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一班

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一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48小时

(39评价)

一、地理教科书改革的主要成就

1.编写体制由“国定制”“一纲单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

进入21世纪,国家实行教科书“一标多本”化的审定制度,即按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面向全国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教材编写与出版单位。2004年秋季,第一批由教育部审订通过的高中教材正式进入实验区。2006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材审定制度,教材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2017年国家教材局与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将更加强化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工作,更加强化教材的建设与审查工作。

2.内容选择由“注重双基”到“突出人地关系”再到“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

新课改以来,地理教科书建设突破前期侧重“知识本位”的特征,转而把重心放在“三维目标”的实现上,突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课程理念的渗透。因此,教科书内容重视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观念的渗透,大量选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篇幅比例相当,增加了地理信息技术等最新发展成果,高中地理教科书建立了“必修+选修”的模块化体系。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教科书编写的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

3.呈现方式由“文字介绍型表达”到“图文并茂的互动表达”
进入21世纪,大部分地理教科书采用A4大开本,彩色装帧,印制精美。在表达形式上,趋于多样化和灵活化,运用文字叙述、图像展示、探究活动、资料链接等多种方式呈现内容。如:通过学生对话的方式呈现地理问题的说明和解答;通过概念图、过程图等表述某些地理问题的演变等3。总体看,地理新教科书的课文、图像、练习之间已无明确的界线。课文中正文篇幅明显减少,一些拓展性内容通过“知识窗”加以表达;图像系统类型多样,地图、示意图、过程图、景观图、素描图、统计图大量呈现,大大增强了教材的美观性与趣味性,各类图像占据教材篇幅超过三分之一;练习系统注重设计“思考”“读图”“探究”“计算”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以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二、地理教科书建设的未来思考

1.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作为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党的*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地理教科书编写的纲领性指导思想,是国家的政治立场。在新时代,如何全面渗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落细、落实,是地理教科书建设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2.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在教科书中显性表达
地理教科书育人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加以实现的,我们需要思考: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科书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应该如何加以表达?什么样的情境才能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良好载体?什么样的活动才能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教科书中如何强化相对薄弱的地理实践力?可以认为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知识与地理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通过有序的探究活动阐明知识与原理,才能更好地将地理核心素养表达出来。
3.开展地理学业质量评估是教科书承载的新功能
地理学业质量四级水平标准的划分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创新点之一,它从问题情境、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念等维度进行描述,是作为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依据。这也带来一个困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的教科书是否需要体现不同水平层次的核心素养要求?教科书内容能够担当起学业质量水平的过程性评价功能?这个新问题可能需要在教科书建设中进行不懈的探索。
4.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素材是教科书的准确定位
“教教材”或“用教材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教科书认知,其指明的主体均是教师。现在必须要扭转这种错误认知,一定要将新时代的教科书定位于学习立场,它是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素材,当然并不是唯一的学材。所以,未来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更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不只是考虑是否方便教师的教学组织。这就需要在教科书中呈现更多的真实案例、更多的图像、更多的拓展资料作为核心素养培育的情境素材,需要设计更加活泼有趣的课内、课外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渴望。
5.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纸电联动是教科书的新形式
可以预知,2018年春季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有力地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那么,未来地理教科书如何依托这些技术,改变传统纸质教科书的呈现形式,实现纸电联动,让学生更好地与教材互动,是件值得期待的新变化。在关于“地理教科书未来改进方向”的调研选项中,“融合VR与AR等技术进行纸电联动”成为大部分教师的选择。此外,地理教科书如何更好地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如何促进“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互动对话”的混合式学习真正发生,都是极具挑战性的新任务。
 

[展开全文]
10210210 · 12-04 · 0

课标的详细程度-可操作性

根本目标:立德树人

 

[展开全文]
10210145桑淼 · 11-28 · 0

9.19

我国地理课程的设置与演变

复兴中国人文地理的旗手—李旭旦(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

地理内容的学习从区域的学习转变为系统的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标志着第八次课程改革开始

双基: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

钟启泉:能力更重要(华东师范大学)

王策三:知识更重要(北师大)

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五大要素:理念 目标 内容 方式 评价

 

[展开全文]
10210145桑淼 · 11-28 · 0

区域性、综合性——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思考:如何利用地图开展教学?基本步骤是什么?

区域的整体性、相互关系是什么?

[展开全文]

评价方法:(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

[展开全文]

《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泰勒,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有效教学》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演讲的能力

[展开全文]

记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六个水平层级

低阶思维目标:记忆理解应用

高阶思维目标:分析评价创造

高中主要的水平层级:理解应用分析

事实性知识:了解记忆输出

概念性知识:能够说出其原理

程序性知识:能够自己动手、制作学具等

元认知知识:怎么去获取知识、对自己的准确的评价

从课程目标的转变看地理教育的新发展

育人理念

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基础...

课标中对该部分知识点的要求

地理教学目标的要素:

行为主体:学生

行为动词

行为内容

行为条件

行为标准

 

 

[展开全文]
10210145桑淼 · 11-27 · 0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模拟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实验法、混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数字鸿沟

 

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活动细节,是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活动状态,表明教学活动实际呈现的形式。(顾明远:活着的大教育家)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试下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李秉德:去世了)

教学方法更上位

Eg:教学方法——讲授法。其中的活动细节(讲授法所用的教学方式):讲解。

    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法。其中的活动细节:在线讨论、指导等。

↑一种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教学方式来组成。

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统称(融合)

教学方法:有模式化的运行的基本环节的总和。

 

教学手段教学装备:

“三通两平台”————→“人人通”未通

实验装备、标本、(数字)地球仪、地图、地理专用教室

 

教学模式: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与程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Eg:双螺旋交互教学模式、交互探究模式。

 

XX方式>方法XX(不能说大于)

育人方式←一个更大的概念

 

以教师为主体的方法与方式:

教学方法:

谈话法:最古老的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法:无情境不教学。

问题式教学法:顾名思义

※项目式教学法:(目前最先进的一个)(eg:大创项目)

混合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

教学方式:

讲授、创设情境、观察、提问、布置任务、演示实验、点评、组织评议等。

 

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与方式: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式学习……

教学方式:听讲、自学、讨论、实验、表演、交流、评议、合作完成任务等。

 

“教·学·评”一致性

 

传输式教学:讲授法、谈话法

启发式教学:剩下的

接受式学习:听讲

探究式学习:其他所有的

[展开全文]
10210235姜珊 · 2023-11-21 · 0

讲解:讲授法的教学方式

混合式教学法的教学方式:指导教学讨论,呈现学习资料(具体的行为细节)

教学装备:计算机、地理云课堂、教材

作为中学地理老师哪些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多媒体(三通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人人通”未通)、3D打印机、VR、地球仪(数字地球仪)、地图、标本、实验装备、地理专用教室

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朱雪梅老师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双螺旋交互教学模式

情境式教学改为情境式学习

“教—学—评”一致性

传输式教学:讲授法、谈话法

接受式学习:听讲

[展开全文]
10210111王蕊 · 2023-11-21 · 0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模拟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实验法、混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展开全文]
10210111王蕊 · 2023-11-21 · 0
  1. 项目式学习
  2. 跨学科课程
  3. 目标:作为指南,但在课堂中经常被作为摆设
  4. 目标是起点也是终点

 

  1. 目标分学:(从上到下)创造、评价、分析、应用、理解、记忆

下:低阶思维;上:高阶思维。

当下最主要的水平层级:记忆理解应用。

最重要的:创造。

  1. 认知: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认识到一些原理,对抽象的概念进行解读)、程序性知识(动手做,能够清楚指导操作步骤,野外调查。制作学具)、元认知知识(如何去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能力、思维逻辑;对自己的准确评价和认识)

当下教学最多的认知:事实性知识;最少的:元认知知识。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挑战(?)

22世纪:人工智能的地理学)

  1. 地理教育目标>地理课程目标>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符合国家大众方针

  1. 从双基到三维到核心素养——育人价值观的转变:(从课程目标的转变看地理教育的新发展)
  2. 行为主体:注意!!!是学生,不能是老师

Eg. (老师)培养探究思维……:这样写不行。

说明≠说出,说明要求太高了,用说出就可以。

[展开全文]
10210235姜珊 · 2023-11-14 · 0

项目式学习:形成一定的成果

低阶思维目标:记忆、理解、应用

高阶思维目标:分析、评价、创造

事实性知识:是什么

概念性知识:了解原因,为什么

程序性知识:动手做,如野外考察等

元认知知识:认识知识的知识,怎么去认识知识,思维,对自己准确的判断

知识的翻转:在未来元认知知识最重要,事实性知识最不重要

 

[展开全文]
10210111王蕊 · 2023-11-14 · 0

低阶思维目标:记忆、理解、应用

高阶:分析、评价、创造

事实性知识:是什么

概念性知识:认识原理并解读

程序性知识:动手做

元认知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思维,对自己的准确评价

 

[展开全文]
10210301丁天 · 2023-11-14 · 0
  • 项目式学习:任务驱动,成果导向
  • 程序性知识:动手
  • 元认知知识:怎么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逻辑,对自己的评价与认知
[展开全文]
10210324李哲 · 2023-11-14 · 0

地理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 理论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1. 观点: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与课程实施的归宿

六个水平层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知识: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元认知

2. 目标分类

二. 辨析目标的相关概念

1. 地理课程目标:地理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基本准则,是通过地理课程实施期望学生所达到的地理素养

2. 地理教学目标:用以检测地理教与学效果的衡量标准,是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活动所提出的要求

三. 地理课程目标的发展

1. 双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四.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1. 影响教学目标的因素:教师能力、学生认知基础、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2. 行为主体——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目标中常被省略

3. 行为动词:对学习者提出“做什么”的要求,明确学习方式

[展开全文]
10210256潘柘旭 · 2023-11-14 · 0

项目是学习:任务驱动 成果展示

[展开全文]
10210116刘雪玲 · 2023-11-14 · 0

结合案例与上课片段,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教学理念

选择一个课标,小组讨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条课程理念、教学理念

教资题型

简答:朱老师上课非常善于结合自己家乡的特色让学生分析学习,这样的教学特色体现了什么样的课程基本理念、并简述其理念

读一个教学片段,结合材料分析这个教学片段蕴含了那些教学理念(结合材料应用理念分析课例)

重要、背诵

提问:高度凝结思维

[展开全文]
10210145桑淼 · 2023-11-14 · 0

地理课程理念的建构

一. 地理课程理念的变化

1.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

(1)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2.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1)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2)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3)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4)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5)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3.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1)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

(2) 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3) 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4) 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4.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2)

(1) 坚持育人为本,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目标

(2) 优化课程结构,搭建基于地理空间尺度的主题式内容框架

(3) 活化地理内容,优选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素材

(4) 推进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方式

(5) 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

二. 地理课程理念的建构

⭐核心理念

三. 如何理解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1. 地理知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2.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不仅包括学生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也包括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渠道获取的地理信息

3. 生活中常用的地理技能主要包括正确使用地图、野外观察与调查、判断方向、天气预测、灾害自救与救助、简要评价环境质量等,掌握这些技能就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与生存的能力

4. “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是生活体验与地理科学的有机整合

(1) 利用生活中的事例与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2) 利用地理原理阐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

(3) 利用探究活动训练生活需要的地理技能

(4) 用真实世界的资料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三. 如何理解对终身有用的地理

1. 学习必备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2. 掌握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

4. 为未来生存而学习:学会倾听、质疑、阅读、思考、讨论、表达、尊重

四.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1. 基于主题式项目任务,融合应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 对话讨论、参与体验、演讲辩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演示实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有机结合

3. 能力

(1) 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 解释地理信息的能力

(3) 运用地理原理,解释问题的能力

(4) 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

(5) 地理实验考察社会的能力

(6) 协作探究的能力

(7) 知识建构的能力

[展开全文]
10210256潘柘旭 · 2023-11-13 · 0

solo分类评价理论

前结构、单点、多点、关联、拓展抽象

南师大仙林校区选址分析:

1.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水文、土壤):地形平坦、土地价格便宜

2.人文因素(人口、城市环境、经济、交通、政策、人员素质、劳动力情况):政策支持

答题——抽象拓展结构

[展开全文]
10210114王馨悦 · 2023-11-13 · 0

地理学科学习的能力:

1.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解释地理信息的能力

3.运用地理原理阐释问题的能力

4.主动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

5.地理实践、考察、社会调查的能力

6.协作探究的能力

7.知识建构的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观 

[展开全文]
10210116刘雪玲 · 2023-11-07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