu

[展开全文]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要求:教科书编写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

[展开全文]

当前地理教科书编写的要求有哪些?(重点、难点)

当前不同版本地理教科书呈现那些基本te'zheng

[展开全文]

发展经历在第一节拓展阅读

编写基本要求是重点

项目式学习不同版本的地理教科书呈现哪些特征

[展开全文]

6.13做汇报

1.确立研究对象:哪一册教科书

(整套或者一册)

2.合作学习记录单

3.评价依据

三周完成 第四周汇报

 

[展开全文]

1、基本认识

首先,内容标准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其次,内容标准规定了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水平。

第三,内容标准附的“活动建议”是提供教师组织室内、室外地理教学活动的参考性意见。

2、主要步骤

第一步,确定内容标准表述中需要分解的关键词

第二步,分解关键词

第三步,重构合理明晰的教学目标。

3、行为动词分析

 

[展开全文]

地理教科书属于狭义的地理教材,常被称为地理课本,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或者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编写的具有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等教育功能的教学用书。

一、地理教科书改革的历史经纬

1.地理教科书的恢复振兴时期(1978~1989 年)

文革”结束后,在地理教育回归学校、回归课堂之初,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先编写了初中地理教科书。按照当时地理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初中地理教科书按照先《中国地理》(上、下册)再《世界地理》(上、下册)的编排顺序,采用“物产+地名”的叙写思路,以知识点介绍为主。

1982年,人教社中小学地理编辑室编写的《高级中学课本(试用本)地理》出版,这是我国高中恢复地理课,后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的高中地理教科书。此套教科书采用系统地理的编写形式,自然地理知识比重大于人文地理,内容紧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中心论题,将当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贯穿其中。在进行地理知识的选择时,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发展观。从而解决了过去初、高中地理都以区域地理为主的内容重复问题,也解决了高中地理只讲经济地理或自然地理的问题,为高中地理教学开创了新局面。

 

2.地理教科书的大变革时期: 1990~2000 年

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与《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颁布,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教材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一时期高中地理教科书的构成与此前相比,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增设了两册选修。

 

3.地理教科书的百花齐放时期: 2001至今

2004年秋季,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4套高中地理教科书由教育部审定后正式进入实验区,并一直延用到现在,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编写、出版(人教版) ;湖南师范大学主持编写、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湘教版) ;北京师范大学主持编写、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中图版) ;南京师范大学主持编写、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鲁教版)。这4套教科书比较重视教材的系列化建设,每套教科书都由3本必修与7本选修组成,并都配套开发了教师教学用书、地理图册、地理教学挂图、地理课外读物、多媒体资源库等教学资源。

 

二、地理教科书改革的主要成就

1.编写体制由“国定制”“一纲单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

2.内容选择由“注重双基”到“突出人地关系”再到“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

改革开放初期,地理教科书以传授“双基”为目的,以“自然地理为主的区域地理”为内容,以“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为编写思路,地理教科书内容比较注重罗列地理要素,分区地理介绍面面俱到,内容比较繁杂,不重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素质教育改革,教科书编写关注学生素质教育,以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出发点,内容选择逐步摆脱了纯地理知识的传授和地理原理的阐述框架,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精简分区地理内容,高中教科书则增设选学内容。教科书改革是想努力解决地理知识“繁、难、偏、旧”的问题。

新课改以来,地理教科书建设突破前期侧重“知识本位”的特征,转而把重心放在“三维目标”的实现上,突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课程理念的渗透。因此,教科书内容重视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观念的渗透,大量选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篇幅比例相当,增加了地理信息技术等最新发展成果,高中地理教科书建立了“必修+选修”的模块化体系。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教科书编写的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

3.呈现方式由“文字介绍型表达”到“图文并茂的互动表达”

 

三、地理教科书建设的未来思考

1.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作为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2.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在教科书中显性表达

3.开展地理学业质量评估是教科书承载的新功能

4.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素材是教科书的准确定位

5.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纸电联动是教科书的新形式

[展开全文]

[第5章 地理教科书专题解读]

5.1 地理教科书的改革与发展

一、教材的概念

1. 教材是指教学上所使用的材料(辞海)。

2. 狭义:教材=教科书=课本

3. 广义:教材=教科书(或课本)+教参+图册+练习册+数字资源+学习平台+...

二、地理教科书的发展历程

初创时期(1949-1952)➡️发展时期(1953-1957)➡️不断调整与精简时期(1958-1965)➡️“文革”时期(1966-1976)➡️振兴时期(1977-1985)➡️大变革时期(1986-2000)➡️多元化创新时期(2001-现在)

三、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

1. 初中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

① 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

② 设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组织

③ 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

④ 突出能力培养,发挥教科书的学法引导功能

⑤ 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内容呈现方式

2. 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2017版)

① 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指引,彰显地理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② 以学生认知规律为路径,优化地理教科书的框架结构

③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创新地理教科书的呈现方式

④ 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纸电互补的新型教科书系统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从“一纲单本”到“一标多本”:中学地理教科书》笔记]

一、地理教科书改革的历史经纬

恢复振兴时期(1978-1989)➡️大变革时期(1990-2000)➡️百花齐放时期(2001至今)

二、地理教科书改革的主要成就

1. 编写体制:由“国定制”“一纲单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

2. 内容选择:由“注重双基”到“突出人地关系”再到“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

3. 呈现方式:由“文字介绍型表达”到“图文并茂的互动表达”

三、地理教科书建设的未来思考

1.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作为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2.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在教科书中显性表达

3. 开展地理学业质量评估是教科书承载的新功能

4. 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素材是教书的准确定位

5. 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纸电联动是教科书的新形式

[展开全文]

地理教科书改革时间线:

1、地理教科书的恢复振兴时期(1978~1989年)

2、地理教科书的大变革时期(1990~2000年)

3、地理教科书的百花齐放时期:2001年至今

地理教科书改革的主要成就:

1、编写体制由“国定制”“一纲单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

2、内容选择由“注重双基”到“突出人地关系”再到“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

3、呈现方式由“文字介绍型表达”到“图文并茂的互动表达”

 

[展开全文]

一、地理教科书改革的历史经纬

  1. 地理教科书的恢复振兴时期:1978~1989年
  2. 地理教科书的大变革时期:1990~2000年
  3. 地理教科书的百花齐放时期:2001至今

二、地理教科书改革的主要成就

  1. 编写体制由“国定制”“一纲单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
  2. 内容选择由“注重双基”到“突出人地关系”再到“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
  3. 呈现方式由“文字介绍型表达”到“图文并茂的互动表达”

三、地理教科书建设的未来思考

  1.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作为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2.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在教科书中显性表达
  3. 开展地理学业质量评估是教科书承载的新功能
  4. 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素材是教科书的准确定位
  5. 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纸电联动是教科书的新形式
[展开全文]

教材的概念

  • 教材是指教学上所使用的材料。(辞海)
  • 狭义概念:教材=教科书=课本
  • 广义概念:教材=教科书(或课本)+教参+图册+练习册+数字资源+学习平台+......

一、地理教科书的发展历程

  • 初创时期(1949-1952)
  • 发展时期(1953-1957)
  • 不断调整与精简时期(1958-1965)
  • “文革”时期(1966-1976)
  • 振兴时期(1977-1985)
  • 大变革时期(1986-2000)
  • 多元化创新时期(2001-现在)

二、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

初中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

  1. 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
  2. 设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组织
  3. 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
  4. 突出能力培养,发挥教科书的学法引导功能
  5. 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内容呈现方式

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求(2017版):

  1. 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指引,彰显地理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2. 以学生认知规律为路径,优化地理教科书的框架结构;
  3.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创新地理教科书的呈现方式;
  4. 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纸电互补的新型教科书系统。
[展开全文]
isCourseTeacher=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teachers

课程设计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characteristic

课程特色

讨论(15)
图文 / 游戏(22)
文档(24)
下载资料(7)
PPT(25)
考试(7)
音频(1)
视频(9)
作业(1)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newestStudents
widget.renderType=include
widget.uri=course/widgets/student-activity.html.tw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