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该课程属于 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3.2 地理课程理念的建构

一、地理课程理念的变化

1.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

①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②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③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2.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①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②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③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④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⑤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3.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

①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② 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③ 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④ 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二、地理课程理念的构建

三、如何理解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① 地理知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②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不仅包括学生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也包括学生通过媒体渠道获取的地理信息。

③ 掌握生活中常用的地理技能,提高生活的质量与生存的能力。

“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是生活体验与地理科学的有机整合:

①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与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② 利用地理原理阐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

③ 利用探究活动训练生活需要的地理技能

用真实世界的资料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四、如何理解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① 学习必备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区域认知

② 掌握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③ 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 为未来生存而学习——学会倾听、质疑、阅读、思考、讨论、表达、尊重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融合应用。

② 对话讨论、参与体验、演讲辩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演示实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有机结合。

[展开全文]

3.2 地理课程理念的建构

一、地理课程理念的变化

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

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③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2、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①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②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③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④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⑤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3、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

①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②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③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④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二、地理课程理念的构建

·探究活动任务单

活动1(想一想)→活动2(说一说)→活动3(议一议)

三、如何理解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①地理知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②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不仅包括学生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也包括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渠道获取的地理信息。

③掌握生活中常用的地理技能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与生存的能力。

“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是生活体验与地理科学的有机整合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与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2)利用地理原理阐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

3)利用探究活动训练生活需要的地理技能

4)用真实世界的资料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四、如何理解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①学习必备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区域认知

②掌握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③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④为未来生存而学习——学会倾听、质疑、阅读、思考、讨论、表达、尊重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融合应用。

②对话讨论、参与体验、演讲辩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演示实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有机结合。

[展开全文]

3.2地理课程理念的构建
一、地理课程理念的变化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结合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二、地理课程理念的建构
探究活动任务单
三、如何理解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知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不仅包括学生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与地理
现象,如天气变化、日月星辰的运动、山川分布、工农业布局
特征、城市变化等,也包括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
渠道获取的地理信息,如汶川地震、重大建设工程、区域冲突、
地理景观介绍等。
•生活中常用的地理技能主要包括正确使用地图、野外观察与
调查、判断方向、天气预测、灾害自救与救助、简要评价环境
质量等,掌握这些技能就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与生存的能力。
“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是生活体验与地理科学的有机整合
•利用生活中的事例与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地理原理阐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
•利用探究活动训练生活需要的地理技能
•用真实世界的资料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四、如何理解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学习必备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区域认知)、掌握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行程正确的人地观念(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为未来生存而学习(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尊重)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融合应用。
•对话讨论、参与体验、演讲辩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演示实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有机结合。

[展开全文]

一.地理课程目标的发展:

  • 双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二.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 行为主体
  • 行为动词
  • 行为内容
  • 行为条件
  • 行为标准

三、理论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观点: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与课程实施的归宿
  • 布卢姆认知目标二维分类(认知过程维度、知识维度)

四、辨析目标的相关概念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地理课程目标→地理教育目标

地理课课程目标是指地理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基本准则,是通过地理课程实施期望学生所达到的地理素养。

地理教学目标是用以检测地理教与学效果的衡量标准,是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活动所提出的要求。

五、地理课程目标的发展

①双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③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①教学目标:教师能力、学生认知基础、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②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内容+行为条件+行为标准

③行为主体,指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常被隐去。

④行为动词,对学习者提出“做什么”的要求,明确了学习方式。

 

[展开全文]

如何理解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 学习必备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 掌握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 形成争取的人地观念;

 

[展开全文]

区域性:澳大利亚的特点,从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区域考虑。分开考虑三个自然条件时,也是从不同区域分开分析的。

综合性: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利用图层叠加法综合考虑三个自然条件。理想和实际牧羊带的对比时,说到还有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没有考虑到。

人地协调:牧羊与自然环境,因地制宜。

实践力:设计和规划,规划牧场在哪里体现实践力。绘图,图层叠加。

不足:地形、气候、水源之间的关联性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展开全文]

1.知识目标重点在于理解地理课程性质;

能力目标在与要求我们如何做;

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能力目标。

2.重点:理解地科课程的性质

3.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地理学的性质有什么区别

4.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这是课程标准的全称。
  •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区域性:初中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

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不等于实践力)

  • 高中课标(实验版):综合性(增加了人文要素、兼有自然与人文)区域性(从各要素去理解课标的变化)、有时间变化与空间规律的探索。
  • (2017年版):性质: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怎么样培养、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

5.比较三个课程标准:
2003年版课程标注中的课程性质与地理学性质一致;发展到2011年版课程标准增加了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体现地理课程性质与地理学性质不完全相同);再到2017年版与前面两个版本发生巨大变化,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与科学并不相同,其应将育人的目标作为重点。

6.今年教资考试,参考13年;工作后,参考17年

7.社区范围的地理教学:注重其生活化,将社区生活资料作情景教学。

[展开全文]

2017版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内容发生较大改变,说明了地理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比较三个课程标准:
2003年版课程标注中的课程性质与地理学性质一致;发展到2011年版课程标准增加了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体现地理课程性质与地理学性质不完全相同);再到2017年版与前面两个版本发生巨大变化。

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与科学并不相同,其应将育人的目标作为重点,根本性转变就在于将育人目标作为地理课程性质。

( 社区范围的地理教学:注重其生活化,将社区生活资料作情景教学。)

 

 

[展开全文]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这是课程标准的全称。

2.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区域性:初中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

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不等于实践力)

3.高中课标(实验版):综合性(增加了人文要素、兼有自然与人文)区域性(从各要素去理解课标的变化)、有时间变化与空间规律的探索。

(2017年版):性质: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怎么样培养、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从育人目标来制定课程标准

实验版地理课程性质更接近地理学性质、除了培养地理学科性质还需要贴近生活。

[展开全文]

3.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地理学的性质有什么区别

4.这种变化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展开全文]

知识目标重点在于理解地理课程性质

能力目标在与要求我们如何做

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能力目标

[展开全文]

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地理学被广泛应用与处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学科魅力

田园气息——实践力

关心全球发展

包容性

成功的快乐——地理思维

[展开全文]

1、学科魅力:地理课堂应当体现地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通向社会科学桥梁的重要作用,强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从地理学的视角处理科学与社会问题,特别是目前大家都在关注的全球变暖、生态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区域一体化等前沿问题,体现地理学科的魅力,体现地理学的多元性,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2、走出书本:提供前沿的、真实的、大量的案例材料,结合老师与学生的经历,将真实世界与地理知识相结合,改变枯燥的讲授知识点的教学方式,走出书本,综合运用各种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探索地理的奥秘。高中时有一节印象深刻的地理课,老师以“瓜达尔港”为主题讲解一带一路、区位条件、气候地形,紧密结合时事,既能调动我们的积极性,也让讲课过程更加生动精彩,最后再走回课本,通过实例分析回归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效果极佳。

3、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学习,更应该走进广阔的天地,探索一切的地理元素。这一点我特别认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地理作为一门非常强调实践与调查的学科,在中学阶段几乎没有机会走进自然,走到河边,感受河流的侵蚀作用;走进农田,感受什么样的农业条件决定了栽种什么样的作物;走进大山,感受什么是石灰岩,什么是花岗岩......虽然很难做到每个知识点都能够真正地去实践、体验,但是我心目中的地理课堂应是如此,没有空间的局限,知行合一,方能最大程度地将知识融汇贯通,而不是死记硬背。

4、心怀天下:地理学的学科特点意味着学习地理必然要包罗万象,作为地球公民所应具备的保护环境、爱护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观念都应该在地理课堂得到体现,开拓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而是顺应全球化的潮流,放眼世界。

 

[展开全文]

地理课堂应美好而和谐

①散发学科魅力: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地理学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科与社会问题,所以,应通过各种媒体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真实的、前沿的案例材料。

②散发田园气息:“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③关心着全球的发展:地理课堂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在政治、社会、伦理、审美和环境教育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蕴含着包容的智慧:能够实现“心灵约会”,有欣赏与赞美、平等与民主。

⑤洋溢着成功的快乐: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师生共同进步。

[展开全文]

我心中理想的地理课堂

散发学科的魅力:丰富多彩

散发田园的气息:知行合一

关心全球的发展:责任观念

蕴含包容的智慧:心灵约会

洋溢成功的快乐:思维能力

 

 

[展开全文]

一、地理课程的性质:

  1.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
  2.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版:综合性、地域性(区域性)
  3.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具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如何理解区域性:

重视使用地图,培养地域空间感知能力;

突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本质联系,提升区域特征的把握能力;

重视综合思维训练,形成区域分析方法论;

  • 从研究对象来看,地理学研究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
  • 从研究领域来看,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科学体系交叉的产物,涵盖大气、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生物、生态、能源、人口、经济等诸多学科;
[展开全文]

1、美好和谐的地理课堂散发着学科的魅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地理课堂上学生应该要体会到这门学科的丰富多彩与情趣,老师应该给学生们提供大量、真实、前沿的案例材料,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能与现实世界接轨。

2、美好和谐的地理课堂散发着田园的气息;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我们应该将”知”渗透于“行”的过程中,深入地理环境的实践地调查,地理课堂应该是换阔的大课堂,通过“田野调查”让学生在真是的环境中认识、体验地理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美好和谐的地理课堂关心着全球的发展;

地理课堂不只是教给学生必须的地理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理想中的地理课堂应该具有多元的视角,在政治、社会、伦理、审美和环境教育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美好和谐的地理课堂蕴含着包容的智慧。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心灵与心灵约会的关系,教师的职责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励思考,学生应该是敢问、敢答、敢辩论、善问、善答、善辨论的。

5、美好和谐的地理课堂洋溢着成功的快乐。

对成功的渴望是生命健康成长的内驱力,这里的成功是指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指师生共同的进步。地理课堂学习的重心应该是一个个激发学生探究的真问题
[展开全文]

地理课程的性质:逐渐发展

2017版课标定义为: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区域性的理解

综合性的理解

 

[展开全文]

1、美好和谐的地理课堂散发着学科的魅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地理课堂上学生应该要体会到这门学科的丰富多彩与情趣,老师应该给学生们提供大量、真实、前沿的案例材料,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能与现实世界接轨。

2、美好和谐的地理课堂散发着田园的气息;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我们应该将”知”渗透于“行”的过程中,深入地理环境的实践地调查,地理课堂应该是换阔的大课堂,通过“田野调查”让学生在真是的环境中认识、体验地理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美好和谐的地理课堂关心着全球的发展;

地理课堂不只是教给学生必须的地理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理想中的地理课堂应该具有多元的视角,在政治、社会、伦理、审美和环境教育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美好和谐的地理课堂蕴含着包容的智慧。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心灵与心灵约会的关系,教师的职责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励思考,学生应该是敢问、敢答、敢辩论、善问、善答、善辨论的。

5、美好和谐的地理课堂洋溢着成功的快乐。

对成功的渴望是生命健康成长的内驱力,这里的成功是指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指师生共同的进步。地理课堂学习的重心应该是一个个激发学生探究的真问题。

[展开全文]
isCourseTeacher=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teachers

课程设计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characteristic

课程特色

讨论(16)
图文 / 游戏(22)
文档(26)
下载资料(7)
PPT(25)
考试(7)
音频(1)
视频(11)
作业(1)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newestStudents
widget.renderType=include
widget.uri=course/widgets/student-activity.html.tw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