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取消地理高考
2000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钟启泉—革新派
王策三—保守派
2003年实验版
2005年,江苏省进入实验
上海第一个取消/恢复高考
-1992取消地理高考
2000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钟启泉—革新派
王策三—保守派
2003年实验版
2005年,江苏省进入实验
上海第一个取消/恢复高考
1992 取消地理高考
新课改全称:新一轮基础教育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2000年开始
课程体系:
1、课程理念
2、课程目标(双基目标——三维目标——素养目标)
3、课程内容
4、教学方法(接受式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5、教学过程
6、评价板块
钟王之争 钟启泉(华东师大 革新派 能力比知识重要)王策三(北师大 保守派 知识比能力更重要)
知识——能力(钟王之争)——素养(现在)
教材——学材
初中、高中 从课时看 重视程度下降
新课改逐渐重视
92年取消地理高考
2000年开始新课改(全程: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课程体系六要素: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三维目标→素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接受式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评价反馈
钟王之争:钟启泉(华东师大)革新派
王策山(北师大)保守派
知识与能力之争
实验版课标2003年颁布→2017版→2017版2022修订
教材:狭义上指教科书;广义指教师教学的材料 向学生主导转变
课时总体上变少
2000年开始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
①课程理念
②课程目标(双基→三维目标→素养目标)
③课程内容
④教学方法(接收式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⑤教学过程
⑥评价反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03年实验版,地理课程标准
2017年,高中新课标颁布,确立学科核心素养
总体来说课时减少,18年以后较为稳定
1992年取消地理高考
第七页 重点 2000年发布《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课程体系
钟启泉(华东师范):能力比知识重要和王策三
2003年实验版 普高+地理课标准
课时变化:在减少,18年至今很稳定(重视程度在下降
二、改革开放以来地理课课程发展
(1)恢复高考后振兴时期:1978-1992(考察记忆力,记忆的知识,背诵
(2)取消地理高考回落时期:1993-2000(没有高考,学科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同时引起地理学本身的反思
(3)新课改(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创新时期:2001年
三、新课改
2000年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改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改革六大目标,形成课程结构体系:
教材——教科书——学材
钟王之争:钟启泉(革新派,新课改绿皮书主编)能力比知识重要
王策三(保守派)知识比能力重要
从知识立意走向能力立意再走向素养立意
未形成我国的教育理论(体系),重任:尽快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
四、深化高考综合改革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斯宾塞之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科学的,理解的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斯宾塞:什么样的知识最重要 (科学的)
知识是载体
重点:
1.使学生最直观认识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是直接阅读
2.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3.
读目标,找出关键词
演变历史、
重视学习目标:阅读目标
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科学的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请同学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找关键词。
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融合在知识目标里
阅读目标,找出关键词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科学的,理解的
四季之美
课时总体减少
2.如何做好地理老师?
学习、研究、时间
项目式教学,源自杜威的《课程及活动》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课程及经验,现代评价之父,“评估的本质就是看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目标的过程”
自主建构的过程:情景,协作,绘画,意义建构
学科育人→实践育人→综合育人
教育目标的六个水平层级: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001年改进:布卢姆新目标层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加德纳八大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
接受式学习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