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级学科教学地理专硕班

2022级学科教学地理专硕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48小时

(26评价)

四大核心素养——评估的维度

各维度下又可以具体划分不同的指标(每个核心素养下细分为三个指标:三个指标间具有进阶的关系)

学业质量水平把核心素养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真正的标准

试卷命制:

大部分命题:经验式命题(试题组合、缺乏原创性)

命题过程: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1.确定考点((明确核心素养的要求)

2.情境划分:学习型情境、生活化情境

3.学习质量水平确定(学生应该达到哪个水平的要求)

4.试题的考量、预设:分数、难度(明确考点的重要性、分配每个考点的分值)

期末考试分值如何确定:先确定每个单元(主题)的分值,再确定单元内各考点 的分值

高考分值如何确定:

核心素养水平层次:抽象化、概念化的表达

学业质量水平层次:具体化的表达,与知识原理相联系在一起

 

 

 

[展开全文]
222012323彭倩 · 2023-04-04 · 0

从附录部分的解释来提取核心素养的指标

四大核心素养-维度(1,2,3,4)每个有三个指标,三个指标具有进阶关系

学业质量水平(具象化,结合具体知识内容阐释)

标准:1、2、3、4水平层次

 

[展开全文]
222012045 · 2023-04-04 · 0

学业质量标准(知识原理为载体)

[展开全文]
222012043 · 2023-04-04 · 0

情境可分为:学习型情境、生活化情境

[展开全文]
王敏萱 · 2023-04-04 · 0

制作一个模型、手工等等,并不属于地理实践力

[展开全文]
222012312 · 2023-04-04 · 0

2023.4.4

四大核心素养作为评估的维度

[展开全文]
222012329廖颖 · 2023-04-04 · 0

教育目标主要参照这一版本

[展开全文]
222012317孙晓敏 · 2023-04-04 · 0

教学目标写作:寻找合适的动词用于学生的学习目标,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

[展开全文]
222012323彭倩 · 2023-04-04 · 0

少了综合,多了创造,评价变成了第五水平层次

 

[展开全文]
222012043 · 2023-04-04 · 0

知识的四种形式: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展开全文]
222012317孙晓敏 · 2023-04-04 · 0

知识可分为本体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 元认知知识

比较好的行为动词 解释 分析 图解 评价

 

 

 

[展开全文]
222012319黄湘萱 · 2023-04-04 · 0

知识分类:

本体性知识:教师需要具备的特定学科知识;立身之本

条件性知识:地理学科之外的学科知识;

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如何教学设计等),教学技能

元认知知识:对所有知识认知的认知(分析其背后的原理):设计意图

行为动词:

[展开全文]
222012323彭倩 · 2023-04-04 · 0

评价核心的依据:课程标准

有效教学vs高效教学

有效教学 来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教育

家庭教师->产业革命缺少合适的劳动力,学校教育应运而生

高效教学 源于教育官员的报告(是个口号性的概念,而非专业术语)

从目标达成出发,最后回到目标达成

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 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对象、学业质量水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达到的最终目标)、

③学校的校情

④评价者自身水平

目标制定要指导学生学习行为,具有可测评性

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结果

补充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纵波横波的规律,制定科学防预措施

地理实践力:在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的活动中体系 设计地震波传播演示实验

重新设计《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

1.借助弹簧等材料,设计纵波横波传播规律演示实验,理解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准确说出分界线,培养地理实践力

2.通过实验及阅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或者观察地球圈层结构模型,能够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三大圈层的位置关系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知识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展开全文]
222012045 · 2023-04-04 · 0

核心的依据:课程标准

有效教学vs高效教学

有效教学 来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教育

家庭教师->产业革命缺少合适的劳动力,学校教育应运而生

高效教学 源于教育官员的报告(是个口号性的概念,而非专业术语)

从目标达成出发,最后回到目标达成

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 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对象、学业质量水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达到的最终目标)、

③学校的校情

④评价者自身水平

目标制定要指导学生学习行为,具有可测评性

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结果

综合思维:各个圈层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帮助指定地震防御的科学措施

地理实践力:在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的活动中体系 设计地震波传播演示实验,模拟纵波与横波的传播(弹簧)

参考:

①借助弹簧等材料,设计纵波、横波传播规律实验,阐释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准确说出分界线,培养地理实践力。

②通过实验及阅读(……)示意图,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位置关系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与人地协调观。

目标如何转化为评价标准?

评价优先 “评-学-教”一致性

地理核心素养

评价标准

生生互评

自我评价

地理实践力

寻找合适的实验素材

 

 

设计的演示实验科学可操作

 

 

综合思维

准确说出三大圈层的名称与位置关系

 

 

准确描述纵波与横波的特征

 

 

人地协调观

知道纵波与横波的传播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的分类:

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条件性知识(专业知识之外)

程序性知识(操作知识)

元认知知识(认知的认知,分析原理)

 

[展开全文]
222012043 · 2023-04-04 · 0

知识的分类

(程序性 条件性 元认知 本体性)

[展开全文]
222012321翟天泽 · 2023-04-04 · 0

影响评价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评价对象、学校实际情况

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

设计实践活动:eg 设计地震波横波与纵波的演示实验(实验材料?实验步骤?)

教学目标:

① 借助弹簧等材料,设计纵波、横波传播规律的演示实验,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准确说出分界线,培养地理实践力。

② 通过实验及阅读示意图(或观察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型),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位置关系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评价标准:地理实践力(寻找到合适的实验器材);综合思维(准确说出三大圈层的名称、位置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描述纵波、横波传播特征);人地协调观(知道地震波传播波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生生互评、自我评价

知识可分为四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展开全文]
王敏萱 · 2023-04-04 · 0

•制定地理测评fa an gan主要依据:课程标准

•“高校教学”

•“目标既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源于:泰勒 “目标本位”的评价模式

•课程目标:双基(基本知识、技能)——三维目标——核心素养

例子: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条件),能准确说出(动词)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位置关系与基本形态特征(结果)

2)通过(观察模型)读图和析图,能独立绘制(高于课标基本要求,但可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3)人地协调观:通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地震对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注:地理实践力:开展考察、调查设计实验模拟横波、纵波传播的规律。

可测评性不够

学习目标: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结果

优化后:

1)借助弹簧等材料设计纵波、横波传播规律的实验,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准确说出分界线,培养地理实践力。

2)通过实验及阅读地球圈层示意图(或者观察地球圈层结构模型),能够说明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位置关系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学可能开展的活动:实验、模拟演示活动、读图活动、案例分析活动)

[展开全文]
222012330卓甜甜 · 2023-03-28 · 0

评价标准的制定:学校实际情况、评价者、课程标准、评价对象(学情)

教学目标制定能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主体、行为条件(通过…)、行为动词(观察模型、模仿绘制)

用弹簧设计演示实验,模仿纵波和横波的传播过程(地震波传播规律)

借助弹簧等材料,设计纵波、横波传播规律的实验,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准确说出分界线,培养地理实践力。

通过实验及阅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或观察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能够说明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位置关系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

 

[展开全文]
222012327赵艳枝 · 2023-03-28 · 0

我国教学目标发展:

1.双基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制定地理教育测评方案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第一位是课程标准,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其次是学生,即评价对象、学情。再者是学业质量水平。

除了以上内容,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评价标准的制定呢?

答:学校的校情、评价者的认知水平。

 

撰写教学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学生能通过地震波视频材料,说出科学家如何利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简单原理和地震波的作用特点。

2. 观察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波形特征,绘制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示意图并说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3.根据所波速画示意图,描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组成。

 

综合思维:各个圈层之间的联系

人地协调观:防避地震

地理实践力:学生设计地震波横波与纵波传播的演示实验,模拟纵波与横波的传播

写教学目标,现在很多时候和学习目标有所统一。学习目标中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结果,

①借助弹簧等材料,设计纵波横波传播规律演示实验,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准确说出各圈层分界线(培养地理实践力)。

②通过实验和观察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型(或阅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准确说出地球内部圈层三大圈层的位置关系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评—学—教”一致性

评价表(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五个等级)

地理实践力:能够找到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的演示实验科学可操作。

综合思维:能够准确说出三大圈层的名称、位置关系、形态特征及分界面;能够准确描述纵波、横波传播特征。

人地协调观:能够准确知到地震波传播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全文]
222012317孙晓敏 · 2023-03-28 · 0

•在线研讨:制定评价方案的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学业质量水平制定评价标准

2)评价对象(学情)

3)学校实际情况

4)评价者(自身素养、认知水平)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条件),能准确说出(动词)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位置关系与基本形态特征(结果)

2)通过(观察模型)读图和析图,能独立绘制(高于课标基本要求,但可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3)人地协调观:通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地震对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可测评性不够

学习目标: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结果

[展开全文]
222012330卓甜甜 · 2023-03-28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