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一班

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一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48小时

(39评价)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展开全文]

线上线下融合——混合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方法有程式,大于方式

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活动细节,例如混合式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中调出资源、自主讨论等为教学方式

参观法是一种教学方式,不是教学方法

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地理专用教室:多媒体、3D打印机、VR、地球仪、地图、标本、实验装备

育人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教-学-评一致性

传输式教学:讲授法、谈话法

接受式学习:听讲

 

混合式教学理想平台:教学评研管一体化

 

项目式学习(PBL)特征成果导向性任务驱动性、情境性、实践性(做中学:杜威、陶行知)、合作性、融合性

 

问题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更深入

 

小组合作式教学:目标趋

 

 

 

[展开全文]

自然: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资源

人文:经济、交通、人口

时代背景:

观点一:社会经济新发展赋予地理课程新使命

观点二:地理科学新发展描绘地理课程新蓝图

观点三:国家教育政策指明地理课程改革新方向

Ⅰ人地协调观表现要素:

①地对人的影响②人对地的影响③人地关系评估

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程度: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关系

Ⅱ区域认知:

①区域特征分析②区域认知方法③区域发展评估

Ⅲ综合思维:

①要素综合②时空综合③地方综合

Ⅳ地理实践力表现要素:

实践活动①信息获取②方案设计③组织实施

地理实践力包括:野外考察、社会实践、地理实验

野外考察意志品质:不怕辛苦、好奇心、团队合作、热爱、兴趣、主动发现问题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和地理学业质量水平的区别:前者只是概念的表述,后者结合地理课程知识点划分等级,是备课的词典

[展开全文]

思考题:

如何利用地图开展教学,基本步骤是什么?

区域的整体性由哪些要素构成?相互关系是什么?

[展开全文]
10210252解静 · 01-12 · 0

一、课程的含义

中华之源:功课及其进程

西方之源:currere——跑道

课程是所有教学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朱雪梅)

1、不同课程观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课程即教材夸美纽斯,捷克,1592-1670,《大教学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

有效教学:

古:培养更多有知识的人

今:学会,会学,有情趣

课程即活动杜威,美国,1859-1952,《*与教育》,实用主义与平*义;教育即生活

课程即经验泰勒,美国,1902-1994,《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目标→选择→组织→评价

评价的本质是看教学过程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目标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896-1980,《建构主义》: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布卢姆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美国,1913-1999,《教育目标分类学》,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泰勒的学生)

加德纳:美国,1943年生,《智能的结构》:多元(8个方面)智能理论(IQ、EQ)

泰勒原理:目标是教学的终点,也是教学的起点

2、凯洛夫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3、新课程改革

现在处于第八次课程改革(新课程),↓对新课改纲要进行详细解读

要进行方式的变革,从接受式学习到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二、课程的类型

实施乡土课程(地方课程)的的最小单位是县级市

三、地理课程涵义

地理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

地理课程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

四、地理课程包含要素

地理课标:研究课标写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评价

地理教材:研究国家教材

地理教学

五、地理课程分类

按课程表现形式分(了解)

按课程实施要求分

必修1:自然地理

必修2:人文地理

选必1:自然地理基础

选必2:区域发展

选必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按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分

跨学科教学:初中不少于10%的课程安排

按课程管理主体分

 

在每个单元开始提出教学问题→问题式教学

[展开全文]
10210252解静 · 01-12 · 1

布鲁姆六个水平层级:

记忆、理解、应用(低阶层级)

分析、评价、创造(高阶层级)

 

事实性知识:是什么(最多)

概念性知识:认识原理并解读

程序性知识:动手做

元认知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思维,对自己的准确评价(最少)

[展开全文]

思考题:如何利用地图开展教学,基本步骤是什么?

区域的整体性、相互关系是什么?

[展开全文]
10210431闵睿 · 01-11 · 0

地理学科学习基本能力

获取地理信息能力、解释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主动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实验考察社会调查的能力、协作探究的能力、知识建构的能力

[展开全文]

钟王之争:钟启泉(能力)vs王策三(知识)

 

[展开全文]
10210431闵睿 · 01-11 · 0

有效教学:学会、会学、有情趣

课程是所有教学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

课程的类型:

目前:第八次课程改革

改革:学习方式的变革(接受式学习—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

地理课程四大要素:课标、教材、教学、评价

按课程表现形式可分为:

问题式教学

[展开全文]
10210431闵睿 · 01-11 · 0

1. 立德树人——课程育人的根本任务

2. 跨学科学习——课程育人的创新导向

[展开全文]

最核心:人地协调观

地理独有:综合思维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是包容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水平三水平四到选修才会体现

SOLO:无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

1. 立德树人——课程育人的根本任务

2. 跨学科学习——课程育人的创新导向

[展开全文]

1、1902年引进西方国家办学制度,最早的课程标准

2、中学正式地理课程标准是1923年

3、新世纪以来第一次有课程标准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与西方国家一致)

4、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

5、地理核心素养在2017年版正式提出(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展开全文]

课程标准化:基于标准的教学

教育总目标:立德树人

 

[展开全文]

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开始。

接受式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钟王之争(南北之争):钟启泉 华东师大 能力更重要

王策三 北师大 知识更重要

崔允御 钟的弟子

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理念目标内容方式评价

[展开全文]

第一章 课程与地理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含义 

1.课程:功课及其进程/currere跑道

2.教育学家

  1.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班级授课制为实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①学会,知识有效 ②会学,能力有效 ③有情趣)第一本地理教材
  2. 杜威,教育即生活,陶行知之师
  3. 泰勒,《评价的本质就是看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课程目标,现代课程之父,开启描述时代(教学设计首先写教学目标)
  4. 皮亚杰,建构主义(合作学习)
  5. 布鲁姆,泰勒的学生

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

二、课程的类型

第八次课程改革要求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按开发主体分:

  1. 国家课程:有国家教材审查的根据国家正式颁布的课程标准开展的课程
  2. 地方课程:有地方教育局组织实施明显地方特色,初中必学乡土课程,县级以上
  3. 校本课程:学校自主开展的课程

三、地理课程的含义

地理课程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

地理课程要素包含:课标、教材、教学、评价

四、地理课程的分类

初中:七年级世界地理上下、八年级中国地理上下(国家必修课程)

高中:人教版高中地理电子课本 (dzkbw.com)

  1. 必修:自然、人文、区域
  2. 选择性必修:自然地理基础 、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3. 选修

跨学科主题学习,初中10%

先抛出问题:问题式教学

[展开全文]

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展开全文]
10210221 · 01-07 · 0

教育标准化 基于标准的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价值诉求

1.政治价值:地理课程标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2.科学价值:地理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心智结构特点,突出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3.社会价值:地理课程标准渗透正确人地观培养,强调学习内容的生活性和实践性。

4.工具价值:地理课程标准通过资源建设、教学及评价建议,指明课程实施的方向与标准。

我国教育的总目标——立德树人

功能:1、确定教学目标2、编写地理教材3、选择教学方法4、评价教学质量

判断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依据: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法、教与学的情趣(价值观)

[展开全文]
10210221 · 01-07 · 0

线上线下结合——混合式教学

结合课例——案例教学

大创项目——项目式教学

概念辨析:

“教-学-评”一致性

传输式教学:讲授法、谈话法

接受式学习:听讲

PBL项目式:①成果导向性②任务驱动性③情境性④实践性(做中学)⑤合作性⑥融合性

[展开全文]
10210221 · 01-02 · 0

综合考虑问题

自然:气候、地形、土壤、环境

人文:经济、交通、人口

地理大题标答大多都是关联结构

 

时代背景:

观点一:社会经济新发展赋予地理课程新使命

观点二:地理科学新发展描绘地理课程新蓝图

观点三:国家教育政策指明地理课程改革新方向

Ⅰ人地协调观表现要素:

①地对人的影响②人对地的影响③人地关系评估

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程度: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关系

Ⅱ区域认知:

①区域特征分析②区域认知方法③区域发展评估

Ⅲ综合思维表现要素:

①要素综合②时空综合③地方综合

Ⅳ地理实践力表现要素:

实践活动①信息获取②方案设计③组织实施

地理实践力包括:野外考察、社会实践、地理实验

野外考察意志品质:不怕辛苦、好奇心、团队合作、热爱、兴趣、主动发现问题

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和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区别:质量水平结合了具体的知识,可以作为备课指导

 

[展开全文]
10210221 · 01-02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