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一班

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一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48小时

(39评价)

一、课程的含义

中华之源:功课及其进程

西方之源:currere——跑道

课程是所有教学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朱雪梅)

1、不同课程观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课程即教材夸美纽斯,捷克,1592-1670,《大教学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

有效教学:

古:培养更多有知识的人

今:学会,会学,有情趣

课程即活动杜威,美国,1859-1952,《*与教育》,实用主义与平*义;教育即生活

课程即经验泰勒,美国,1902-1994,《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目标→选择→组织→评价

评价的本质是看教学过程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目标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896-1980,《建构主义》: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布卢姆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美国,1913-1999,《教育目标分类学》,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泰勒的学生)

加德纳:美国,1943年生,《智能的结构》:多元(8个方面)智能理论(IQ、EQ)

泰勒原理:目标是教学的终点,也是教学的起点

2、凯洛夫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3、新课程改革

现在处于第八次课程改革(新课程),↓对新课改纲要进行详细解读

要进行方式的变革,从接受式学习到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二、课程的类型

实施乡土课程(地方课程)的的最小单位是县级市

三、地理课程涵义

地理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

地理课程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

四、地理课程包含要素

地理课标:研究课标写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评价

地理教材:研究国家教材

地理教学

五、地理课程分类

按课程表现形式分(了解)

按课程实施要求分

必修1:自然地理

必修2:人文地理

选必1:自然地理基础

选必2:区域发展

选必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按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分

跨学科教学:初中不少于10%的课程安排

按课程管理主体分

 

在每个单元开始提出教学问题→问题式教学

[展开全文]
10210252解静 · 01-12 · 1

p2课程=功课+学习全过程

p3 左:夸美纽斯;中:杜威;右:泰勒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提出学校与班级授课制,培养更多受教育者、更多合格的有知识的人。(有效教学:学会、会学、有情趣)

杜威:教育即生活。

↑的学生)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平民教育

泰勒:现代课程之父——评价的本质就是看教学课程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目标。

p4 皮亚杰——建构主义,开展合作学习;布卢姆(泰勒学生);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8个方面强化发展)

p5 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

p6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风格)

 

※p7(课程涵义)课程是所有教学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

 

p8 ①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接受式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的亮点)

②三级课程——按开发主体分——国家课程(有课程标准、国家审查)、地方课程(省教育厅、教育局,有明显地方特色)、校本课程(由学校自主开设,不编写教材)

编写乡土课程的最小单位:县级。

每一位老师要做课程的建设者:开发校本课程。

 

p10 研究课程的基本要素: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国家教材)、教学、评价

(p11了解即可)

p12 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选择性必修教材:

    地理一:自然地理基础

    地理二:区域发展

    地理三: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0%课时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综合人才

[展开全文]
10210235姜珊 · 09-12 · 1

教育标准化 基于标准的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价值诉求

1.政治价值:地理课程标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2.科学价值:地理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心智结构特点,突出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3.社会价值:地理课程标准渗透正确人地观培养,强调学习内容的生活性和实践性。

4.工具价值:地理课程标准通过资源建设、教学及评价建议,指明课程实施的方向与标准。

我国教育的总目标——立德树人

功能:1、确定教学目标2、编写地理教材3、选择教学方法4、评价教学质量

判断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依据: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法、教与学的情趣(价值观)

[展开全文]
10210221 · 01-07 · 0

举例: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模拟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实验法、混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区别:教学方法在上,教学方式为具体的行为细节

地理教学所需要的媒体与教具(地理专用教室):

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成果导向

PBL特征:成果导向、任务驱动性、情境性、有实践性(做中学)、合作性、融合性

 

[展开全文]
10210301丁天 · 12-05 · 0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课程标准是课程评价最重要的依据。

2000年课程改革:标准化运动。

 

评价实践层面问题回答:

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场域:学校;目标与标准确定:课标、学情、教学目标;评价内容:多样;结果呈现:定量分数+定性评语

 

考试的评价工具:试卷

听课的评价工具:观察量表

布卢姆的知识分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

布卢姆的学习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经典测量理论:高考

项目反应理论:PISA

 

促进共同发展:学生、教师(自我)、课程

多元主体交互: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教学评一致性原理

 

评价的目的:肯定优点、提出不足、改进建议

[展开全文]

地理核心素养是在(2017版)中提出

[展开全文]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模拟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实验法、混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展开全文]
10210111王蕊 · 11-21 · 0

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价值观、必备的知识、关键的能力

 

·评价方式

定量评价:考试

定性评价:观察(课堂)学生是否有效参与课堂

评价目的:(1)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学的改进(2)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3)多元智能的评价(4)依据:课程标准(5)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更强调过程性

评价实践层面的问题:

(1)评价主体:多元主体(学生、教师)

(2)评价场域:教学全过程

(3)评价内容:内容丰富多样、具有开放性,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评价结果:定量分数、定性频率

(5)评价工具:

考试:试卷

课堂中:观察量表(听课手册)

·知识的类型:事实性知识 原理(概念性)性知识 (程序性)技能性知识 元认知知识(批判性思维)、自我认识判断地知识

 

新:

1、树立促进学生学习地评价理念

数字分析:经典测量理论(高考)、项目反应理论(全球基于项目的学生测试P3SA)

意义:1、多元主体的交互:学生、教师、课程的共同发展2、地理课程本身的发展(对学校的评价有着重要作用)

多元主体交互:决定性主体:教师;学生;家长

遵循伦理道德:保护评价者的数据隐私

评学教一致性:评价渗透在教学中的全过程,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

教育评价:教育绩效评估:督导性评估

泰勒——描述:目标本位评价模式,描述目标 检验:布鲁姆

“判断”——评估是为了提出不足,改进建议;

建构:共同建构,教学评一致性,评价是为了教学。

[展开全文]

1、1902年引进西方国家办学制度,最早的课程标准

2、中学正式地理课程标准是1923年

3、新世纪以来第一次有课程标准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与西方国家一致)

4、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

5、地理核心素养在2017年版正式提出(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展开全文]

情景教学强调:

一“境”到底

体验式教学强调动手实践

项目式教学强调:任务驱动、成果导向

PBL项目式学习:成果导向性、任务驱动性、情境性、实践性、合作性、融合性

 

[展开全文]

事实性知识

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元认知知识

自我认识判断知识

促进教师、学生、自我、课程本身的发展

保护评价者的隐私

教学设计教学评一致性原理

提出优点、不足和改进建议

[展开全文]

线上线下结合——混合式教学

结合课例——案例教学

大创项目——项目式教学

概念辨析:

“教-学-评”一致性

传输式教学:讲授法、谈话法

接受式学习:听讲

PBL项目式:①成果导向性②任务驱动性③情境性④实践性(做中学)⑤合作性⑥融合性

[展开全文]
10210221 · 01-02 · 0

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新特征

一. 创新提出四大地理核心素养

1.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基本价值观念)、综合思维(基本思想和方法)、区域认知(基本思想和方法)和地理实践力(基本活动经验),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地理学要培养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粮食观,生态观,整体观,差异观

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林崇德):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人文沉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全面发展的人⭐

日本21世纪型能力,美国21世纪技能

二. 新增课程结构与学业质量标准

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是抽象化的总体要求;

2. 地理学业质量水平是以学科核心素养表现水平为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3. “内容要求”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4. “学业要求”解决“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5. “学业质量”将“程度”按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

三. 强调“教—学—评”一体化

1. 教学过程注重基于真实情境解决问题。

(简单熟悉/给定简单/给定复杂/现实情境)情境→深广度(简单分析,借助他人;多个分析,与人合作;解释论证,合作设计;综合分析,独立设计)

探究性学习就是用真实世界的资料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2. 情境水平与行为动词的对应关系

水平1:简单熟悉的情境——简单辨识/辨析;简单分析少数几个要素;借助他人帮助、初步观察、设计简单实验。

水平2:给定简单的地理事象——自主辨识;简单分析多个要素;说明、解释、归纳;与他人合作、深入观察、设计实验等。

水平3:给定复杂的地理事象——分析、说明、解释、筛选资料、论证;与他人合作,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实验和考察方案等。

水平4:现实中的地理环境——综合分析、说明、解释、归纳、评估、评价、提出建议独立设计科学的实验和考察。

四. 更加重视地理实践力培养

1. 地理实践力分为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一部分是上升为情感上的品格,另一部分是在实践中最必不可少的行动能力。

2. 实践活动中应具备由行动能力内化的情感品格,表现为地理野外活动中的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性、勇气与毅力等。

3. 地理实践行动能力包括三个方面: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拓展1:地理教育国际*(2016)

拓展2: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2012)

 

[展开全文]

地理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 相关概念辨析

1. 教学方式: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2. 教学手段: 教学中所运用的媒体与教具

3. 教学方法: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4. 教学模式: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与程序

二. 学习成效金字塔

教的方法永远服务于学的方法

三.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四.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新要求

1. 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

2. 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3. 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4. 积极推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5. 重视问题式教学。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

6. 加强地理实践。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强化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7.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即时性、互动性。

五. 探究式教学方法例举

1. 混合式教学: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1) 混合式教学的理想平台:“教-学-评-研-管”一体化

(2) “双螺旋交互”混合式教学模型

(3) 混合式教学基本流程——课前

(4) 混合式教学基本流程——课堂

(5) 混合式教学基本流程——课后

2. 项目式教学

步骤:提出有现实意义的学习项目→设计项目研究方案→引入知识原理与学习素材→开展项目探究活动→展示项目研究成果→交流与评估项目质量→改进与完善项目成果

⭐成果导向,任务驱动性,情境性,实践性(做中学)

3. 问题解决式教学

步骤: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讨论→解决问题→师生互评

2+3. 项目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的异同点

(1) 不同:

(2) 相同:都属于建构主义学习原理的应用,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4. 小组合作式教学

(1) 合作教学理念

(2) 基本流程:明确合作学习目标与任务→协作建组与角色分配→商定小组合作规则→处理合作中生成的问题→交流评估小组学习成果

(3) 意义:塑造民族精神,培养终身发展的能力

5. 案例式教学: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基本结构:

六. 常见的课外实践活动

1. 地理观察:天文观测、气象观测、测定当地经纬度、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观测、河流水文观测、交通观测等。

2. 野外考察:野外地形考察、土壤和天然植被考察、河湖及海岸考察、地图实习、定向越野等。

3. 教具制作:地形模型、资源模型、雨量器、地球仪、经纬网仪制作等。

4. 地理调查:环境质量调查、社区人口状况调查、家族人口增长和迁移调查、当地外来工的调查、社区民族调查、当地风俗文化调查、当地自然资源利用状况调查、工农业生产情况调查、商品产地调查、自然灾害情况调查等。

5. 宣传展览:地理讲座、地理讲演、地理墙报、地理橱窗等。

[展开全文]

布卢姆提出的四大知识类别: ① 事实性知识;② 概念性知识;③ 程序性知识;④ 元认知知识。

 

1.师生、教学共同发展

2.多元主体:教师、学生、家长

3.伦理道德:激励学生成长,保护学生自尊隐私

 

评估最终目的:优点、不足、建议

[展开全文]
10210431闵睿 · 03-15 · 0

 

第二节 我国地理课程标准的发展史

一、百年地理课程标准与大纲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个课程标准  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在2017版

 

二、改革开放以来标准与大纲的特点

1978-1990年的恢复期:

现代主义思潮下地理教学大纲强调双基培养

·教学大纲框架体例稳中微变

·教学目的强调地理“双基”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

 

1991-2000的寻变期:

科学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教学大纲突出正确人地观培养

·教学大纲框架体例变化明显

·教学目的重视能力与观念培养(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正式提出)

·教学方法在反思中走向多元

 

2001年以来的创新期:

人本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课程标准突出全面素质培养

·教学大纲框架体例全新重构

·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方法以模式创新为主导

[展开全文]
10210211 · 10-14 · 0

为什么命题:诊断教师教的情况,学生学的效果,改进教学

[展开全文]

正式提出地理核心素养:17

2017年版2022年修订(前言部分)

2022年四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现在正在修订高中版

双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三基:加上“基本能力”)

[展开全文]
10210235姜珊 · 09-26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