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该课程属于 南京师大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二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一、新中国成立后地理课程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恢复发展时期(1977~2000),改革发展时期(2001~至今)。

二、分别有以下特点:

1、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 1949-1956 )

(1)课程体系仿照前苏联设置

(2)课程开设年限较长,课时较多

(3)当时地理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地理教学中的错误思想进行             批判,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及劳动观点的教育
2、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 1957-1976 )

(1)地理课程被大量缩减

(2)开展地理教学改革实验,提倡理论结合实际,结合课本开展“现场教学”,形式多样

(3)地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政治,与生产相结合,结果在实施过程中走偏,导致降低了地理课的科学性

(4)1966~1976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地理基础教育受到严重创伤

3、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 1977-2000 )

(1)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

   a、我国地理教育步入了恢复振兴时期,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地理教育教学的恢复与研究工作中,取得了许多突破和成果

   b、众多期刊纷纷创刊或复刊,为传播地理教育思想、交流地理教育经验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2)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地理教育受到了巨大冲击,出现了建国以后的第二个低谷时期。

4、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1)“高速”和“创新”是这一阶段主要特点

(2)“立德树人”将成为地理教育的根本内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将成为今后地理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3)此阶段地理课程改革的宗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地理新课程体系;改变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面向生活,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突出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展开全文]

一、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

  从1949年建国之初到1956年教育部颁布《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是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造探索时期。“改造旧课程”和“探索新课程”是这一阶段地理教育改革重要任务。

  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引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前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此后,全国教育界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前期“改造旧课程”为“破旧”阶段,由于建国初地理课程设置和地理教材基本沿袭旧时期,因此运用苏联先进的地理科学观点进行批判,中学地理教育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大为提高。后期“探索新课程”
为“立新”阶段,表现为全面而深入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在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改革、地理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
  总体看,改造探索时期的地理基础教育呈现几个特点:一是课程体系仿照前苏联设置。初中开设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开在中国地理之前,且以自然地理为主,高中开设中、外经济地理,知识难度偏高。二是课程开设年限较长,课时较多,如1953-1956年期
间,高小和中学地理课程连续开设7年,各学年每周合计达16课时,是我国普通中小学地理学习年限较长、课时较多的时期之一。人们称之为建国后中学地理教育的“黄金时代”。三是当时地理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地理教学中的错误思想进行批判,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及劳动观点的教育。

[展开全文]

国外地理教育发展300多年,我国只发展k,因此国外的基础地理学教育部分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地理与天文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都有着联系。地理学在美国也是先被忽视后被重视,与地理学在中国的待遇类似

六大要素1、空间术语中的世界。2、地区与区域。3、自然系统。4、人类系统。5、环境与社会。6、地理学的用途。

各国地理教育都在不断发展不断改革。地理教育课程标准随着时代不断进步。

[展开全文]

建国七十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

1、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

2、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

3、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

4、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

这四个阶段可以明显看出,地理教学的改革发展与经济政治脱不了干系。随着国家越来越强大,地理教育的改革也越来越科学。教育归根到底是为社会,为当权者服务的工具。

改革成就

1、地理教育理念从死记硬背到强化双基(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2、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3、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4、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5、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未来发展

1、立足地理教育的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2、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3、立足现代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VR技术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

4、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5、立足学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与成就中的5相对应)

[展开全文]

恢复期:现代主义思潮下地理教学大纲强调双基培养

教学大纲框架体例稳中微变

教学目的强调地理“双基”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

寻变期:科学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教学大纲突出正确人地观培养

教学大纲框架体力变化明显

教学目的重视能力与观念培养(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正式提出)

教学方法在反思中走向多元

创新期:人本主义理论主导下地理课程标准突出全面素质培养

教学大纲框架体例全新重构

从三维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方法以模式创新为主导

[展开全文]

一、世界地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1.古代地理教育的萌发近代地理教育的产生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

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的改革浪潮。

2.新时代的地理课程改革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地理课程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地理教育的核心思想

地理课程目标更加重视能力培养

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础结构

地理课程实施强调探究式学习

地理教学手段重视现代化媒体运用

 

二、部分国家的地理课程设置

1.美国

美国实行地方分权制,因此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主要不在联邦政府,而由各州负责。

2.日本

日本对中学地理教育一直比较重视。日本的课程目标注重态度、能力等多维目标达成,注重过程、方法与能力培养,注重现实感与爱国心培养;课程内容更多体现生活气息、突出实践运用,重视知识练习、注重综合性学习。

3.英国

英国是西方国家中重视中学地理教育的典型,其地理课程设置的连续性为其他国家少见。

4.德国

德国作为传统教育强国,地理教育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其教育实行各州自治,采取州、专区、市或县的三级管理体制。

5.法国

法国对地理教育十分重视,其地理课程将传统的区域地理内容与传统的系统地理有机结合。

6.俄罗斯

俄罗斯的地理课程体现了对原苏联课程设置的继承性,同时也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改革。

[展开全文]

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70年:行动、成就与展望

一、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行动路径

①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年):“改造旧课程”和“探索新课程”是这一阶段地理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破旧与立新)

②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年):前十年的“削弱阶段”与后十年的“停滞阶段”。

③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年):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

④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进行了以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标志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速“与”创新“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二、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①地理教育理念由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②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③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④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⑤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三、对地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①立足地理教育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②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③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④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⑤立足学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

[展开全文]

1.3国内外地理教育的发展概况

1.3.1世界地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1.3.1.1古代地理教育的萌发

原始的地理教育由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所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代代传递而成。

1.3.1.2近代地理教育的产生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率先主张,其著作《大教学论》中阐明了地理作为独立学科学习的必要性,其亲自编写的《世界图解》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地理教科书。

学校地理教育源于西欧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地理大发现。

1.3.1.3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两次改革浪潮:

(1)20世纪60年代:科学技术发展更新了地理教育手段;教育学、心理学推动地理教育发展。

(2)20世纪90年代:地理课程改革。

该时期地理课程改革特点:

1)地理课程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具体表现:成为必修课、课程设置多样化、开课年限长、课时较多)

2)可持续发展成为地理教育的核心思想。

3)地理课程更加重视能力培养。发达国家均提出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目标。

4)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

5)地理课程实施强调探究式学习。强调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项目研究、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

6)地理教学手段重视现代化媒体运用。

1.3.2部分国家的地理课程设置

1.3.2.1美国地理课程设置

《美国2000年教育计划》将地理列为中学五门核心课程之一。

美国地理课程在初中为必修(初一、初二),在高中为选修。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

[展开全文]

1.3国外地理教育的发展概况

1.3.1世界地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1.3.1.1古代地理教育的萌发

在古代,地理知识是渗透在其他学科知识中的

1.3.1.2近代地理教育的产生

到了近代,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单独再中小学设置课程,是17世纪中叶杰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主张

1.3.1.3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

现代中学地理课程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次大的改革浪潮

新时代的地理课程改革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1.地理课程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2.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地理教育的核心思想

3.地理课程目标更加重视能力培养

4.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础结构

5.地理课程实施强调探究式学习

6.地理教学手段重视现代化媒体运用

1.3.2部分国家的地理课程设置

1.3.2.1美国地理课程设置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中学课程设置要求。

1.3.2.2日本地理课程设置

《学习指导要领》是日本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约束力。

1.3.2.3英国地理课程设置

英国是西方国际中重视中学地理教育的典型,其地理课程设置的连续性为其他国家少见。

1.3.2.4德国地理课程设置

德国作为传统教育 强国,地理教育再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德国教育实行各州自治,采取州、专区、市或县的三级管理体制。地理课程地位较高。

1.3.2.5法国地理课程设置

法国中央设国民教育部,负责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法国对地理教育十分重视。

1.3.2.6俄罗斯地理课程设置

俄罗斯对地理教育比较重视。

[展开全文]

1.课程与地理课程的涵义分别指什么?

课程所有教学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课程即教材(《大教学论》),课程即活动(《民主与教育》),课程即经验(《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地理课程包含的要素:地理课标、地理教材、地理教学、地理教学评价等。

 

2.地理课程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①按课程表现形式分:显性地理课程、隐形地理课程

②按课程实施要求分:必修地理课程、选择性必修地理课程、选修地理课程

③按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分:分科地理课程、综合地理课程

④按课程管理主体分: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地理课程

 

3.我国地理课程设置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

我国古代学校中没有专门设置的地理课程,地理知识的传授多分散在《四书》《五经》《尚书·禹贡》等书籍的学习之中。19世纪我国沿海城市的一些新式学校中开始有了地理课程,但中小学各年级正式设置地理课程是始于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之后。90多年来,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一)清末阶段(19041912年)

1904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兴办学校,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最早制订的、在全国范围中小学普遍施行的含有地理学科的课程方案。当时中学学制5年,一、二年级安排地理概论、亚洲总论、中国地理等内容,三、四年级开设外国地理,五年级开设地文学。教学时数,除了二年级每周3学时外,其余年级都是每周 2学时,总时数为每周 11学时。1909年后中学分文、实(理)两科,文科在一、二年级开设中国地理,每周3学时,三、四、五年级开设外国地理,每周2学时,总时数为每周12学时;实科一、二、三年级开设中国地理,四、五年级开设外国地理,每周均为1学时,总时数为每周5学时。

在这一阶段,地理课程的内容主要叙述中外各国的疆域、山川、城市、交通、物产等,课本的编写具有地理志、地方志的特点。

(二)辛亥革命后至新中国建立前阶段(19121949年)

在这个阶段的前期,地理课程变动较多,开设的课程主要为中国地理和外国地理,也曾在高年级开设过自然及人文地理概论;总时数也有变动,每周有8学时、6学时、9学时不等,并且也不是所有年级都开设地理课程。后期(1932年以后)则是历史上开设地理课学时较多的时期之一,总时数达12学时,在初中和高中总共6个学年中,全部开设地理课程,每周均为2学时。课程内容,无论是初中、高中甚至小学,基本上都是循环重复,从本国地理到外国地理,区别仅是内容的繁简。

这一阶段地理课本的编写质量有了提高,打破了过去地方志式的框框,并吸收了当时地理科学研究的一些成果。但课本中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如地理环境决定论、优秀种族论等等。

(三)新中国建立以后至“文化大革命”阶段(19491976年)

这一阶段地理课程变动较大,整个学校地理教育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由兴旺趋于萎缩的过程。解放初期,地理课程的体系基本上按照解放前的旧体系,但在内容上,删除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等观点,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1953年至1957年期间,主要参照苏联模式,课程体系由自然地理到经济地理、由世界地理到中国地理,地理课时数总共达每周12学时,也是历史上开设地理课学时较多的时期之一,在内容上相对比较系统、完整,但结合我国实际尚不够。从1958年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地理课程基本上属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削减的时期。这一时期地理课学时数削减幅度很大,从1957年每周的12学时,削减到1958年的8学时、19591962年的5学时,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一段时间全国大多数中学都停开地理课,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普遍下降。

(四)“文化大革命”以后阶段(1976年~现在)

“文化大革命”以后,地理教育处于振兴阶段,地理课程逐步得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学地理课程设置概况一览表(括号内为学时数)到恢复,学时也由少到多,逐步得到增加。不仅在小学,而且在高中一年级(或高中二年级),以及高中三年级的文科班也开设了地理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初中阶段开设区域地理(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高中阶段基本上讲授系统地理。在指导思想上,逐步明确了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地理教学内容的核心论题。在地理课本的编写上,由以往“偏重提供事实材料”向“事实与原理相结合”方向转变,区域地理内容的组织由条述法向特征法转变,课本的表述方法也由以往的文字表述为主向图文并茂方向转变。

在这一阶段,我国各地虽曾编写过一些不同版本的地理课本(包括各地的乡土地理课本),但在大部分时期主要还是采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国通用的统编教材。从1993年秋季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多种不同版本的地理课本,这标志着我国的地理教材已由“一纲一本”(全国一个大纲,一种课本)走向“一纲多本”(一个大纲,多种课本)和“多纲多本”(不同的大纲,多种课本)的改革时期。

 

4.我国当前的地理课程改革有什么新特点?

①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内容从扁平化走向立体化。

②地理教育理念从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养。

③地理教学方法从讲授法为主导转向启发式为主导。

④地理教科书由“国定制”“一纲一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

⑤教学评价从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促进成长的发展性评价。

 

5.我认为研究地理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有何意义?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展开全文]

1.3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70年:行动、成就与展望

一、建国70年以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行动路径

1.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29-1956)“改造旧课程”和“探索新课程”是这一阶段地理教育改革重要任务。建国后中学地理教育的“黄金时代”。

2.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前十年的“削弱时期”和后十年的“停滞阶段”,建国以来我国地理基础教育发展史上的低谷时期。

3.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两大特征: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以及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

4.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是课程标准的颁布,“高速”和“创新”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二、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1.地理教育理念由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2.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3.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4.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5.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三、对地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1.立足地理教育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2.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3.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4.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5.立足学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

 

 

[展开全文]

1.2我国地理课程的设置与演变

一、1949以来地理课程发展简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年)→探索教育改革时期(1958-1965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恢复与发展时期(1977-2001年)→新课程改革时期(2001-2018年)

二、改革开放以来地理课程的发展

振兴时期(1978-1992年):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反正→回落时期(1993-2000年):取消地理高考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创新时期(2001年-现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育的深化发展

三、基础教育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①改革时间

Ⅰ2000年正式启动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研制

Ⅱ2001年初中地理新课标试点实验(38个点)

Ⅲ2012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正式版实施

Ⅳ2017年12月,高中新课标颁布、确立学科核心素养

Ⅴ2018年,新课标在部分省份实施

②改革地区

Ⅰ2004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开始实验实施高中新课程

Ⅱ2005年,江苏省进行实验

Ⅲ2012年,广西收官之实施

③改革目标

Ⅰ教学理念:由教师立场的知识传导→学生立场的能力养成

Ⅱ教学目标:由掌握知识与培养爱国精神为主→提升地理科学素养与强化可持续发展观为主

Ⅲ课程内容:由以区域特征描述为核心→以人地协调观为核心

Ⅳ教学方式:由传授式为主导→探究式为主导

Ⅴ教学评价:由测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四、深化高考综合改革

①改革时间及地区

2017年,浙、沪率先实行新高考→2020年,京、津、鲁、琼新高考→2021年,冀、辽、苏、闽、鄂、湘、粤、渝加入新高考队伍

②具体变化

Ⅰ考试科目组合为“3+2+1”:“3”为语数外,“1”为物理、历史之一,“2”为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之二

Ⅱ招生依据: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Ⅲ赋分规定:考生的合格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后,转换时赋分起点为30分,满分为100分

Ⅳ划定等级: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划定A、B、C、D、E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Ⅴ计算等级分:将A至E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按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段

 

 

 

[展开全文]

1.1课程与地理课程的涵义及分类

一、课程的涵义

①起源

中华之源:功课及其进程

西方之源:currere----跑道

②不同教育家对课程的理解

Ⅰ课程即教材

夸美纽斯(捷克,1592-1670)《大教学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

Ⅱ课程即活动

杜威(美国,1859-1952)《民主与教育》实用主义与平民主义;教育即生活

Ⅲ课程即经验

泰勒(美国,1902-1994)《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目标→选择→组织→评价

③其他相关教育学家

Ⅰ皮亚杰(瑞士,1896-1980)《建构主义》: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Ⅱ布卢姆(美国,1913-1999)《教育目标分类学》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Ⅲ加德纳(美国,1943年生)《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IQ、EQ)

④泰勒原理

“现代课程之父”开创现代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确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和综合学习经验、课程内容→评价结果→确定目标

⑤历史故事----凯洛夫教学模式

⑥课程是所有教学可也及其进程的总和

二、课程的类型

主要类型:

①按内容分:分科课程,活动课程

②按重要性分:核心课程,外围课程

③按开发主体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④按课程功能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研究性课程

三、地理课程的涵义

①地理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②地理课程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

③地理课程包含的要素:地理课标,地理教材,地理教学,地理教学评价

四、地理课程的分类

①按课程表现形式分:显性地理课程(正式性、直接性)、隐形地理课程(非强制性、易接受性)

②按课程实施要求分:必修地理课程(共同性、强制性)、选择性必修地理课程(有条件地选择)、选修地理课程(选择性、多样性)

③按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分:分科地理课程(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综合地理课程(知识的综合性)

④按课程管理主体分:国家地理课程(强制性、统一性)、地方地理课程(地方性、实用性)、校本地理课程(灵活性、特色化)

 

 

 

[展开全文]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理教育改革可大致分为以下过程

  1. 振兴时期: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1978-1992年)      地理教育改革侧重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恢复重建工作。
  2. 回落时期:取消地理高考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1993-2000年)     地理教育界对自身学科的地位、功能与地理课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地理重新回到高考行列,这期间,尝试在高中学段设立必修课程与限制性选修课程,要求改变地理知识繁、难、偏、旧的问题,将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立作为核心培养目标。
  3. 创新时期: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育的深化发展(2001-现在)   中学地理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与全面发展的阶段,地理课程标准、课程设置、教科书、地理教学及其评价等和前期相比都有较大的发展与突破。从地理教学大纲到地理课程标准的转变,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2)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1. 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内容从扁平化走向立体化
  2. 地理教育理念从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养
  3. 地理教学方法从讲授法为主导转向启发式为主导
  4. 地理教科书由“国定制”“一纲一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
  5. 教学评价从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促进成长的发展性评价

(3)当前地理课程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如何加强对地理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加强地理学实践力的教育,促进学生各素养的协调与全面发展;
  2. 如何重构地理考试评价制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进行检测;
  3. 如何探索线上与线下融合式教学。
[展开全文]

1.课程

①课程即教材

夸美纽斯 班级授课制 有效教学

②课程即活动

杜威 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小先生制度)

③课程即经验

泰勒 有系统化的规划

目标 选择 组织 评价

皮亚杰 建构主义

创设情境-小组协作-交流会话-意义建构

布卢姆 教育目标分类

不同目标达到要求

低阶:

1.识记 2.领会 3.运用

高阶:

4.分析 5.综合 6.评价

*创造

加德纳 八大智能理论(空间智能)

凯洛夫教学模式

准备上课(2min)-复习旧知(10min)-讲授新知(25min)-巩固新知(5min)-布置作业(3min) (要做到讲练结合,教学和评价相适应)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要有一定的规则与流程,但要创造性得去运用

地理课程:

地理课标 地理教材

地理教学评价 地理教学
课程是所有教学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

中国:所要学习的功课

西方:currere——跑道 强调其实施的过程

 

[展开全文]

1.3 国外地理教育的发展概况

1.3.1 世界地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①古代地理教育的萌发

②近代地理教育的产生

③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

       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的改革浪潮。

       新时代的地理课程改革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1)地理课程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2)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地理教育的核心思想

3)地理课程目标更加重视能力培养

4)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础结构

5)地理课程实施强调探究式学习

6)地理教学手段重视现代化媒体运用

1.3.2 部分国家的地理课程设置

①美国地理课程设置

       美国实行地方分权制,因此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主要不在联邦政府,而由各州负责。

②日本地理课程设置

       日本对中学地理教育一直比较重视。日本的课程目标注重态度、能力等多维目标达成,注重过程、方法与能力培养,注重现实感与爱国心培养;课程内容更多体现生活气息、突出实践运用,重视知识练习、注重综合性学习。

③英国地理课程设置

       英国是西方国家中重视中学地理教育的典型,其地理课程设置的连续性为其他国家少见。

④德国地理课程设置

       德国作为传统教育强国,地理教育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其教育实行各州自治,采取州、专区、市或县的三级管理体制。

⑤法国地理课程设置

      法国对地理教育十分重视,其地理课程将传统的区域地理内容与传统的系统地理有机结合。

⑥俄罗斯地理课程设置

       俄罗斯的地理课程体现了对原苏联课程设置的继承性,同时也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改革。

[展开全文]

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70年:行动、成就与展望

一、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行动路径

①师法苏联的改造探索时期(1949-1956年):“改造旧课程”和“探索新课程”是这一阶段地理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破旧与立新)

特点:

1)课程体系仿照前苏联设置

2)课程开设年限较长,课时较多

3)地理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地理教学中的错误思想进行批判,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及劳动观点的教育。

②遭受重创的削弱萎缩时期(1957-1976年):前十年的“削弱阶段”与后十年的“停滞阶段”。

特点:

1)地理课程被大量削减

2)各地纷纷开展地理教学改革实验,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开展“现场教学”,形式多样。

3)地理教学内容终点突出政治与生产相结合,结果在实施过程中方向走偏,降低了地理课的科学性。

③跌宕起伏的恢复振兴时期(1977-2000年):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重建与1993年后地理高考取消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

④开拓创新的改革深化时期(2001-至今):进行了以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标志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速“与”创新“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二、建国70年来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

①地理教育理念由强化“双基”转向核心素养培育

②地理教学方法由师本的讲授式转向生本的探究式

③地理教科书编制由关注事实性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④地理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测试性评价转向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⑤地理教育科研由单一的扁平化研究转向系统的立体化研究

三、对地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①立足地理教育本质提升学科价值认同感

②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③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④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评价方式

⑤立足学历研究提升地理教育科研水平

[展开全文]

1.2 我国地理课程的设置与演变

一、1949年以来地理课程发展简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年)→探索教育改革时期(1958-1965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恢复与发展时期(1977-2001年)→新课程改革时期(2001-2018年)

二、改革开放以来地理课程的发展

1、振兴时期(1978-1992年):恢复高考后地理教育的拨乱反正

2、回落时期(1993-2000年):取消地理高考引发的学科价值反思

3、创新时期(2001年-现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育的深化发展

三、基础教育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1、课改过程

①2000年正式启动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研制

②2001年初中地理新课标试点实验(38个点)

③2012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正式版实施

④2017年12月,高中新课标颁布、确立学科核心素养

⑤2018年,新课标在部分省份实施

2、课改地区

①2004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开始实验实施高中新课程

②2005年,江苏省进行实验

③2012年,广西收官之实施

3、课改目标

①教学理念:由教师立场的知识传导转变为学生立场的能力养成

②教学目标:由掌握知识与培养爱国精神为主转为提升地理科学素养与强化可持续发展观为主

③课程内容:由以区域特征描述为核心转变为以人地协调观为核心

④教学方式:由传授式为主导转变为探究式为主导

⑤教学评价:由测试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

四、深化高考综合改革

1、改革地区

①2017年,浙、沪率先实行新高考

②2020年,京、津、鲁、琼新高考

③2021年,冀、辽、苏、闽、鄂、湘、粤、渝加入新高考队伍

2、改革内容

①考试科目组合为“3+2+1”:“3”为语数外,“1”为物理、历史之一,“2”为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之二

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3、转换标准

①考生的合格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后,转换时赋分起点为30分,满分为100分

②等级划定与等级分计算:

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划定,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划分如下:

A(15%):100~86分

B(35%):85~71分

C(35%):70~56分

D(13%):55~41分

E(2%):40~30分

 

[展开全文]

1.1 课程与地理课程的涵义及分类

一、课程的涵义

1、课程的起源:

①中华之源:功课及其进程

②西方之源:currere—跑道 

③教师通过不同的课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2、课程的涵义

①课程即教材-《大教学论》-夸美纽斯

②课程即活动-《民主与教育》

③课程即经验-《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3、相关人物理论

①皮亚杰-《建构主义》-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②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③加德纳-《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

④泰勒(现代课程之父,开创现代课程评价)-泰勒原理-课程实施过程为:确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和综合学习经验、课程内容→评价结果(看目标是否实现)。然后可以根据这些评价再对原有目标进行修正或确定新的目标,重复选择、学习和评价的过程。

⑤凯洛夫教学模式

课程所有教学业及其进程的总和。

二、课程的类型

主要类型有四种:

①按内容分:分科课程,活动课程

②按重要性分:核心课程、外围课程

③按开发主体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④按课程功能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

三、地理课程的涵义

1、地理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2、地理课程地理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

3、地理课程包含的要素:地理课标、地理教材、地理教学、地理教学评价

四、地理课程的分类

1、按课程表现形式分:显性地理课程(正式、直接)、隐形地理课程(非强制、易接受)

2、按课程实施要求分:必修地理课程(共同、强制)、选择性必修地理课程(有条件地选择)、选修地理课程(选择性、多样性)

3、按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分:分科地理课程(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综合地理课程(知识的综合性)

4、按课程管理主体分:国家地理课程(强制、统一)、地方地理课程(地方、实用)、校本地理课程(灵活、特色化)

[展开全文]

1.3.1 世界地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1.3.1.1 古代地理教育的萌发

在古代,地理知识渗透在其他学科知识之中。积累下来代代相传。

1.3.1.2 近代地理教育的产生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单独在中小学设置课程。夸美纽斯。

1.3.1.3 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

现代中学地理课程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次大的改革浪潮。

20世纪50年代中期:

  1. 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不断充实和拓展了地理教育的知识内容与基础理论体系;
  2.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教育手段、方法得以更新,如影音资料、幻灯技术等被大量引进课堂;
  3. 许多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成果推动了地理教育的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地理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地理课程标准化运动为标志。

新时代的地理课程改革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1. 地理课程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2. 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地理教育的核心思想;
  3. 地理课程目标更加重视能力培养;④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
  4. 地理课程实施强调探究式学习;
  5. 地理教学手段重视现代化媒体运用。

1.3.2 部分国家的地理课程设置

1.3.2.1 美国地理课程设置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中学课程设置要求,各州自行其事,普遍按学生能力水平高低进行分班编组。

1.3.2.2 日本地理课程设置

日本对中学地理教育一直比较重视。

1.3.2.3 英国地理课程设置

英国是西方国家中重视中学地理教育的典型,其地理课程设置的连续性为其他国家少见。

1.3.2.4 德国地理课程设置

德国作为传统教育强国,地理教育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德国的地理课程地位较高,实科中学、综合学校与完全中学等各类学校都开设地理课程,其中学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为必修课程。

[展开全文]
isCourseTeacher=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teachers

课程设计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characteristic

课程特色

讨论(16)
图文 / 游戏(22)
文档(26)
下载资料(7)
PPT(25)
考试(7)
音频(1)
视频(11)
作业(1)
widget.renderType=render
widget.uri=AppBundle:Course/Course:newestStudents
widget.renderType=include
widget.uri=course/widgets/student-activity.html.tw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