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学目标发展:
1.双基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制定地理教育测评方案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第一位是课程标准,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其次是学生,即评价对象、学情。再者是学业质量水平。
除了以上内容,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评价标准的制定呢?
答:学校的校情、评价者的认知水平。
撰写教学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学生能通过地震波视频材料,说出科学家如何利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简单原理和地震波的作用特点。
2. 观察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波形特征,绘制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示意图并说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3.根据所波速画示意图,描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组成。
综合思维:各个圈层之间的联系
人地协调观:防避地震
地理实践力:学生设计地震波横波与纵波传播的演示实验,模拟纵波与横波的传播
写教学目标,现在很多时候和学习目标有所统一。学习目标中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结果,
①借助弹簧等材料,设计纵波横波传播规律演示实验,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准确说出各圈层分界线(培养地理实践力)。
②通过实验和观察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型(或阅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准确说出地球内部圈层三大圈层的位置关系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评—学—教”一致性
评价表(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五个等级)
地理实践力:能够找到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的演示实验科学可操作。
综合思维:能够准确说出三大圈层的名称、位置关系、形态特征及分界面;能够准确描述纵波、横波传播特征。
人地协调观:能够准确知到地震波传播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